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包容性全球化理论与引领路径分析

2018-03-06

教学与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包容性倡议全球化

一、中国“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包容性全球化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美国时任领导人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倡导实施全球化,推动了经济、科技、技术、资本等的全球化进程,加速了全球经济的发展,最终使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在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垒中赢得了优势,导致1991年苏联解体。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经济全球化出现了逆行,美国等西方国家面对无法解决的国内问题和全球经济颓势,开始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逆全球化浪潮兴起。追根溯源,逆全球化的根源在于西方主导下的全球化所产生的巨大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为:

(一)残缺狭隘的全球化,发展模式缺乏包容性,造成了贫富差距加大、失业率居高不下、区域发展不均衡等现象

在世界历史上,全球化的兴衰史伴随着古丝绸之路的兴衰而兴衰,古丝绸之路曾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和文明的互鉴,但是1453年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在东西方文明交流和经贸交往之间立了一堵墙,把东西方文明切断了,欧洲人为了发展被迫走海洋之路发展贸易和交往,从此产生了西方中心论和残缺的全球化,而这种残缺的全球化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全球贸易90%通过海洋进行,而那些离海洋远的国家和地区很难受到海洋经济的辐射,因此产生了不同国家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和贫富差距拉大现象,而且这种全球化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内部也产生了贫富差距等现象。由此产生了美欧等西方国家逆全球化的行径,纵观全球化的发展史可知逆全球化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

(二)目前全球化分工体系是基于西方发达国家利益的分工体系,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全球分工体系的外围

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史,很多强国、大国的发展总是以牺牲其他弱小国家的利益为代价的,从早期西方国家扩张殖民地开始到现在西方国家为了本国的生态环境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态危机,始终都围绕一个主线:就是目前的全球化是以西方为中心,而广大发展中国家都处于中心以外的外围,在全球国际分工格局中居于不利的地位,西方国家把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都转移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尽管西方国家一直倡导贸易自由化,但是西方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并不是真的对所有国家都推行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按照传统全球化理论,区域一体化是全球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全球化是区域一体化的终极阶段,但是在现实中呈现了相反的情况,产生了欧盟、TTP等圈子文化。例如在TTP和欧盟等组织的内部成员国实行自由贸易,外来国家进入必须征收高额关税,这些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让很多国家对目前的全球化产生了逆反心理。

(三)西方的信仰和普世价值论的强势推广,产生了极端恐怖主义

由于目前的全球化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和引领,目前西方国家大都信奉基督教,基督教文明具有很强的排他性,这不仅使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的经贸交流具有排他性,产生了贸易壁垒等,而且西方的普世价值论,坚信自己的民主是最好的民主,把自己所谓的民主强加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伊斯兰等国家本来也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西方等国横加干涉,造成了很多国家或者团体出现极端恐怖主义来反对西方国家的行径。西方的价值观本质上是带有很强的排他性的,在目前西方的价值观下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因此面对全球性问题,必须有新的方案引领全球化进程。

如何破解目前存在的逆全球化现象,建立基于各国共享共赢利益的公平公正的包容性全球化发展格局成为当前重要的议题。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也非常大,中国与长期在全球化发展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有共同的历史境遇,在历史上都饱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因此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目前的逆全球化浪潮和不合理的全球化格局,中国必须主动有所担当,成为引领包容性全球化发展的主导力量。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世界政治经济论坛年会并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发展。”[1]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全球化究其实质就是包容性全球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并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2]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的表述可以看出,“一带一路”不仅是未来长期坚持的互利共赢开放倡议,而且也是推动世界经济开放发展包容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包容性全球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共十九大把“一带一路”倡议纳入党章,足见其在中国经济、全球经济中的分量。

习近平关于丝路精神的重要论述表明,“一带一路”就是用“丝路精神”推动沿线国家建立伙伴合作关系,实现共同发展,而丝路精神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包容性全球化所坚持的发展理念是均衡发展、包容性发展,包容性全球化坚持的包容性发展、均衡发展就其实质来讲就是普惠发展、互利共赢的发展。因此可知“一带一路”倡议和包容性全球化之间的发展理念如出一辙,具有共同的发展理念,也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丝路精神与包容性全球化理念的有机融合。“一带一路”倡议是属于具体发展举措,包容性全球化属于发展理念,包容性全球化要想落到实处,必须通过具体举措进行推进,因此通过具有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发展理念的“一带一路”倡议引领包容性全球化发展,才能实现包容均衡普惠发展。因此“一带一路”倡议与包容性全球化是属于路径与理念的关系,“一带一路”就其实质来讲就是包容性全球化的实践路径,即丝路精神+新型全球化。

通过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目前从事包容性全球化研究的相关文献较少,特别是关于“一带一路”背景下包容性全球化理论和引领路径方面鲜有研究。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的研究。如有学者认为,全球化发展的失衡及其负面效应,不仅助推了民粹主义的全球性复兴和转向,而且给世界政治秩序带来许多新的不确定性因素。[3]二是关于全球化发展新时代产业如何发展的研究。如有的学者认为,在全球化新时代,产业发展必须向着更具包容性的方向转型升级。[4]三是关于全球化发展阶段的研究。如有的学者把“一带一路”战略引领的全球化称为全球化4.0时代,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实际是全球化4.0进程的先导。[5]四是关于新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如何应对国际经贸规则新趋势的研究。如有的学者指出,在新型全球化背景下妥善应对国际经贸规则新趋势,必须善于与发达经济体博弈,加强与发达新兴经济体的合作,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创建区域化国际经贸新规则,在博弈与合作中调整和变革既有国际经贸规则。[6]五是关于“一带一路”对新型全球化的引领及新型全球化的前景与路径等研究。如有的学者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共商、共赢、共建、共享”原则,并以这种原则推动世界经贸格局向更加公平、更加和谐方向变革,从而成为新型全球化发展的引擎。[7]有的学者认为新型全球化是破解目前逆全球化的正确路径。[8]六是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逆全球化问题。如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倡导的开放、包容、共享、普惠的新型全球化模式实际是“内嵌的自由主义”全球化体系的现代升级版。[9]

以上可见,无论是官方还是学界,在“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分析中,已经意识到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将会引领一个不同的全球化,甚至在其内涵上也具有了包容性的思想,但是,在理论上没有明确表达和深入的分析。本文的工作就是与逆全球化相对立,明确提出包容性全球化的概念,在对其做出理论界定后,将进一步阐述中国“一带一路”对于包容性全球化的引领作用,以期在理论上证明中国“一带一路”将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在实践上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路径支持。

二、中国“一带一路”背景下包容性全球化理论与发展困境

要想弄清楚“一带一路”倡议引领包容性全球化的路径,必须通过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包容性全球化的概念与特征及发展困境等进行界定分析,才能使包容性全球化的路径靶向精准、措施得当。为此本文首先对包容性全球化进行理论界定,分析其面临的困境,以期更好地建构“一带一路”引领包容性全球化的发展路径。

(一)包容性全球化的内涵与特征

所谓包容性全球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一是要发挥政府在包容性全球化中的引导作用,尤其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领域中的作用,如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均衡发展、维护社会公平及缩小贫富差距等方面的作用,防止资本的作用被放大,充斥一切空间,占据主导地位。二是尊重各国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即发展道路的自主性和均衡性。而且事实证明资本主义的自由化发展道路未必是最佳道路。随着中国对世界经济贡献的比重日益提升,目前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30%以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且中国自身的改革取得显著成就都充分表明中国道路中国方案的正确性,优越性。三是坚持发展利益由大多数国家共享,寻求各国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使互利共赢、平等互利成为各国共同遵守的原则。四是遵循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发展理念。

包容性全球化的特征如下:一是机会平等性。包容性全球化的核心就是在全球化发展中要注重公平和平等,使各国都能够享受全球化发展带来的机遇与契机,而不以国力强弱或者意识形态差异进行差别对待。二是互利共赢性。各国的发展应是互利共赢的发展,力争在全球化中消除剪刀差等,避免发达国家独享全球化的利益。三是共享发展性。包容性全球化还具有共享发展性特征,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群体,所有国家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世界的永续发展。四是开放性。在包容性全球化中各个国家各个区域性组织等应力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防止贸易保护主义。

包容性全球化与西方主导下的传统全球化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包容性全球化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寻求各国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契合点;而西方主导下的传统全球化在各国经贸等交往中容易形成剪刀差,利益往往由发达国家独享,发展中国家往往处于利益的边缘位置。二是包容性全球化是各国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全球化,这里的共同发展不仅包括各国间的共同发展,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而西方主导下的传统全球化是注重发达国家利益的单边全球化,而且在环境保护方面,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往往由于资本的趋利性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三是包容性全球化注重各国发展的机会平等性,不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而区别对待;而西方主导的传统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独享发展机会。四是包容性全球化倡导开放包容发展,不设置区域排他安排;而西方主导下的全球化是排他性的全球化,如欧盟对区域外国家设置高额关税壁垒。五是包容性全球化在发展中坚持各国互利共赢原则;而西方主导下的传统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力求独享全球化发展利益。为了更好地理解二者的区别,本文通过表1进行辅助说明。

表1

包容性全球化传统全球化注重各国利益契合利益单边化共同发展单边发展

续前表

(二)“一带一路”引领的包容性全球化发展面临的困境

1.缺少信任度。

习近平主席在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时特别提出,“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并强调了“民心相通”的重要性,尽管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的合作相比,民心相通的打造看似容易,其实难度非常大,沿线国家和非沿线国家中的很多国家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中国的开放战略是持矛盾复杂的心态,因为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沿线大多数国家是有区别的。总体上这些国家是希望中国扩大开放的,因为他们想从中国的开放中获利。但是他们一方面希望中国的开放给他们提供欧美等国家不可能提供的资金、贷款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帮助;另一方面又担心被中国控制,对中国过分依赖。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体量庞大,资源消耗巨大,让他们对中国充满了担心和疑虑,认为中国的开放会加剧对其资源的利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动力不足,让很多国家不敢大步前行,支持中国引领包容性全球化发展。因为过去几个世纪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造成了全球发展失衡、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从而让他们不敢再轻易相信其他国家,为此中国必须通过实际举措消除这些国家的疑虑。

2.大国掣肘。

按照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全球化的逻辑,谁主导全球化发展,谁就能廉价获取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处处设置障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是资源丰富的地区,历来也是西方大国争夺的焦点,这一地区复杂的民族矛盾和恐怖主义等也反映了这一地区是争夺的焦点。试图把这一地区作为势力范围的既有沿线的俄罗斯、印度等国家,也有西方的欧美等国家,如美国提出了:“新丝绸之路战略,试图以阿富汗为中心,把中亚和南亚连接起来。”[10]美国为了增强在亚洲地区的势力范围,提出了重返亚太战略,这些都对“一带一路”主导包容性全球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牵制作用。印度担心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会打破其在印度洋的地位等等,这些国家虽表示不反对,但是均通过实际举措来遏制中国的发展。而且“一带一路”倡议所要引领的包容性全球化是建立公平合理互利共赢的全球化,这与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有根本区别,因此西方国家必然会采取举措牵制中国引领包容性全球化的发展。

3.新旧国际规则冲突。

中国在引领包容性全球化的同时,面临着遵循既有国际制度规则和中国按照人类共同利益建立的新国际制度规则的矛盾。西方国家尤其是美欧国家,一直强调要遵守国际规则,并希望中国加入更多的国际规则,这些国际规则都是在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建立的基于西方国家利益的规则,以便通过这些规则对中国加以控制和约束,当然这些规则作为二战后维持世界秩序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有其合理性,因此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这些规则发展自己。例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尽管这是基于发达国家利益的,但是中国可以化不利为有利发展自己。中国目前基本加入了所有国际规则和组织,只有加入这些国际规则和组织,才能代表发展中国家多发声,才能有机会参与制定新的国际规则。但是美欧等国肯定不甘心中国主导新国际规则的制定,因此出现新规则和旧规则的矛盾,中国要想引领包容性全球化的发展,必须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等实际举措,让世界各国感受到中国方案是基于全人类利益的共同方案,从而使基于世界各国利益的新规则最终取代不合理的旧规则。

三、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包容性全球化的引领路径

在新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叠加期,对于如何破局逆全球化浪潮,助推全球化强劲有力的发展,习近平主席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指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21世纪初以来,在联合国主导下,借助经济全球化,国际社会制定和实施了千年发展目标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11亿人口脱贫,19亿人口获得安全饮用水,35亿人口用上互联网等,还将在2030年实现零贫困。这充分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当然,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也客观存在。这些是前进中的问题,我们要正视并设法解决,但不能因噎废食。”[11]习近平主席在这次会议上对经济全球化如何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意义等予以了阐述,体现了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担当精神,为新时期开辟经济全球化包容性发展进入新时代指明了方向,树立了信心,为经济全球化基于人类共同利益的强劲推进贡献了中国智慧。“一带一路”倡议尽管从地理位置上包括国内18个省和沿线65个国家,但是“一带一路”倡议不同于欧盟等区域性战略,“一带一路”倡议是开放包容性战略,对非沿线国家只要有意愿均可加入“一带一路”框架进行合作。2016年4月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总统在海湖庄园会谈时就曾表示“中方欢迎美方参与‘一带一路’框架内合作。”[12]2016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丝绸之路经济带一系列重点项目和经济走廊建设已经取得重要进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正在同步推进。我们倡导创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经开始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13]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一带一路”倡议是开放包容的倡议,也是实践包容性全球化发展的具体举措,任何国家只要有意愿均可加入,因此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引领包容性全球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力推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多边包容贸易体制机制,实现“一带一路”沿线贸易体制向利益均衡方向发展

包容性全球化要想顺利推进,必须具有多边包容贸易体制作为载体,如果没有多边包容贸易体制就不能保证商品、生产要素和资源公平合理的有序流动和配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之所以经济全球化获得迅猛发展,主要原因得益于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即之后WTO),尽管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基于发达国家利益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世界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日后主导新型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西方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深入发展,现行的多边贸易体制在带来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日益暴露出一些全球性问题。如全球发展失衡、高失业率及治理赤字、和平赤字等问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加剧了这种矛盾,现行的多边贸易体制已经不能满足和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迫切需要改革和创新现有的多边贸易体制。而且目前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面临贸易摩擦频发,产生贸易摩擦频发的因素很多,但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出口贸易量激增对进口国产生较大的压力,当然中国出口的商品多是利润低廉的小商品等,而美国等国家出口的多是高科技产品、大型机电产品等附加值和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利润较高,因此表面上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其实最终获取最大利润的依然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也在增加进口,以减少这些国家对中国的敌意,以最大诚意获得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合作,如中国通过境外投资的方式不仅可以解决当地就业,而且可以增加当地税收。据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14]因此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直接投资不仅对于实现沿线发展中国家均衡发展、包容性发展有所助益,对于提升沿线各国由于经济实力的提升而产生的贸易地位的提升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此必将使贸易体制向多边化方向发展。因此“一带一路”倡议引领包容性全球化发展正逢其时,不仅可以改革现行的多边贸易体制,而且可以增加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多边贸易体制中的话语权。

(二)中国应加快“一带一路”沿线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开启“一带一路”沿线E贸易时代,通过新型贸易方式催生国际经济秩序朝包容性方向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倾向于发展跨境电商服务,特别是随着沿线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E贸易更加便捷,国际贸易的方式迅速E化,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来临,E贸易的范围进一步拓展,将涵盖生产、流通、消费、金融、投资等各个环节和领域,E贸易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各国间经贸往来方式的变革,由于其发展的覆盖面、便捷性、透明性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互动更加频繁,从而为各国间经贸政策协同发展提供了契机,各国越来越注重自身利益的维护,通过E贸易方式进行公平公正议价等从而催生了包容性新规则新体制的诞生,使全球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包容性方向发展。因此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加快沿线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沿线E贸易时代的开启提高技术保障和基础设施,通过在E贸易方式中建立基于沿线各国利益的公平公正的贸易方式,改变西方国家主导下的不平等的贸易方式,加快沿线包容性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为包容性全球化的发展提供秩序保障。而且E贸易时代的开启也有利于各国及时通过数据平台发布的贸易信息了解沿线各国经贸往来情况,为沿线各国制定下一步计划提供决策依据,如《“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7》显示,2016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总额约为9 535.9亿美元,其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达25.7%,较2015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15]这些数据的精准获取和计算也在于大数据方法和大数据技术的采用。但是由于沿线国家大都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相对落后,因此中国除了要加快沿线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沿线国家网络互联互通之外,还应加快对这些国家的技术援助,帮助这些国家发展大数据、互联网技术,通过联合建立相关专业院系、培训机构等方式,加快沿线各国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人才培养。

(三)中国力推“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经济一体化,减少和消除区域壁垒,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投资和贸易包容性发展

区域主义是相对于多边主义而言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本来是属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经阶段,但是现实中像欧盟等却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欧盟贸易80%属于区域内贸易,对外采取严格的贸易保护主义。例如很多区域性组织,只是在各自区域内规定取消区域内成员的关税,对于区域外国家和组织会收取高额关税,从区域内成员取消关税这个维度考量其贸易自由化程度要高于多边主义,在这个意义上讲其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发展。但是正像其对区域外成员收取高额关税一样,区域主义又是有边界限制的,在这个意义上讲其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面对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欧美等国家在各自区域内实行了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的行径。因此只有在区域主义具有开放特性时才会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为此应畅通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减少和消除区域壁垒。而且沿线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进一步扩大沿线贸易潜力,贸易潜力的大小与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呈现正相关,因此将沿线亚欧国家贸易潜力进一步提升可以释放巨大的贸易潜力。据相关数据显示,沿线亚欧国家贸易潜力提升一个档次,可释放30.67%的贸易潜力。[16]目前中亚、西亚、南亚国家面临产业结构单一、外资流入较少等困局,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促进沿线各国投资和贸易的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的融合发展,对于变革基于发达国家利益的不合理的全球价值链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起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对于发掘贸易潜力、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沿线国家的投资和贸易往来提供了资金支持。另外通过建章立制可以率先在沿线各国建立畅通化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减少和消除区域壁垒,为全球其他区域做出表率,从而引领经济全球化进入包容性全球化发展阶段。我国一直为减少和消除贸易壁垒做出贡献,如:“目前我国已实施14项自由贸易协定和3项优惠贸易安排,2017年上半年享惠进口3 705亿元,同比增长39%,比同期我国货物贸易进口增速高13个百分点;税款减让314亿元,其中关税减让270亿元,分别增长37%和32%。”[17]

(四)中国牵头打造公平合理的“一带一路”沿线包容合作平台,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合作平台包容性发展

目前世界上现有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设有门槛边界,包括WTO等组织也都实行严格的边界门槛,因此并不是包容性的合作平台,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其显著特征就是开放包容性、互利共赢性,其不对任何国家设线,任何国家不管是何种意识形态何种社会制度,只要有意愿,均可加入“一带一路”建设,包括非沿线国家和地区只要有意愿也可以加入。因此开放性是“一带一路”倡议有别于其他区域合作机制的重要特征之一;而且“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等加强互联互通,有助于消除国家间的壁垒和误解,增进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同时还具有多元性,其发展是尊重各国利益的发展,对各国的关切和意见充分尊重;“一带一路”倡议传承了古丝路精神“以义为先、义利并举”的精神,因此可以通过“一带一路”连接现有的区域合作平台,如连接东盟、欧美等区域组织,也可以连接对接单个国家的发展战略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基于各国利益的全球经济一体化。

[1] 习近平. 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EB/O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7-01/17/c_1120331492.htm.

[2]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吴宇,吴志成. 全球化的深化与民粹主义的复兴[J].国际政治研究,2017,(1).

[4] 佟家栋等. “逆全球化”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笔谈[J].中国工业经济,2017,(6).

[5] 张可云,蔡之兵. 全球化 4.0、区域协调发展4.0与工业4.0——“一带一路” 战略的背景、内在本质与关键动力[J].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6] 王跃生,李宇轩. 新型全球化下国际经贸规则新趋势与中国对策[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2).

[7] 卫玲.“一带一路”:新型全球化的引擎[J]. 兰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3).

[8] 宗良,黄雪菲.新型全球化的前景、路径与中国角色[J].金融论坛,2017,(6).

[9] 陈伟光,蔡伟宏.逆全球化现象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基于“双向运动”理论的视角[J]. 国际观察,2017,(3).

[10] 赵华胜.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12,(6).

[11]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7-01/19/c_1120340049.htm.

[12] 习近平同特朗普第二次会晤[EB/OL]. http://m.news.cctv.com/2017/04/08/ARTI 838UiFg7FOK7JQvC2JKU170408.shtml.

[13] 习近平.中国发展新起点 全球增长新蓝图[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6-09/03/c_129268346.htm.

[14]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5/14/c_11209 69677.htm.

[15] “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去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额9535.9亿美元[EB/OL]. https://www.yidaiyilu.gov.cn/xwzx/gnxw/9954.ht.

[16] 孔庆峰,董虹蔚.“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测算与贸易潜力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5,(12).

[17] 海关总署.上半年我国自贸协定货物贸易大幅增长[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7-08/01/content_5215286.htm.

猜你喜欢

包容性倡议全球化
包容性法律实证主义、法律解释和价值判断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一带一路”倡议需人才护航
全球化陷阱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