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建设下产融结合平台的构建与实施※
——以中联重科为例

2018-12-06谭小芳张伶俐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中联产融升级

谭小芳 张伶俐

(大连海事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6)

一、引言

装备制造业是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战略合作,拉动沿线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产能输出、升级转型获得了新的市场空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60个以上,其人口总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70%,且沿线新兴经济体较多,到2020年以前,其基础设施建设每年有7300亿美元的投资需求,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提供契机。与“一带一路”同步推进的装备制造业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支持,以保障沿线新兴市场的有效产能输出。更重要的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离不开技术创新的驱动,技术研发的长期性与风险性也必然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因此,产融结合对于装备制造业以设备输出实现产能输出,以资本支持技术研发,以产金融合创新商业模式,引导产业升级,逐步优化沿线产业链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均简称为中联重科)为例,分析其在“一带一路”的市场空间下,如何构建完善的产融结合平台实现装备制造业产能输出、企业转型。

二、中联重科“一带一路”建设规划

中联重科成立于1992年,产业板块涉及工程机械、施工挖掘、农业机械、能源及环境产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的高新技术领域的装备制造,是高端工程机械装备制造的领军企业。中联重科意识到仅仅依靠企业内部资金和传统的融资方式难以满足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资需求,再加上经济周期对装备制造业的冲击,企业急需在“一带一路”发展契机下利用金融资本实现升级转型。2014年,中联重科推出了“2+2+4”战略,立足于两个市场——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实现两种融合——制造业与互联网、产业和金融相互融合,并借助金融平台推动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四个传统主营业务的发展,深化全球布局[1]。

中联重科抓住“一带一路”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契机,利用产融结合平台的金融支持规划发展战略。在“一带一路”沿线搭建销售网络和服务一体化的海外贸易平台,子公司及备件中心遍及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等市场潜力大的沿线国家,建立研发、销售、运营、服务及金融的本地化制造集群,加大产能输出;同时整合海外客户资源,为国内具有潜力的企业提供相应的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机械,形成竞争合力,帮助其借机“一带一路”“走出去”。不仅如此,在“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市场扩展商业模式,通过新建产业园、海外并购等深化国际合作水平,延展产业链,并通过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品技术精准度及品牌服务质量,完成产业升级转型。

三、中联重科“一带一路”产融结合平台的构建

中联重科响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积极推进产业和金融的融合,形成了层次清晰、目标明确的产融结合平台。其中,中联重科财务公司对集团资金集中管控,为“一带一路”市场业务的扩大提供基础融资支持;海外融资租赁吸纳“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中急需解决资金问题的客户,设备输出扩大市场空间;中联资本重在为高收益的产业投资提供长期金融支持,推进中联重科逐步进行升级转型。

(一)财务公司解决基础融资

中联重科需要充足的资金扩大“一带一路”的装备制造市场,加大设备的生产销售,满足沿线国家对装备制造机械的庞大需求。中联重科财务公司对集团资金进行集中管控,加强资金的运营管理,为沿线市场业务的扩大提供融资支持,保障“一带一路”融资租赁的产能输出,构建“以融促产”的金融平台,解决“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融资问题。

除了进行资金管控,中联重科财务公司代中联集团执行理财投资。依据母公司现金流情况、外部市场状况,对理财产品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及风险评估,筹备理财资金及相关负责文件,合理利用闲置资金扩大盈利来源,为中联重科“一带一路”上业务的扩大提供更充足的资金保障,形成遍及沿线经济区的金融服务子公司、海外贸易平台、备件服务中心等产业网。2017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中联重科财务公司已加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发展为母子公司的产融协同利润中心,为中联重科进行全球化集约资金管理与金融集成服务。未来,中联重科财务公司将扩展到金融债券领域,发行财务公司债券,在金融业进行股权投资及证券投资,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二)融资租赁扩大市场空间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亟需大量高端装备制造机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及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但购买能力受限,无法一次投入较大资金引进大型机械设备;同时,境内需要装备制造机械的中小企业也渴望借助发展契机“走出去”。按期支付租金,结清后获得设备所有权的融资租赁模式缓解客户的融资问题,且融资租赁业务的手续简单,放款速度较快、租金偿还方式较灵活,提升沿线企业融资效率的同时降低资金周转的压力[2,3]。此外,融资租赁资产视同承租企业自有资产核算,从而增加企业的有形资产,提高举债能力,能有效缓解承租企业的融资约束,因而更易于被沿线中小企业接受,更容易打开“一带一路”市场[4]。中联融资租赁公司掌握设备所有权,能对租赁资产进行控制,有效防范信用风险。中联重科通过融资租赁迅速占领“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扩大沿线产能空间,以俄罗斯、印度中联重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为中心,已形成覆盖“一带一路”的融资租赁网,实现产能输出。

中联重科借助融资租赁以租促销,搭建中联重科的“产融协同”平台,形成遍布全球的融资租赁模式:旗下租赁公司根据客户的需求从中联集团购买设备,有机械设备需求的外国客户可以从中联重科融资租赁公司租赁产品,分期支付租金;或者客户选择第三方融资租赁机构,由中联重科融资租赁平台代收租金[5]。中联重科依据目标市场的地理位置特点、在中国的进口量等因素在“一带一路”沿线设生产基地、分销代理商及金融服务公司,将分期偿还的租金尽快纳入设备的生产销售,延展全球化融资租赁销售、售后服务一体化网络。同时,中联融资租赁公司掌握机械设备所有权,对租赁资产进行控制从而防范信用风险,打造融资租赁风险控制体系。首先严格审查“一带一路”沿线客户的资信状况,预测还租能力并记入客户信用网络;其次定期监测设备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的增值售后服务;在合同非正常终止时积极与客户沟通,了解租赁合同终止的原因,确定客户还款能力,最大限度保障客户及公司的合法权益,同时实施闭环式销售,推进二手产品的批量盘活,降低残值风险。

(三)中联资本延展产业投资

为加快战略升级转型,中联重科深入推进产融结合。2015年成立全资子公司中联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长期资本支持,保障技术研发,进行绿色装备投资,制造智能机械,支撑“一带一路”上国际产能合作、中白工业园的投资、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及并购纳都勒等新商业模式的顺利推进。2017年中期财务报告显示,中联资本与“一带一路”沿线优势企业集团建立海外战略联盟,设立产业并购基金,发展同业拆借、供应链金融业务,投资于产业链延展领域,共赢金融创投。

综上所述,中联重科形成了以中联资本为核心的产融结合服务平台。财务公司定位为多元化利润中心,奠定产融结合平台的基础,“以融促产”为产能输出提供资金支持;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商业模式,以租促销提升客户的购买能力进而带动产能输出,实现“产融协同”;中联资本引领金融租赁、财务公司、保险、产业基金等形成专业化、市场化的综合服务平台,推进“一带一路”上的产能输出与升级转型。

四、中联重科“一带一路”产融结合平台的战略效果

产融结合平台推动中联重科从一个单纯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转为工程机械与金融服务板块等竞相发展的多元化企业。随着中联重科产融结合的深入,不仅解决了产业经营过程的融资问题,带动产能输出,并通过技术研发及国际产能合作等商业模式的优化,逐步布局产业价值网,实现升级转型。

(一)实现“一带一路”产能输出

中联重科依托坚实的产业联盟和产融结合平台,通过国际产能合作、融资租赁等新商业模式,实现产能输出。

1.打开中东欧市场。中联重科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打造集研发能力、装备实力、建设水平于一体的综合竞争优势,实现协同发展。2015年中联重科成为首批入驻中白工业园的中资企业之一,投资3000亿美元,建设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等设备的本地化研发生产基地。并与MAZ集团达成战略协议,仅7个月,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ZOOMLION-MAZ合资组装设备试用成功,其中上装[6]源自中联重科4.0系列,底盘由MAZ集团制造。以设计精巧、性能强大的技术优势迅速占领独联体国家的机械装备市场,进而打开中东欧市场。中联重科将自身的研发技术、金融资本融合中白工业园的平台优势及白俄的工业基础,其研发、制造基地逐渐覆盖东欧及中亚市场。

2.降低存货水平。通过国际产能合作,中联重科将“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地区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寻求经济新增长点,存货水平大幅降低。2016年第三季度,汽车起重机等主推产品销售量同比增长70%。2016年年报数据显示,存货比年初下降13.13亿,新机成品库存下降40%。

3.提高销售收入。2007年中联重科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并迅速发展为一大重要板块。从表1可见,处于成长期的融资租赁营业收入逐年成倍递增,以租促销的商业模式节省了工程机械传统销售的推广成本,其营业成本逐年降低,毛利率极高。

表1 2007-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按行业分类(亿元)

尽管“一带一路”建设对工程机械的巨大需求为中联重科的产能输出带来契机,但受经济危机及行业紧缩的影响,工程机械及融资租赁的营业收入均逐年下降。由图1可见,工程机械的毛利率大幅度降低,而融资租赁毛利率快速上升,与工程机械营业收入大幅下降相比,融资租赁营业收入受外界环境变化影响不大,抗风险能力较强。中联集团集供货人与承租方于一身,以融资租赁促销设备,加快销售资金的周转回笼,从而提高整个集团存量资产的流动性,尽快走出行业低谷[7]。

图1 2010-2016各业务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融资租赁交货额实现了从2007年5亿到2011年221亿的飞跃。“一带一路”上融资租赁广开销路,2017年中期财务报告显示,工程机械板块通过融资租赁完成销售金额7.41亿元,占比8.78%,远超按揭销售6.99亿元。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融资租赁已跃升为中联重科在“一带一路”产能输出的首要路径。

(二)引导“一带一路”产业升级

增强技术研发能力是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关键[8]。中联重科通过产融结合用金融资本支持技术研发,对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由低端机械加工向高端智能制造的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1.产品技术精准。中联重科的融资平台遍布全球,利用强大的金融支持进行技术创新,根据目标市场的不同需求研发特定的产品设备。2015年,价值8000万的QY75V轮式起重机发往印度,此起重机为南亚市场吊装作业要求而研发,可适应各种特殊使用工况和最严苛的作业环境,技术精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16年创新推出了8大系列新型智能4.0产品,传感、互联等现代技术的运用使设备能感知外部信息进行自我调整,产品研发效率大幅提高。

2.品牌服务全面升级 。以其物联网云平台ZoomCloud为核心,建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联盟运作,实现从“制造”向“智造+服务”的转型,客户可通过移动终端对产品设备实时监测管理,最大化提升客户价值。

在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的支持下,技术创新大幅提升中联重科的价值链,引导产业升级转型。

(三)优化“一带一路”产业链

产融结合的目的不仅是解决资金短缺和产能转移,更在于“产”“融”链相连发挥协同效应,推动新建、并购等新商业模式的开展,逐步优化海外产业链布局。

1.海外自建。以中联资本为核心的产融结合平台支持中联重科根据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交通设施项目的规划调整产业链布局,基于市场进行产品研发定位,布局子公司网络。中联重科洞察到“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对工程机械设备的巨大需求,迅速成立巴基斯坦子公司,投资数十亿,已有超过1000台设备。建立研发、销售、租赁、服务一体化的业务体系,覆盖伊斯兰堡、卡拉奇等中心城市[9]。此外,中联重科以极富远见的战略眼光,2008年在中东的中心迪拜建立备件中心,待“一带一路”延展至中东的工程机械市场,中联重科抓住机遇强化备件中心建立产业园,借助中东本地的资源、交通等优势,迅速布局产业链。2015年底,中东地区工程起重机销售额达5000多万。基于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联合,中联重科逐渐完善集研发、制造、销售、配送及财务结算于一体的产业价值链,销售服务平台已遍及80多个国家。

2.海外并购。环境产业对中国经济升级转型至关重要,中联重科在产融结合平台的支持下,投资3.56亿并购欧洲领先环境和可再生能源投资运营商意大利LADURNER公司(纳都勒),充分利用其先进的环境产业技术和项目运作经验,加之中联重科雄厚的智造能力、金融支持和市场网络,从单一的环卫设备制造转型升级为环境产业的方案提供和投资运营,拥有“一带一路”沿线近30家环境运营项目。在工程机械行业整体低迷的情况下,环境产业升级不仅帮助中联重科获得稳定的盈利来源。以意大利为重要节点的海外并购使中联重科拓展“一带一路”市场网络,成功打入欧美高端市场,逐渐优化全球生态产业链[10,11]。2016年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板块营业收入56.07亿元,同比增长23.91%,弥补了工程机械行业波动收入剧减的情况。

通过海外自建、海外并购等新商业模式,中联重科已在意大利、白俄罗斯、印度等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产业园,产品出口到沿线25个国家,形成本地化制造集群。以中亚、中东欧为中心的陆路网,协同联动以中联资本为核心的产融结合平台,收获“一带一路”沿线更多战略红利;在海上,利用在东南亚、中东、非洲及欧洲的物流平台,深化布局重点国家,实现优势产能的转移,以点带面铺开中联重科全球产业链新布局。

五、结语

中联重科在十余年的国际化征程中,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辅相成,打造产融结合的产金闭环模式,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各个阶段提供金融支持[12]。财务公司集资金管理、发行债券、股权投资于一体,为沿线市场业务的扩大进行资金融通,提供全球化集约资金管理与金融集成服务,发挥以“以融促产”的作用。融资租赁是中联重科金融板块中的新模式,缓解客户的资金困难,打开沿线设备输出的出口,“产融协同”带动产能输出。实现企业升级转型离不开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布局,以中联资本为核心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一带一路”提供长期资本性投入,保障技术研发及国际产能合作、海外自建、并购等商业模式的顺利推进。

中联重科在“国际协同、融合创新”的共赢理念和本土化战略引领下,以产业为依托,金融为引导,按照产业的需要进行金融布局,通过国际产能合作整合沿线优势资源,实现产能输出进而带动其智能技术、产业金融的新理念和管理标准的输出;借助金融资本支持技术研发,引导产业升级,并通过海外自建、并购等商业模式与国际资源接轨,吸引上下游产业链的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的协同布局,构建全产业链战略联盟,带领中国装备制造业率先“走出去”。中联重科的产融结合平台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因此企业应根据发展阶段适时地建立产融结合平台,在解决“一带一路”资金缺口的基础上,带动产能输出和升级转型,逐步实现全球产金布局。

猜你喜欢

中联产融升级
金融监管新形势下城投公司产融结合路径探讨
产融结合、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
——来自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证据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郑州中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
买苗就送“虾富肽”!大乐中联携手在博兴养虾界搅动风云
我国产融结合研究的脉络与趋势
——基于CNKI文献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产融结合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基于商业信用的证据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回暖与升级
褪去光环的中联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