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欧教育考察随笔

2018-03-05刘晓林

广西教育·D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北欧芬兰笔者

刘晓林

去年4月,笔者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3名中小學校长踏上了北欧教育考察之旅。第一次走进位于瑞典中部的诺贝尔纪念馆,笔者发现,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自北欧国家的占了大多数,而诺贝尔本人就是瑞典人。这种现象引起了笔者的好奇,难道生活在北欧的人们更聪明?通过此次北欧教育考察之旅,笔者逐渐找到了答案。

教学模式的变革

笔者随团考察了芬兰、瑞典、丹麦等国的中小学校,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芬兰的教育教学,尤其是其勇于创新的教育改革精神,令人钦佩。

2016年,芬兰推行新的教学大纲。新的教学大纲更加强调融科教学,倡导基于现象的教学法。所谓“基于现象的教学”,是指各学科教师一起备课,为学生准备跨学科课堂教学。以英语课为例,英语教师会在白板上呈现一幅欧洲大陆地图,学生需要在地图上标出不同国家的天气状态。比如,芬兰今天阳光明媚,丹麦却是雾蒙蒙的。这就意味着,教学将英语和地理两门学科结合起来了。

“基于现象的教学”一般是以实际生活中的某一话题或某一现象作为主题展开教学,因而又称为“主题教学”。在芬兰赫尔辛基一所小学,学生已经接受了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该校校长说:“我们想让学生在安全、放松、充满启发的氛围中学习。”课堂上,学生不再排排坐、被动地听讲,而是转为团队合作解决问题。比如,围绕“自助餐厅服务”主题进行学习的学生,可以通过为顾客服务来锻炼数学能力、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围绕“模特”主题进行学习的学生将会学习化妆、设计等艺术技能。

“主题教学”要求教师之间团队合作,开展跨学科合作教学。比如,历史老师要和语言学、宗教、艺术等学科教师加强联系,而数学老师要与体育、物理等学科教师进行合作,开展跨学科教学。在一个学科教学中穿插几个学科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对这样一个看似是历史课题的主题,学生一定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为什么会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哪些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值得深入研究?联系现实看结果,为什么今天的欧洲人口比例、经济实力是这样的?这个学习主题包括了史实研究、地缘政治、人物传记、地理变迁、经济学、数据分析等内容,很显然,这与仅从历史教材上读到的内容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需要一种完全不同的教育,帮助学生为工作、生活做好准备。”赫尔辛基市官员帕斯·希兰德尔解释道,“过去银行职员需要统计数据,但现在,年轻人使用先进的电脑,教育系统必须被重新设计,以适应21世纪的生活方式,确保孩子拥有未来需要的技能。”

规划课程 明确方向

走进芬兰的高中学校,笔者看到学生没有固定的班级和教室,甚至年级的概念也淡化了。打听后得知,学校推行“走班制”,实施开放式教学。

在当地一所高中学校,一名教师介绍说,学生进入高中,第一件事情就是根据自己的人生规划制订选课计划。这是因为,学生学习的方向意味着今后的就业方向,这就产生了“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潜质,与学生、家长共同商讨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学生制订人生规划、学习计划,确定学习方向。此外,为了帮助学生选择课程,学校还设有专职学生顾问,让他们指导学生制订选课计划,解答学生在学习、生活、未来择业或继续深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实际上,芬兰中小学校都很注重学科设置与课程的制定。学生从小学开始,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都要学习,这是学校的统一要求;到了初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潜质,有侧重地学习一些选修科目;进入高中,学生要明确目标,根据自己的就业方向确定学习科目。高中学校一般设有必修课程、专业课程和应用课程。必修课程面向全国所有的学生,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最基本的要求。专业课程是对必修课程的拓展,学校可以根据国家的指导性建议进行设置。应用课程是为学生提供一些专门的知识,它可以是对已学科目的进一步学习,也可以是其他科目,比如汽车修理、汽车驾驶、摄影等,学生选修这些课程都计入学分。

在北欧的中小学教育中,教师的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中,教师会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自主选择教材和决定采取何种教学方法,不会“照本宣科”,也没有“一言堂”,更没有“规定动作”和“最后答案”,而是在给学生讲解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笔者注意到,教师在教学中会设置很多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比如,历史老师在讲到“贫穷和买卖黑奴”这个问题时,会向学生提出问题:当“你”面对贫穷时,当“你”被当作黑奴进行买卖时,“你”会怎样想?“你”会怎样做?这样就把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思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却很“被动”,当学生碰到困难时,他们不会立即给予解答,而是让学生不断地进行尝试,直至克服困难,因为他们相信,学生能够战胜困难,挑战自己的学习能力。

有温度的教育

北欧的教育是有温度的,爱和陪伴成长是温暖学生前行的内在力量。在考察期间,笔者发现北欧国家的教育理念十分相似,比如:不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达到同一层级水平,但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达到最好的水平,做最好的自己。这充分体现了北欧人“生命至上、人本至上”的教育理念。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会用一半精力教学,用一半精力营造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会到平等、快乐和幸福。在北欧,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成立了“身心健康”小组,校长担任组长,掌握着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例如,学生饲养的“宠物”死了,或者学生的父母离异了,“身心健康”小组的成员必须注意到这个学生,及时掌握该生的心理状况,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在走访的几所学校中,几乎每一所学校都设有专门的辅导部门,这些部门一般由2—3名专职教师组成,职责是给予学生学习上的帮助,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在北欧考察期间,笔者听到一则有趣的故事。从前在北欧丹麦,有一户贫苦人家养了3个儿子,第一个儿子勤奋智慧,第二个儿子好学乖巧,第三个儿子耿直随性,但不乏灵气。有一天,两个聪明的儿子准备向公主求婚,第一个儿子把字典全部背了一遍,第二个儿子准备了演说稿,第三个儿子得知后,也想试一试,但他不循规蹈矩,只想碰碰运气。过了几天,做好准备的两个儿子来到了城堡,见到公主时,因为过于紧张,把事先背诵好了的东西全部忘记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此时,第三个儿子来到城堡,走到公主面前,自然放松,幽默风趣地向公主作了表白,发挥得非常好。公主很感动,一下就选中了他,这个人后来就成为了国王的女婿。在北欧人看来,教育也是如此。每个人是不一样的,让每个人都机械地、程序化地输入一些东西,去死记硬背的话,人的自主性和灵感就会被泯灭,这不切合实际。所以,自由、即兴的发挥,自主、个性的发展,才是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才是人才成长的根本。

与当地的老师们接触,笔者发现他们既有粗犷豪放的一面,又有内敛谦恭的一面,表现在教育教学上,就构成了北欧人“自由、个性、严谨、务实”的教育文化。所以,北欧人不拘一格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催生出的无穷的创造力,萌生了不少的奇思妙想,成就了不少的创造发明,摘取了诸多的诺贝尔奖。

(责编 欧孔群)endprint

猜你喜欢

北欧芬兰笔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北欧有个“军火库”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芬兰学校能治愈“厌学症”
简约的北欧风格
在芬兰坐火车
Herrmans对芬兰工厂进行扩建
情迷北欧
大象无形 芬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