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冬是个无辣不欢的季节

2018-03-05谢川

食品与生活 2018年11期
关键词:红油茱萸蚝油

谢川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嵊州人(浙东,属于绍兴地区),在我童年时期,周围并没有人吃辣。我们常吃的辣酱,很像现在的泰式甜辣酱,是掺了番茄酱的酸酸甜甜的辣场的豆腐摊上选切块卖的豆腐(介于北豆腐与盒装内酯豆腐之间的硬度),用平底不粘锅起油锅,一半色拉油一半猪油,然后把豆腐切成约1厘米厚的块,平摊在平底锅里慢慢煎熟,翻面略微煎—下后,加上蒜蓉、剁椒、豆豉,略加一点生抽、蚝油调味,最后撒一把葱花,热辣鲜香,下酒也下饭。

天冷后,火锅也越来越受欢迎。我有一位前同事,四川人,每次一起吃火锅都会嘟嘟哝哝:“红油的锅底才是火锅,清汤那是啥,那是广东人的打边炉吧?”这一点,我猜江浙沪的人至少有半数不同意吧,我们从小吃到大的火锅就是清汤底,用猪骨或土鸡熬汤,然后再煮火锅。小时候我们多数用酱油、腐乳加麻酱调味,现在我们都喜欢用麻辣牛肉酱再加泡椒蘸物了。大冷天,涮一块羊肉,蘸上麻麻酱;常吃的辣椒,是春天才有的几乎无辣味的青色嫩杭椒。那种红色的干辣椒只会在炒螺蛳里稍微放一两个,所以以前干辣椒不是每户人家的必备调料,住在墙门房子里,谁家要炒螺蛳了,借辣椒是常有的事。

不过就20年光景,現在江浙沪已遍布川菜馆,我们平常烧菜的时候也会放各种辣椒和辣酱。

辣味真的是个入侵性很强的味道,让人口舌生津、胃口大开,一尝之下就忘不了。尤其进入秋冬季,我们这里有一句老话叫“秋天到,嘴巴潮,贴秋膘,身体好”,别说,天气稍微一冷下来就会特别喜欢浓味、辣味的东西。

最简单的要算铁板豆腐,去菜辣辣的调料,吃到一身薄汗,特别爽。

说到牛肉酱,到了秋冬,我也会自己熬一点香辣牛肉酱备在冰箱里,煮面条或者没胃口的时候拌饭吃。当然,夏天也是可以熬牛肉酱的,不过因为牛肉性热,辣椒又容易上火,所以一般都等到秋冬才做。选牛腿肉切碎,先用自己喜欢的调味料腌制—下;起油锅,放入花椒、辣椒粉煸至出红油;另起锅,炒腌制好的牛肉末,一直炒到很干、很香,加入豆瓣酱、白糖和之前熬的红油继续炒,加生抽、蚝油调味,装罐的时候可以再加一些熟花生碎或熟芝麻增香,最后在上面封上厚厚一层红油,冰箱可以冷藏一两个月。

如果家有烤箱,做个香辣鸭脖,在秋冬的夜晚啃啃也是不错的。外面买熟食鸭脖虽然方便,但是一怕鸭脖的淋巴没有清理干净,二怕麻味用了化学助剂而不是花椒,所以我会在有空闲的周末自己做鸭脖。先用生抽、蚝油、花椒粉、生姜等将鸭脖腌制2-3小时,然后加上啤酒、生抽、老抽、冰糖、辣椒、花椒、八角、生姜等把鸭脖煮熟,不要煮得太酥烂,保持一点筋骨,啃起来口感好一点;家用烤箱上下火预热到180℃,如果有风热档最好用风热,烤盘上铺上鸭脖,烤到自己喜欢的干度,香辣鸭脖就完成了。

虽然我算能吃辣,但总归是浙江人,吃辣的级别还是很低的,四川、湖南的微辣就可以把我辣到晕乎乎的程度。汪曾祺先生写的《五味》,看到他说在川北有一种吊在锅子上的辣椒,涮—下汤就极辣,这样的辣度,看看文字就够了,真的吃起来估计直接就晕了。

现在辣味已经霸占全国各地了,尤其天冷后,似乎随便哪道菜里加点辣都是适宜的。还是我前面说的四川同事,她有点微胖,常常叫着穿越到唐朝就好。有一次她又在这样叫的时候,我忍不住提醒她:“辣椒可是明朝后才传到中国的哦,唐朝可没有辣椒吃呢!”她不敢相信:“那,以前的人没有辣味怎么活下来的?”

话说,明朝前的中国是以姜、蒜、花椒、茱萸、葱为主要的辛辣食材,这个“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是啥味道我不知道,但是其他四种调料的辣味完全不能跟辣椒比啊!

在深秋的夜晚这样散乱地写了些辣椒的吃食后,开始有点庆幸我们生活在明朝后,秋冬了,想吃什么辣的,就欢欢地吃起来吧!

猜你喜欢

红油茱萸蚝油
蚝油甩不出来怎么办?
采用安全层法对红油爆炸事故进行定级的探讨
重阳节——登高远眺,遍插茱萸
红油色泽稳定性研究
遍插茱萸却为何
红油抄手
蚝油这样用才能提鲜
一束茱萸满乡情
蚝油——“海底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