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焖锅酱制作工艺研究

2018-03-06李锐任彬黄珍金李想

中国调味品 2018年2期
关键词:沙茶花生酱鱼露

李锐,任彬,黄珍金,李想

(1.岭南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2.四川旅游学院 烹饪学院,成都 610100)

焖锅是最近流行的一种烹饪方法,以焖为主,辅以涮烫,将肉料、配菜、油、盐、酱、醋、葱、辣椒、姜、蒜等佐料一起入锅,盖上盖,大火到小火,焖制成菜,焖锅凭借其操作简单、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作为焖锅技术关键点的调味酱对其成品品质起到关键作用,基于此,本文在传统焖锅酱基础配方上,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对其配方进行配方优化,研制出一种适合大众口味的焖锅酱,为传统烹饪酱料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价值,丰富调味品品种[1]。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柱候酱(海天)、沙茶酱(海天)、磨豉酱(海天)、芝麻酱(六必居)、海鲜酱(海天)、花生酱(四季宝)、鱼露(凤球唛)等购于湛江市世贸沃尔玛。

1.2 设备

多功能料理机(九阳)、烤箱(长帝CRTF32K)、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等。

1.3 工艺流程及要点

1.3.1 工艺流程

称取酱料→搅拌均匀→烤制→成品。

柱候酱、沙茶酱、磨豉酱、芝麻酱、海鲜酱、花生酱、鱼露

1.3.2 操作要点

1.3.2.1 称取酱料

按照设计所需的配方,用电子天平秤准确称量柱候酱、沙茶酱、磨豉酱、芝麻酱、海鲜酱、花生酱、鱼露等原料。

1.3.2.2 搅拌均匀

将准确称量好的各种酱料,倒入多功能料理机中,中速搅拌2 min,使各种酱料充分混合均匀。

1.3.2.3 烤制

将混合好后的酱料倒入方盘中,烤箱调好面火210 ℃,底火110 ℃,预热后将酱料放入,烤5 min。

1.3.2.4 成品

将制作好的酱料分成等量小份,按一定的包装规格用真空包装机包装成小袋待评定用[2]。

1.4 试验方法

1.4.1 百搭焖锅酱的预制实验

焖锅酱配方的基础数据见表1。

表1 焖锅酱配方的基础数据Table 1 The basic data of braising pot sauce formula g

本研究的重要依据是焖锅酱的基础配方,该配方是在5名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专业厨师提供技术配方的基础上,通过预实验确定配方的基础数据。

1.4.2 感官评定方法

本实验的感官评判员为20名具备专业素质的成员组成,针对百搭焖锅酱的色泽、气味、粘稠度、滋味4个方面进行评分,满分100分。评定时,样品用代号表示,对同一样品按不同顺序重复进行3次评分,结果为3次评分的平均值[3]。感官评定标准见表2。

表2 焖锅酱感官评定标准表Table 2 Sensory evaluation criteria table of braising pot sauce

1.4.3 正交实验法

在焖锅酱制作过程中,工艺标准以传统制作工艺为基础,在柱候酱用量恒定的前提下,沙茶酱、磨豉酱、芝麻酱、海鲜酱、花生酱、鱼露的组成是决定焖锅酱滋味口感的主要因素[4,5]。基于此,在沙茶酱、磨豉酱、芝麻酱、海鲜酱、花生酱、鱼露6个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各选择3个较好水平进行六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根据表2焖锅酱感官评定标准表进行评价,确定焖锅酱最佳配方组合,具体因素水平见表3。

表3 焖锅酱因素水平表Table 3 The factors and levels of braising pot sauce g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实验

2.1.1 沙茶酱添加量对焖锅酱感官品质的影响

沙茶酱的添加量直接影响焖锅酱的色泽与滋味,本实验在预制实验配方数据基础上,在其他因素恒定的情况下,分别取200,250,300,350,400 g,制作5组焖锅酱,并对其进行感官评价,具体结果见图1。

图1 沙茶酱添加量对焖锅酱感官品质的影响Fig.1 The effect of additive amount of Shacha sauce on the sensory quality of braising pot sauce

由图1可知,随着沙茶酱添加量的增加,感官评定结果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当沙茶酱的添加量在300 g时,评分分值最高。

2.1.2 磨豉酱添加量对焖锅酱感官品质的影响

磨豉酱的添加量直接影响焖锅酱的色泽与滋味,本实验在预制实验配方数据基础上,在其他因素恒定的情况下,分别取160,180,200,220,240 g,制作5组焖锅酱,并对其进行感官评价,具体结果见图2。

由图2可知,随着磨豉酱添加量的增加,感官评定结果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当磨豉酱的添加量在200 g时,评分分值最高。

2.1.3 芝麻酱添加量对焖锅酱感官品质的影响

式中,(0,σ2)分别为窃听节点处第1跳和第2跳的复加性高斯白噪声.本文中,符号上标(1)、(2)分别表示第1跳和第2跳.

芝麻酱的添加量直接影响焖锅酱的滋味和气味,本实验在预制实验配方数据基础上,在其他因素恒定的情况下,分别取100,150,200,250,300 g,制作5组焖锅酱,并对其进行感官评价,具体结果见图3。

图3 芝麻酱添加量对焖锅酱感官品质的影响Fig.3 The effect of additive amount of sesame paste on the sensory quality of braising pot sauce

由图3可知,随着芝麻酱添加量的增加,感官评定结果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当芝麻酱的添加量在200 g时,评分分值最高。

2.1.4 海鲜酱添加量对焖锅酱感官品质的影响

海鲜酱的添加量直接影响焖锅酱的色泽和气味,本实验在预制实验配方数据基础上,在其他因素恒定的情况下,分别取600,800,1000,1200,1400 g,制作5组焖锅酱,并对其进行感官评价,具体结果见图4。

图4 海鲜酱添加量对焖锅酱感官品质的影响Fig.4 The effect of additive amount of seafood sauce on the sensory quality of braising pot sauce

由图4可知,随着海鲜酱添加量的增加,感官评定结果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当海鲜酱的添加量在1000 g时,评分分值最高。

2.1.5 花生酱添加量对焖锅酱感官品质的影响

花生酱的添加量直接影响焖锅酱的色泽和气味,本实验在预制实验配方数据基础上,在其他因素恒定的情况下,分别取60,80,100,120,140 g,制作5组焖锅酱,并对其进行感官评价,具体结果见图5。

图5 花生酱添加量对焖锅酱感官品质的影响Fig.5 The effect of additive amount of peanut butter on the sensory quality of braising pot sauce

由图5可知,随着花生酱添加量的增加,感官评定结果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当花生酱的添加量在100 g时,评分分值最高。

2.1.6 鱼露添加量对焖锅酱感官品质的影响

鱼露的添加量直接影响焖锅酱的粘稠度和气味,本实验在预制实验配方数据基础上,在其他因素恒定的情况下,分别取60,80,100,120,140 g,制作5组焖锅酱,并对其进行感官评价,具体结果见图6。

图6 鱼露添加量对焖锅酱感官品质的影响Fig.6 The effect of additive amount of fish sauce on the sensory quality of braising pot sauce

由图6可知,随着鱼露添加量的增加,感官评定结果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当鱼露的添加量在100 g时,评分分值最高。

2.2 正交实验

在焖锅酱制作过程中,在柱候酱用量恒定的前提下,沙茶酱、磨豉酱、芝麻酱、海鲜酱、花生酱、鱼露的组成是决定焖锅酱品质的主要因素,考虑各单因素的交互影响,为了更科学合理地确定焖锅酱配方,使焖锅酱产品效果最佳,本实验采用L18(36)正交表进行正交实验,实验结果见表4。

表4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表Table 4 Orthogonal test results analysis table

续 表

通过对正交实验结果分析,比较R值发现,RD>RB>RC>RA>RE>RF,即海鲜酱的添加量对焖锅酱品质影响最大,其次为磨豉酱、芝麻酱、沙茶酱、花生酱、鱼露。由表4正交实验结果极差分析可知,A1B2C1D2E2F1为配方最佳组合,即柱候酱用量恒定300 g的基础上,沙茶酱250 g、磨豉酱200 g、芝麻酱150 g、海鲜酱1000 g、花生酱100 g、鱼露80 g制作的焖锅酱感官评分最高,风味达到最佳效果。

3 结论

本文对焖锅酱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在传统工艺制作基础上,结合现代中餐标准化生产工艺要求,通过食品感官方法,利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对其配方进行优化,通过实验分析,最终确定焖锅酱的最佳配方:柱候酱300 g、沙茶酱250 g、磨豉酱200 g、芝麻酱150 g、海鲜酱1000 g、花生酱100 g、鱼露80 g,为传统烹饪产品标准化生产提供借鉴[7,8]。

[1]毕艳红,王朝宇,白青云,等.海鲜型风味火锅蘸酱的研制[J].中国调味品,2014,39(1):89-91.

[2]豆成林,王清,吴振业,等.无骨泡椒鸡爪的研制[J].现代食品科技,2013(5):148-151.

[3]朱在勤,陈霞.小麦粉品质性状与扬州包子品质关系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11):107-110.

[4]徐宁.酱鱼加工工艺优化及其腌制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的动态研究[J].中国统一战线,2011(12):45.

[5]魏巍.扇贝酱发酵过程中主要理化指标及成品品质和抗氧化功能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5.

[6]王松岭,尚建宇,冯垚飞.粤菜调味料概述四[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82-86.

[7]苏娅.液态蛋清调味和超高压杀菌增活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4.

[8]姚成强,刘小羽,郑俏然,等.优化发酵关键工艺对酱鱼品质的影响[J].食品科技,2014(11):134-137.

猜你喜欢

沙茶花生酱鱼露
蚝油沙茶汁配方优化研究
不同发酵方式制备沙丁鱼下脚料速酿鱼露
利用外源蛋白酶和曲霉菌YL001加速沙丁鱼鱼露的发酵
沙茶面的味道
鱼露一旦遇到,就会爱上
花生酱演说
基于能量空域调控的射频加热花生酱均匀性研究
鼓浪屿的沙茶面
添加耐盐性微生物对鱼露发酵及其质量的影响
我和“花生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