“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研究※
2018-03-06方文斌
孙 颖 方文斌
(兰州财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20)
一、引言
十九大报告指出,“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在对外开放中的统领作用,积极促进东中西部协同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表明,“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主导性举措,是西部开发的历史性机遇。甘肃位于西北地区中心地带,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是古丝绸之路的钥匙之地和黄金路段,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2017年甘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实现了1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40%,比2016年提高了18%[1]。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交通、农业、人文、经济、信息、技术交流等多个方面深度融合,刚刚结束的第24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8个国家部委、2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2个重点城市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嘉宾参会,展览商品展销总成交额16.27亿元[2]。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都说明了,对于甘肃,“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发展黄金期。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逐步推进,甘肃也将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此区域合作的战略基地。
服务外包的相关文献,已有研究大多是在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前的成果,没有抓住一带一路契机,挖掘我省区位比较优势,提出相应的定位和路径选择。从实践上看,经济全球化时代,服务业开放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主要途径,同时,随着服务贸易竞争加剧,企业迫切需要将大量业务从成本昂贵的东部沿海向成本较低的中西部转移,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成为新兴经济增长点,这也为包括甘肃在内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了宝贵的契机。甘肃省服务贸易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扩大服务贸易,力争把兰州建成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3]。
二、西部地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最新趋势与甘肃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情况
(一)西部地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最新趋势
1.西部地区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经济全球化时代,服务业开放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主要途径,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
总体上,我国服务贸易保持较好发展势头,从2007年2640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6575亿美元,年均增幅14.9%,服务贸易地位不断提升。同时,我国服务贸易总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区域结构进一步优化。2014~2017年,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888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981.36亿美元,在2017年中西部地区服务进出口增速更是高于全国增速1.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速达23.5%。
第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2016年我国信息服务进出口增长高达74%,其中出口增长49.1%,进口增长96.2%。广告服务增长37.9%,其中出口增长46.7%,进口增长20.2%。保险服务、计算机服务、管理咨询与公共关系服务、广告、展会、知识产权、个人文化娱乐、维护和维修服务等贸易进出口增长均超过10%。信息服务、广告服务、保险服务等所占份额上升,表明服务贸易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也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2.西部地区服务外包发展情况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下服务经济引领期和创新国际竞争优势关键期,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和“中国服务”转型的过程中,服务外包产业正成为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吸纳中高端人才就业、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与提升全球价值链的中坚力量,尤其对于正在迈向制造强国的中国制造业转型而言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人才成本、商务成本的上涨,人才向二三线城市回流,同时世界范围内供给侧竞争激烈,也进一步激发了成本战,使得国内的服务外包产业由东向西、由南向北加快梯度转移。与此同时,服务外包与“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数据行动纲要”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紧密融合,也使得西部地区承接服务外包产业能力显著增强。2017年中部、西部、东北部地区完成合同执行额分别比前一年增长26.5%、22.9%、26.6%,均超过东部地区17.3%的增长速度。东部地区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占比从2016年的85.5%下滑至84.6%,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占比均有所上升,西部地区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增长[7]。
西部地区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我国不同批次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传导带动。2017年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由21个增至31个,西部地区有5个示范城市,分别是重庆、成都、西安、南宁和乌鲁木齐。其中重庆和成都属于第一梯队,西安为第二梯队,南宁和乌鲁木齐属于第三梯队。《甘肃省“十三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的通知》指出,到2020年,全省服务外包金额达到10亿美元(离岸业务+在岸业务),培育2~3个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力争将兰州建设成为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8]。
(二)甘肃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情况
“十二五”期间,甘肃省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稳步发展,“十三五”中期,甘肃省服务贸易更是呈现积极增长的态势[8]。2017年,甘肃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4.3亿美元,同比增长15%,高出全国平均增幅8.5个百分点。甘肃省服务外包额也从2009年不足20万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8.7亿美元。全省的服务外包企业和从业人员数都在稳步增加。目前,甘肃省服务业企业从业人员数457.1万人,服务业增加值4050.8亿元,对外贸易进出口额438.87亿元,服务贸易占比重约22%,“十二五”期间全省服务贸易年平均增长60%。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外包企业也从2009年66户[9],增加到2017年2184家,主要从事软件与信息技术外包、商务流程外包,具体包括:电信、金融、交通、物流、中医药、动漫游戏等,主要以在岸业务为主。近年来,更是形成了甘肃万维、甘肃紫光和兰州南特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服务外包企业。2017年,甘肃华银普惠金融外包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与兰州金鹰保安守押有限责任公司签订联合经营协议书,标志着甘肃省服务外包企业向做大做强方向发展[10]。《甘肃省“十三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甘肃省将重点抓好制造业升级、工业外包和嵌入式软件外包,积极推进包括信息技术外包、商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在内的技能培训和软件研发,到2020年,实现全省服务外包金额达到10亿美元(离岸业务+在岸业务),引进、培育主营业务年营业额超过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3家,超千万元的企业10家,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培育2-3个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力争将兰州建设成为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二、甘肃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现实定位
(一)甘肃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重要机遇
1.“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产业转移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对于甘肃而言,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发展黄金期,甘肃地处欧亚板块中心段,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目前,甘肃已经在白俄罗斯、伊朗、吉尔吉斯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设立商务代表处,建立了特色商品贸易中心,按照“先易后难,贸易先行”的原则,促进与中西亚、中东欧国家多层次、多领域合作。
2.政府引导企业对外投资构建跨国产业链、价值链,提升企业竞争力
2015年,由中阿交流协会、甘肃省政府外事办、天水市政府、迪拜丝路联合国际发展公司主办的中阿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天水合作项目签约,双方就文化、旅游、食品、劳务输出等签订协议,稳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位置,也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2017年,甘肃省继续扩大与中西亚贸易合作范围,“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建设陆续落实,总投资额约一万亿元,包括装备制造、交通、特色农业等领域的国内国际项目。省属企业积极对外投资构建跨国产业链、价值链,为甘肃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了发展基础。
(二)甘肃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
“十二五”期间,甘肃省服务外包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稳步发展格局,其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省内优越的发展环境和产业基础。
1.产业集群优势初步形成
甘肃省拥有2个国家高新区、1个国家经济区和3个国家大学科技园,现有企业4674户,其中工业企业179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5户,分布在25个子园区内。
2.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
甘肃省创新资源集中度较高,承载着甘肃省90%的科研机构、42%的大中型工业企业、75%的高校以及77%的科技人才[11]。兰白两市技术市场成交额2014年为40.45亿元,占全省的35.1%。
3.高端的技术创新成果
2011—2014年,甘肃省共有27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9项诞生在试验区。2011—2014年获得授权专利超过8000件,兰白两市产业类科技成果占到全省的69.3%。
4.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兰州经济区、白银高新区4区建设了3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基地),孵化面积194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886家,安置就业19515人,成为吸引省内外企业创新和高校毕业生创业的重要基地。
(三)甘肃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中的不足
目前,甘肃省服务外包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呈现了诸多不足。
1.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水平不高
服务外包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技术领域,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新方式,业态上是数字经济的有机组成[12]。甘肃省受资源禀赋、基础建设和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足。2009年启动建设的兰白试验区建设正是着眼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经过近9年的发展壮大,试验区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技术创新成果涌现,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水平有待提升。
2.资源整合效果不佳
如前所述,国内外服务外包产业向甘肃省转移的重点不仅仅是考虑资源与成本,更多的是向产业链整合方向转移,以此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甘肃省普遍存在工业规模不大,经济基础薄弱,工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技术水平不高、工业设备陈旧等现象,导致兰白试验区产业配套能力仍然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知识流程外包和信息技术外包的承接。
3.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产业园区是承接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由于受地方政府财力和融资能力的限制,甘肃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特别是交通运输、机场、口岸、通讯和服务于科教文卫等部门所需的固定资产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兰白试验区承接服务外包(离岸业务和在岸业务)能力不足,难以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区位优势,服务进出口增加值不高。
4.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劳动力数量多,但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人才和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力供应严重不足是西部地区的通病,甘肃省也不例外。加之人才引进政策与东部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生活、交通等条件难以吸引中高级人才,导致自身培养的人才流失严重。人力资本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高技术人才的缺乏大大制约了兰白试验区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5.标准化水平较差、服务监管不到位
标准化具有质量可靠性、信息传递、兼容协同的重要功能。目前,甘肃省服务外包企业有甘肃万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兰州南特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紫光等百余家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其中通过双软认证(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的企业47户,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16家,通过CMMI等国际资质认证的企业不足10家[4]。企业经营管理和业务流程缺乏规范,加之政府服务监管不到位、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高,使得服务外包合同风险较大,大大地制约了兰白试验区乃至甘肃省服务外包产业的升级发展。
6.产业发展软环境改善不够
作为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甘肃仍然存在观念相对落后,对先进地区的先进管理经验接受能力和意识较差,竞争意识不强的问题,对承接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重视仅仅落实在文件上。行政效率低,服务意识不强,审批程序繁琐,发包企业和承包企业权益缺乏法律保障,政府有失诚信等问题,都使得服务外包合同风险加大。对于已经承接的服务,又往往由于缺乏履约监督机制等,严重影响了实施效果,阻碍了国内外服务外包产业向甘肃省的转移。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推进甘肃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优化路径
(一)加大人才培训力度,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人力资本是服务外包产业升级发展的关键要素[13]。产业的转移落地,必然对产业劳动力产生大量的需求。然而,受资源禀赋的限制,甘肃省人力资源储备不足,大大限制了甘肃省服务外包产业的推进,为此,应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方案。
首先,建立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高校的长效合作机制,加强在人才培养培训、产学研协同创新、决策咨询等方面合作交流,加强与省内企业战略对接。其次,积极寻求与其他自主创新示范区、高等院校、社会力量及国际科研创新机构的合作,通过举办产业论坛、产城融合发展论坛等系列交流活动,吸引更多的创新资源投入甘肃省服务外包产业建设,建成甘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国际合作平台。再次,加大省属科研院所改革力度,引导院所、高校组建不同类型的产业研究院,尽快形成政、产、学、研、资、用深入结合的创新载体。最后,企业深化技术创新理念,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战略,加强人才上岗培养和员工培训,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一般技能,尤其是承接离岸外包业务时的一些语言技能深化在日常工作中,主动迎合国内外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需求。
(二)整合省内优势要素,加强跨界融合,促进产业共生
推动兰白试验区承接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根本,就是要将资源要素优势转化为经济层面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层面的竞争优势。因此,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应当与当地优势要素、优势产业、既有发展规划相结合,实现跨界融合、协同发展[14]。同时坚持节能环保,注重黄河中上游的生态环境保护。
首先,结合高新开发区等主导产业,重点抓好制造业升级、发展有色金属冶炼等工业外包和嵌入式软件外包;其次,做强特色文化贸易,整合陇货文化精品,实现品牌化营销,打造华夏文化特色产品贸易集群。全力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促进和扩大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再次,全力打造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示范功能区,建设中医药服务贸易基地。第四,做大做强旅游服务贸易,积极与中亚、西亚、南亚、中东欧、非洲等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签订旅游协议,通过互相开放签证政策,减免签证手续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入境游客。第五,整合全方面优秀资源,形成要素层面的技术溢出效应,共同推进甘肃省服务贸易发展,推进甘肃省服务外包产业进步。
(三)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甘肃省“十三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提出,支持一批在工程承包与建筑服务贸易领域的骨干公司走出去,拓展中高端业务市场,逐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此,一是对有一定规模、发展潜力大的外包企业,给予政策倾斜,鼓励在国际国内市场承接服务外包业务,并由承接方向中小型企业分包,带动甘肃省服务外包产业的整体发展。同时,引导服务外包企业信息共享,集中发展,推动服务外包的产业集聚。二是支持企业建设覆盖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企业聚集区的公共服务支撑体系,提升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服务外包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扶持和推动中小型服务外包企业发展。三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推进本地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四是扩大服务贸易。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把有优势、有竞争力的“甘肃服务”提供到国际市场,发展服务贸易,尤其是离岸服务外包,开拓中西亚市场。
(四)有效利用区位优势和成本比较优势,全面改善产业生态环境
总体来看,甘肃省工业化建设起步晚、基础薄弱、水平有限,服务外包属于跟随性产业,对于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要有充分信心和足够的耐心,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区位优势和成本比较优势,稳步推进甘肃省服务外包产业转移工作,打造适合现代服务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软环境的提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水平。积极参与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的开放平台,加强社会各界对于服务外包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鼓励试验区内不同规模的科技型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服务外包承包工作。二是继续改善试验区、机场、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舒适、自由、开放的生活工作环境,促进产业集聚。三是加强试验区已有服务外包企业标准化工作,积极开展软件和信息技术培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效提升试验区内服务外包企业的国际认证水平,提升试验区服务外包业务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