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资源利益差异性动因分析

2018-01-26

教学与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倡议利益一带

“一带一路”是我国2013年9月提出的倡议,其目标是连接中国和亚非欧国家、实现区域性合作,促进各国经济共同发展。这是中国政府基于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以及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实行的新发展战略,意在加强沿线各个国家的经济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创造共赢局面。

2013年到2017年这四年间,中国把“一带一路”从倡议发展为实践,成果丰硕。在政策沟通方面,中国与沿线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形成良好互信的沟通机制;在设施联通方面,一大批铁路、公路、管道和港口等重大工程在建,初步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在贸易畅通方面,中国企业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创造了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1]在资金融通方面,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密切展开,为各个项目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在民心相通方面,中国增加了对沿线参与国的民生投入,加深文化、旅游、科技、外交等多方面的多边合作。[2]

“一带一路”倡议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了广泛的支持,但也遭受了不少质疑和非议。一些西方媒体把“一带一路”曲解为“新殖民主义”或“新霸权主义”下的资源掠夺。诸如,齐格弗里德·沃尔夫(Siegfried Wolf)认为该倡议是中国实现霸权野心的工具,中国只会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资源掠夺,却不会给出相应的报酬和回馈。[3]安詹思·沃尔(Anzetse Were)担心中国在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只是它掠夺资源的一种手段,非洲可能已沦为中国的原材料供应地。[4]马苏德·哈扬恩(Massoud Hayoun)认为,北京在非洲的基建项目只是对非洲自然资源的不平等式交换,“一带一路”建设对非洲经济助益不大。[5]以色列海尔兹利亚国际事务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还直接指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中国通过在西亚投资基础设施,为获取中东石油并运回国内铺路。[6]

诸如,一些学者提出,从资源生产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油气管线网络的建设,有效地加深了能源开发的力度,以能源开采技术为基本依托,挖掘了这些地区的资源潜力,为这些国家实现资源利益打下坚实基础。[7][8][9]

一些学者从资源消费的角度分析到,“一带一路”倡议连接了新兴的两大资源消费区——东亚和欧洲地区,推动了资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互利共赢关系,有利于实现资源供给的多元化,保障能源资源安全,支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保障了资源市场的稳定,合理化定价机制,为资源生产国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10][11][12][13][14]

还有学者从能源投资的角度提出,亚投行、丝路基金等为需要大量资金的重大资源能源项目提供了资金保障,借助多边投资机制,降低了各国政府和企业融资的难度,促进能源合作的路径探索。[15][16][17]

更多学者通过综合分析认为,总体来说,“一带一路”绝不同于历史上拓疆掠地、瓜分世界的行为,它突破了传统的、由西方主导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充分激发中国和沿线各国的优势,有效提高了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倡议。[18]

总之,现有文献已经就“一带一路”倡议对资源配置、能源合作的内容和必要性进行了具体的、细节性的分析,但是从理论上深入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的资源利益的动因,揭示其本质性的研究还不多见。为此,本文认为从根本上来讲,“一带一路”正是基于各国资源利益存在差异的事实而制定的发展战略,它不是通过资源掠夺来拉开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资源利益差,相反地,它以资源利益均衡化为基本动因,促进各国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弥补资源利益差异性。本文将从理论上分析造成各国资源利益差异的三大因子——自然因子、技术因子和制度因子,继而阐释“一带一路”的倡议如何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消弭或缩小各国之间的资源利益差,平衡各国的资源利益。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动因:资源利益差异性

所谓资源一般特指自然资源,而本文所分析的资源则是包含自然资源在内的所有经济资源,并将经济资源给人们带来的好处界定为资源利益。[19]

资源利益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首先,在空间上存在差异性。一国的位置、地理等物质特性决定了蕴藏着资源的种类和数量,社会条件、社会环境等不同导致了该国人民的生产力水平、技术水平、制度构建对资源需求、勘探、利用等的不同,因此不同国家所获得的资源利益必然存在差别。其次,在时间上存在着差异性,即资源利益主体在不同时期会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同,比如技术的进步、制度的改变,或者资源客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诸如自然环境本身、资源自身的周期或非周期性变化,都会造成不同时期资源利益的非均衡性。

本实验发现,BCRD小鼠血浆中CORT、ACTH和CRH含量显著增高,且肾上腺皮质细胞间隙变宽,细胞增大,核深染,提示BCRD小鼠HPA轴处于功能亢进状态,另外海马DG区和CA3区神经元出现明显损伤,由此推测,BCRD小鼠的发病与HPA轴亢进导致海马海马损伤密不可分。

根据资源利益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性,我们可以将其影响因素归结为三大因素,即自然、技术和制度因素。

(一)自然因素是影响各国资源利益差异性进而导致其经济发展方向和进程出现差异的首要原因

它主要是指各国的资源初始禀赋,包括各国先天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储藏等方面的优劣势。诸如“一带一路”沿线跨越亚欧非大陆,地理上的大跨度决定了各国资源利益的差距。我们以矿产资源为例,“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沿线各国由于其独特的地质构造而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矿物等资源,它们的国民经济命脉也多倚仗于自然禀赋上的优势。如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输出国,阿联酋、伊朗、伊拉克、科威特、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也雄踞已探明石油储量的前十位。矿产资源是现代社会发展工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保障,储量丰富的国家可以通过开发利用本国的资源扩大生产规模、加速经济发展,而资源匮乏的国家则必须向其他国家高价购买资源,导致生产成本提高,经济发展受阻。

所以,就上述一斑可以见全豹,即各国在资源初始禀赋上的差距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和程度的差异。即如果一国资源利益相对丰足,对经济增长也会有较大推动,反之,如果一国资源禀赋较弱,经济发展就后续无力。

(二)技术因素是影响资源利益差异性的根本因素,从而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巨大作用早就被大众所认同和承认。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肯定了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科学技术已经逐步取代了劳动时间成为衡量现代财富的尺度。[20](P100)邓小平也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说法,强调了技术和知识在促进生产活动、推动经济发展上的强大作用。[21](P274)技术水平的提高能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也能更好地实现资源的经济利益。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技术对“一带一路”各国资源利益影响颇大。首先,从总体来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跟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上不占优势。发达国家的领先技术使得它们在资源相对紧张的今天依然能够享受着巨大的资源利益。而反观“一带一路”中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技术的滞后甚至影响了资源满足人类需求的最基本功能——现有的资源利益不足以支撑其国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有些国家的人民至今还过不上有电的生活,能源消费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资源利益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一是,在开发新资源过程中,需要复杂的技术支撑,若是一国没有能力发展这些技术,也就无法获得相应的资源利益。例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仅有中国、印度、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核能消费量超过了世界总消费量的百分之一,分别为6.6%、1.5%、7.8%和3.4%,*参见《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6年中文版报告》,http://www.bp.com/zh_cn/china/reports-and-publications/bp_2016.html其他国家或不具备开发、利用核能的能力,或所占比重可忽略不计,可见开发技术影响了核能的发掘和资源利益的实现。二是,在利用和保护资源过程中,高效节能的技术能提高资源的有效使用、减少浪费,也可提高单位资源可获得的利益量。大多数国家已认识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是人类面对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现象的根本解决之路,并竭力向高能效、低碳方向前进,但结果不尽如人意。《2015年全球能源架构绩效指数报告》的统计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除了东欧的阿尔巴尼亚、斯洛文尼亚和拉脱维亚这三个国家EAPI得分排名靠前(位于全球第十三、十四和二十),其他国家均表现不佳,文莱、印尼、越南等国排名在七十几位,而孟加拉国、尼泊尔、伊朗和柬埔寨等更是居于末尾。这也反映了资源利用保护技术的参差不齐导致资源利益的非均衡性在“一带一路”国家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

(三)制度因素是影响资源利益差异性的重要因素

围绕资源这一重要议题,国际社会已形成了形式多样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然而究其本质却是“无政府下的独立行为体之间争夺财富和权力的循环斗争”。[22](P7)全球性统一的经济资源调整、治理系统和机构的缺位加深了资源利益的不均衡,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均衡。

很明显,发达国家利用当前不平等的国际资源制度为自身利益创造了有利条件。美国、英国和德国等西方国家把持了国际能源机构中的关键位置,形成了“核心集团”,它们在国际能源署等国际性机构中,掌握了绝对话语权,所制定的政策大多从核心成员国的利益出发,而触及核心成员国利益的政策即使被制定出来,也是形同虚设,很难得到实施。也就是说国际资源制度只是一些核心成员国的利益体现,是核心集团追逐资源利益的一种手段。

这一不平等的权力结构也体现在国际市场上。市场不仅涉及各国之间经济利益的关系,而且很大程度上与国家权力分配相匹配。[23](P21-28)资源和能源市场是资源利益实现的重要场所,也是资源经济与政治权利的结合,无论是生产国还是消费国,都会利用国家主权来干预能源市场,资源的价格并不能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发达国家在定价权、结算权等方面长期占据主动优势,利用市场机制最大化本国的资源利益,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虽然拥有良好的资源基础,但是它们在国际能源机构和国际市场上处于弱者和被剥削的地位,因此它们的资源利益并没有在制度上受到保障,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资源利益差距也愈加明显。

二、“一带一路”倡议的构想:资源利益共享

综上所述,在自然禀赋存在差距、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制度结构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一带一路”国家不仅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资源利益上的不平等,这些国家之间在实现资源利益条件和结果上也具有非均衡性。而“一带一路”倡议正是中国政府在正视这一差异性事实的基础之上,为了打造“利益共同体”、平衡资源利益而提出的一个宏伟构想。

从国际层面上讲,“一带一路”倡议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支撑平台的桥梁和纽带”。[24]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并“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特别是在目前全球形势紧张、局部地区战争冲突不断、世界经济增长缓慢,气候变暖、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加剧的情况下,这一国际合作尤为重要。这些不安定因素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对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巨大的挑战。面对这一混乱局面,如果仅凭自身力量,任一发展中国家都独舟难行,难以摆脱政治上的边缘地位,也无法改变在市场上的“价格接受者”身份,因此在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利益上难有成就,也无法实现全球利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一带一路”倡议正是为了突破这一险境,把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以区域合作为主要途径,建立利益共同体,集体应对全球性的挑战。这一“利益共同体”把历史上原本就密切联系的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和欧洲联结起来,使得它们在面对世界性的经济、政治、资源等挑战时积聚力量,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能在被西方国家把持的资源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也使得全球经济和市场往健康的良性道路发展。

从地区层面上讲,“一带一路”倡议能深化利益融合,发展平等共享的资源利益关系。“一带一路”不是中国单方面向外界输出,而是不同国家和民族在互相尊重和包容的前提下共商、共建、共享,因此是一种双赢或多赢的策略。

首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各方保留自己的自主选择权利,不存在霸权政治和殖民主义,在整个区域合作中以整体的利益为先,以“利益共同体”为先。在资源利用方面,也充分尊重所有方的意见,用对话的方式形成平等的沟通模式。

其次,“一带一路”立足于“沿线各国谋求经济发展的利益诉求而提出,为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提供了可能,”[25]寻求最大的利益契合点。共同的需求、共同的利益才能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使它们积极参与到各个项目中来,即以利益为驱使,为整个利益共同体做出贡献。实现资源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也是各国的诉求之一,是大家的共同利益,因此可能成为各方共同努力的目标。

再次,“一带一路”倡议要求各方挖掘潜力,“把彼此的互补性结合起来,把不同国家的利益融汇起来,把不同文明的优秀基因融合起来”。[25]这就要求各个国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各司其职,扬长避短。在资源市场上,各国可以互通有无,有的发挥自然禀赋的优势,有的专注于技术上的研发,互利互惠,形成新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模式,为资源利益均衡打下基础。

三、对策探讨

“一带一路”倡议重视各国利益,实践性地平衡沿线国家之间的利益,以资源利益共建、共享、共赢为基本目标,旨在打造“利益共同体”。为此,我国政府加深了与各国的合作,采取多项措施来实现资源利益的均衡化,消除或减弱资源利益差异性。

由于资源利益差异性主要受自然、技术和制度因素影响,通过对这三大因子的改造,可缩小利益主体之间的资源利益差异。

首先,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由于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阶段,自然禀赋的原始值相对来说比较固定、不易改变。因此,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也是缩小“一带一路”各国资源利益差异性的基本途径。诸如我们可以通过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项目保证资源输送渠道的畅通,连通了资源生产地和资源消费地,使得资源能有效被利用到生产、生活中去。三大油气运营中心的建立,架起通往东北、西北、西南、海上四条战略通道,打造五大油气合作区,帮助资源国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这些埋于地底的油气资源真正为人所用。如中哈原油管道将哈萨克斯坦西部的丰富资源与其南部的众多人口和巨大需求连接起来,支持了东道国的资源充分供应,满足了哈国人民的基本民生需求,结束了近半数人民烧煤取暖的历史,提高了当地人民的资源利益。中缅油气管道、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和中俄原油管道、中巴能源通道等工程都带动了当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既帮助资源生产国实现了资源利益,又满足了资源输送目的地国家的生产、生活需求,也实现了它们的资源利益获得。这些举措从整体上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增加了资源利益量,缩小了沿线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资源利益差距,也实现了沿线国家的资源利益共赢,有利于平衡该地区的资源利益差。

其次,提升资源利益开发的技术水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巨大资源利益差异,不在于自然禀赋上的优劣,而在于技术水平的强弱。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一带一路”倡议全方位地支持技术合作。诸如一些成熟的科研新成果可以被运用到沿线国家的资源生产中去,帮助开发已被发现但还未有能力开发的资源。很多中国企业和研究机构已开始积极响应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交流,共克技术难关。如东华理工大学与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合作,研发了低品位铀矿生物堆浸技术,[25]该技术可大幅提高可经济利用的铀资源量。除了在各国建厂、协助当地企业开发资源,中国企业还重视技术转让和当地人员培训,挖掘当地的资源潜能,把潜在的资源利益转化为实在的资源利益,因为它既有利于该国的资源能源行业发展,在资源市场上获得最直接的货币经济利益,也促进了该国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政治局面的稳定,从宏观经济层面稳固资源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此外,要加大绿色技术的应用。即以“绿色发展”为核心,坚持可持续发展观,高度重视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面对资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和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发展清洁、绿色、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最佳方法。“一带一路”倡议应该实施绿色资源政策,充分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推动资源绿色高效发展,这既为沿线国家人民带来明显的经济正效应,又减少了资源开发对社会、环境的负面压力,树立了和谐的绿色文化,从经济、健康、环境、文化等方面充实了人们的资源利益。国家之间也可进行清洁可再生能源的相关合作,互相传授成功经验,共同完成能源结构转型,实现资源利益共赢和均衡。

再次,加强“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制度创新。为了破除发达国家在国际资源制度上的霸权地位,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协调资源利益的均衡,有必要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资源市场制度,发挥沿线国家的主观能动性。“一带一路”倡议可从两方面帮助实现这一目标。

第一,加强资源合作制度,把资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连接起来,保障能源安全。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世界资源消费结构出现了新变化,国际能源消费重心正在由西向东转移。一方面,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美欧能源需求出现疲软;另一方面,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经济规模的扩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都刺激了对资源的需求。国际能源署署长比罗尔在2017年美洲最大的年度原油行业会议——剑桥能源周上提到,石油需求在未来五年将持续增长,而全球石油消费增长的70%左右将来自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和印度。[26]这反映了这些国家在资源、能源市场上重要性日渐加强。“一带一路”倡议既连接了亚洲和欧洲两大能源消费区,又覆盖了中亚、西亚和北非等资源聚集区,使资源消费国和生产国密切联系,有利于亚欧非大陆的资源供需稳定和平衡协调,促进资源高效再分配和经济利益再实现的双重目标。双边或多边资源合作一改往日世界资源市场格局中的“弱者服从强者”的规则,建立起平等互利的资源关系,以“利益共同体”为目标,以平衡资源利益为动因。过去几年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能源合作已初见成效,“沿线已开工的能源项目超过40项,签订的能源重大合作超过20项”。[27]稳定的资源生产、消费链和稳固的合作共赢关系系统地、有效地平衡了各国之间的资源利益,弥补因各种因素造成的资源利益差异。

第二,推动能源金融制度的建立。成熟的能源金融体系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合作至关重要,它能给予大量的资金支持,增大了对资源相关产业的投资力度,为搭建服务于能源合作项目的多边金融平台创造条件,解决了资源开发利用的融资问题,是资源利益实现的金融基础。而且金融市场可以用来完善能源市场价格信号的形成,摆脱西方国家对价格的控制,确立资源定价话语权。通过合理的价格体系来减少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从而缩小它们之间的资源利益鸿沟。同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建立的能源金融体系也让用非美元进行能源贸易计价及结算货币成为可能,为新兴国家在全球能源产业链的资源利益分配上占据有利位置。最后,在资源方面的金融创新为节能减排提供金融工具,便于引导各产业往绿色方向发展,为资源利益的可持续性打下坚实基础。近几年来,亚投行、丝路基金、沿线各国金融机构已为多边资源合作提供了大量低成本资金,其中丝路基金从2014年建立到2017年第一季度,已签约15个项目,承诺投资金额累计约60亿美元,[28]推动了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相关产业的发展,也通过投资清洁能源项目导向性地推进了绿色资源经济的进程,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利益积累做出贡献,也为资源利益的均衡做出铺垫。

如上所述,“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中国对沿线国家资源的侵略和掠夺,也不是中国只顾自身资源利益积累、不顾其他国家资源利益差异的自利行为。从本质上来看,它是在正视各国资源利益参差不齐的基础上,以平衡资源利益为动因的共赢互利政策。它主要通过提高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水平以及建立合理的公平公正的资源市场制度来把各国的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源利益,消弭“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资源利益差距,同时通过逐步加深能源合作、开展资源贸易来增加各国的资源利益总量,实现资源利益均衡化,构建利益共同体。

[1] 习近平.四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7-05/14/c_129604230.htm.

[2] 外交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清单[EB/OL]. http://www.fmprc.gov.cn/web/zyxw/t1461873.shtml.

[3] Siegfried Wolf. “New Silk Road” and China’s Hegemonic Ambitions [EB/OL]. http://www.dw.com/en/new-silk-road-and-chinas-hegemonic-ambitions/a-38843212.

[4] Anzetse Were. China’s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 Could Pile Up Africa’s Debt [EB/OL]. Website,http://www.businessdailyafrica.com/analysis/China-s-One-Belt-initiative-could-pile-up-Africa-s-debt/539548-3935730-f6i6rc/index.html.

[5] Massoud Hayoun. For African Nations, China’s One Belt, One Road Means More of The Same [EB/OL]. https://psmag.com/economics/chinas-one-belt-one-road-means-more-of-the-same.

[6] 冯巍,程国强.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评价[J].中国经济时报,2014-07-14.

[7] 刘佳峻.“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能源合作新格局[J].国际经济合作,2015,(10).

[8] 王珂英,张鸿武,申婉君.我国“一带一路”地区生产技术效率实证研究——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分析[J].企业经济,2016,(6).

[9] 周文,赵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非合作是“新殖民主义”吗?[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1).

[10] 石泽.能源资源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着力点[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5,(1).

[11] 刘爱兰,王智烜,黄梅波.资源掠夺还是多因素驱动?[J].世界经济研究,2017,(1).

[12] 王国刚.“一带一路”:闯出全球经济资源配置的中国之路[J].金融论坛,2015,(10).

[13] 杨晨曦.“一带一路”区域能源合作中的大国因素及应对策略[J].新视野,2014,(4).

[14] 郭菊娥,王树斌.“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现状及路径研究[J].经济纵横,2015,(3).

[15] 孙佳燕,金泽虎.金融促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依据与路径选择——基于中国一次能源现状的视角[J].巢湖学院学报,2015,(4).

[16] 缪林燕.贯彻“一带一路”战略,金融支持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5,(3).

[17] 周立伟.“一带一路”金融加码[J]. 纺织科学研究,2014,(12).

[18] 李丹,崔日明.“一带一路” 战略与全球经贸格局重构[J]. 经济学家,2015,(8).

[19] 洪远朋等.利益关系总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21] 邓小平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2] Robber Gilpin. War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23] 伍福佐.亚洲能源消费国间的能源竞争与合作:一种博弈的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4] 刘明,马琼.“一带一路”倡议最终目标: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党委书记李国强[EB/OL].http://news.xinhuanet.com/globe/2017-08/14/c_136500539.htm.

[25] 詹建英.乘“一带一路”东风,东华理工续写国际科技合作新篇章[EB/OL]. http://www.jx.chinanews.com/news/2017/0529/9884.html.

[26] 王欢.国际能源署:全球石油或在2020年后“供不应求” [EB/OL]. http://world.chinadaily.com.cn/2017-03/07/content_28464850.html.

[27] 韩立群.推进“一带一路”沿线能源合作 [EB/OL]. http://energy.people.com.cn/n1/2017/0505/c71661-29255757.html.

[28] 宋清辉.丝路基金和亚投行助力“一带一路” [EB/OL].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7-05-20/doc-ifyfkkmc9828966.shtml.

猜你喜欢

倡议利益一带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一带一路”倡议需人才护航
利益与西瓜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调整要十分注重“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