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一七年广西教育重点工作回顾

2018-03-05欧金昌

广西教育·D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全区学校

欧金昌

2017年,广西教育系统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提高教育普及率、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为导向,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全区各族人民满意的教育。

过去的一年,我区教育“十三五”规划迈入细化落实阶段,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教育办学活力得到有效增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一是在优化学校和学科专业布局结构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二是全面实施教育帮扶计划和教育精准脱贫专项行动,做到精准建设、精准资助、精准帮扶、精准就业;三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批高水平、专业化教师队伍;四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面向东盟的教育开放合作高地,打造“留学广西”品牌;五是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安全稳定。

奋斗的一年,收获的一年。广西教育事业稳步向前发展,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各项教育指标稳中有增,壮乡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亮点提示:

1.“双千计划”累计新建学校达1 205所,超额完成新建1010所中小学校的目标任务。

2.预计可新增学位94万个,学校“大班额”“大通铺”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3.自治区投入建设资金27亿元,县级投入建设资金14亿元,覆盖项目学校10 000多所。

做法呈现:

2017年,我区“双千计划”启动新建、迁建学校(含幼儿园)228所,目前累计新建学校达1 205所,其中新建幼儿园794所,新建义务教育学校386所,新建普通高中25所,超额完成新建1 010所中小学校的目标任务,预计可新增学位94万个,学校“大班额”“大通铺”现象得到明显改善,极大地推动了广西教育现代化进程。

2017年,我区先后通过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薄弱学校改造、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城市义务教育学校奖补等专项计划,下达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专项工程建设资金75亿元,其中投入中央资金34亿元、自治区资金27亿元、县级资金14亿元,投入覆盖项目学校10 000多所,投入土建项目5 075个,新建校舍面积330万平方米。

为了加快推进教育专项工程建设进度,自治区教育厅召开3次教育专项及学前教育乡镇空白点建设约谈会,组织2次全区教育专项检查,召开1次教育专项工程推进会,并结合义务教育均衡验收督查及开学检查工作,对各地项目建设工作进行督查检查,指导各地科学推进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亮点提示:

1.全年新建幼儿园794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61所。

2.全年新认定多元普惠幼儿园1 220所,全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60%。

3.遴选50所自治区示范幼儿园作为新认定的多元普惠幼儿园跟岗研修基地。

做法呈现:

2017年,我区进一步深化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重点在“普惠”上下功夫。一年来,全区新认定多元普惠幼儿园1 220所,落实多元普惠幼儿园奖补资金1.9亿元,共认定自治区级多元普惠幼儿园4 270所,惠及幼儿78万人次,提前完成规划发展目标,全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60%,多元普惠幼儿园规模进一步扩大。

在此基础上,我区不断完善多元普惠幼儿园园长到自治区示范幼儿园跟岗研修制度,组织专家研究制定跟岗研修方案,遴选50所自治区示范幼儿园作为新认定的多元普惠幼儿园跟岗研修基地,努力提升多元普惠幼兒园的办园水平。

我区深化多元办园体制改革影响全国。2017年5月,教育部组织十多家中央媒体采访团对我区发展多元普惠幼儿园的做法及成效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

此外,我区重点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开展全区首批16个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检查评估工作,全面推进实验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

亮点提示: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7个县(市、区)通过“国检”,39个县(市、区)通过“区检”。

2.北部湾四市同城中考取得新突破。

3.制定出台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指导意见,为家长排忧解难。

4.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的比例连续6年超过80%。

做法呈现:

2017年,我区研究制定《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坚持以农村为重点,加快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加快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年新建义务教育学校386所。

2017年,全区共有17个县(市、区)顺利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被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5—11月,我区教育督导部门分批分期对区内39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自治区督导评估。全区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检”“区检”的县(市、区)激增。

2017年,北部湾四市同城中考取得新突破,完成首次北部湾四市同城中考统一考试工作,共有156 961名考生参加北部湾四市统一中考,率先在全国同城化区域实现考试命题、考试科目、考试形式、考试时间、考试内容、评卷方式、成绩呈现“七个统一”。

2017年,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规范中小学学生午托课后服务行为,切实保障学生安全,努力解决家长放学接孩子难题。

2017年秋季学期,我区共有55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城市学校,入读公办学校的比例连续6年超过80%。

亮点提示:

1.下达2017年普通高中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建设资金6.3亿元,支持新建普通高中5所,改扩建92所。

2.普通高中招生取得新突破,招生人数由2016年的32万人提高至33万人,超出既定任务5.6个百分点。endprint

3.召开首届全区普通高中学科优秀微课评审会。

做法呈现:

2017年,我区继续实施高中阶段教育突破发展工程,启动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努力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全区共下达2017年普通高中基础能力建设项目资金6.3亿元,支持新建普通高中5所,改扩建92所。同时加强项目过程指导,对建设进度严重滞后的县进行跟踪督办。

2017年,我区继续按6∶4比例下达各市年度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任务,同时将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招生指标,按不低于50%的比例分配到辖区内每所初中学校。普通高中招生任务数由2016年的32万人提高至33万人,实际完成招生348 541人,超出既定任务5.6个百分点,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进一步扩大。

2017年,自治区教育厅印发《关于做好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总结工作的通知》,全面梳理、总结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召开首届全区普通高中学科优秀微课评审会,从1 012节参赛微课作品中评选出一等奖30名,二等奖86名,三等奖139名,有力地促进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亮点提示:

1.全区高职院校新增专业点126个,中职学校新增专业89个。

2.全区中职学校完成招生预录共计30万人,超额完成年度招生计划。

3.全年下达奖补资金2亿元,用于支持县级中专综合改革。

做法呈现:

一是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布局。引导中高职院校开展专业新增和优化工作,对接自治区重点发展的千亿元产业、战略新兴产业。2017年,全区高职院校新增专业点126个、撤销专业点110个,中职学校新增专业89个。

二是做好中职招生工作。坚持普职比大体相当,2017年普通高中计划招生33万人,中职学校计划招生29.5万人,全区中职学校完成招生预录共计30万人(其中技工学校4.6万人),超额完成年度招生计划。

三是推进中高职衔接。2017年,全区高职院校招收中职学生约4.7万人,占中职毕业生总数(不含技工学生)的41.4%;普通本科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2 225人,占中职毕业生总数(不含技工学生)的2.0%;普通本科院校招收高职毕业生9 274人,占高职毕业生总数的7.6%。逐渐实现职业教育横向融通、纵向贯通。

四是深入推进县级中专综合改革。全年下达奖补资金2亿元,用于支持县级中专综合改革,支持25所院校对口帮扶县级中专,进一步改善贫困县中专办学条件,整体提升县级中专办学水平。

此外,我区在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职教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新成绩。

亮点提示:

1. 计划支持包括广西大学在内的区内1—3所高校建设成为国内同类一流大学,重点建设30个左右国内一流学科、20个左右国内一流学科培育项目。

2. 实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二期工程”。

3. 2017年撤销本科专业17个,为历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

做法呈现:

2017年是我区“双一流”建设启动元年。自治区政府正式印发《关于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计划支持包括广西大学在内的区内1—3所高校建设成为国内同类一流大学,重点建设30个左右国内一流学科、20个左右国内一流学科培育项目。广西大学的土木工程(自定)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该校进入教育部“一省一校”建设规划。

2017年,國家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1.2亿元,支持我区实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二期工程”。其中,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获得6 000万元、桂林理工大学获得4 000万元、广西师范学院获得2 000万元。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的建设项目已于下半年开工,广西师范学院建设项目中央投资已全部到位。

根据2017年3月教育部公布的结果,我区高校新增本科专业点85个,其中填补我区布点空白专业11个。2017年撤销本科专业17个,为历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这表明区内高校越来越注重专业内涵建设和凝练专业特色。

2017年,我区还实施了“广西高等教育创优计划”教学相关项目,开展第二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申报推荐工作,抓好学生学科专业竞赛,加强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大力推动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亮点提示:

1.全年统筹中央和自治区资金1 880万元用于发展特殊教育。

2.积极探索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办学模式。

3.坚持“全纳教育”理念。

做法呈现:

一是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统筹中央和自治区资金1 880万元,支持6个地市建设20个特殊教育“随班就读”示范点、2个县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14个县(市、区)级薄弱特殊教育学校、3个“医教结合”实验基地学校购置教学设施设备,全面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二是深化特殊教育教学改革。支持南宁市培智学校等3所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医教结合”改革与实验,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孤独症儿童“实验班”,组织参与改革的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赴上海、江苏等地的国家级“医教结合”改革实验区进行实地考察学习。组织编撰《广西“医教结合”改革与实验调研报告》,带动部分市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办学模式改革。

三是保障残疾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益。坚持“全纳教育”理念,通过随班就学、入读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等方式,切实做好残疾儿童入学工作,做到“一人一案”。

亮点提示:

1.首次组织举办“十场民族文化专题讲座同时开讲”活动。

2.推进“百所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工程。

3.构筑从学前到高中壮语文课程标准体系。endprint

做法呈现:

2017年3月,我区首次组织“十场民族文化专题讲座同时开讲”活动,邀请10名高校、科研院所民族文化专家,结合壮族“三月三”节庆活动,在我区10所高等院校和普通高中同时开讲,向师生讲授民族文化知识、国家民族政策等,得到了师生的高度评价。

2017年,我区推进“百所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工程,在南宁市举办“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成果展示暨观摩活动,借助专家实地指导,提高学校对创建工作的认识,为下一步的创建工作打好基础。

我区进一步加强壮汉双语教育课程及教材建设。2017年,自治区教育厅民族教育处研究制定并印发了《初中壮语文课程标准》《高中壮语文选修课课程标准》,加上之前的“学前标准”和“小学标准”,全面构筑起从学前到高中壮语文课程标准体系;同时组织壮文教材编译、审查工作,组织专家编写或修订2017年秋季学期壮文教材20种。

2017年,南宁青秀区、百色靖西市、河池东兰县等9个县(市、区)各增加1所壮汉双语学校。截至12月,全区开展壮汉双语教学的学校增至261所,该类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

亮点提示:

1. 2017年,我区招聘特岗教师人数在全国排名第二。

2.在全国率先启动“优秀退休教师乡村支教计划”。

3.在全国率先全面铺开中职“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

4.在全国率先启动高职“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

做法呈现:

2017年,全区中小学教师统一公开招聘共设岗并开考8 168个岗位,报考71 545人,实现了翻番增长。“特岗计划”规模取得突破,全年共面向83个县(市、区)招聘中小学特岗教师7 432余名,面向19个县(市、区)招聘中职特岗教师68名,招聘特岗教师人数在全国排名第二。

2017年,我区在全国率先启动“优秀退休教师乡村支教计划”,面向全区50多个贫困县、边境县、连片特困县招募优秀退休教师志愿者664人,并按照每人每年3万元的标准进行补贴,进一步解决了我区贫困地区乡村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

2017年,我区在全国率先全面铺开中职“双师型”教师认定,目前已完成“双师型”教师的申报、评审环节。同年,我区在全国率先启动高职“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选择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5所院校开展试点,共有845名教师进行申报,最终认定高职“双师型”教师464名。

2017年,我区进一步深化教师培养改革,继续实施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加强师范生培养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教师培训十大工程,大力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

亮点提示:

1.初步达成构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

2.加快筹建中国—东盟联合大学。

3.我区仍然是国内接收东盟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

做法呈现:

2017年9月,教育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南宁成功举办以“共建现代职业教育,共享一带一路繁荣”为主题的2017年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其间,与会教育官员召开对话会,讨论通过《南宁宣言》,初步达成构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

在同期召开的广西与越南边境四省教育工作磋商会上,各方签署备忘录,达成建立双边教育工作定期洽谈机制共识,倡议成立中国边境职业教育联盟,并举办了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联盟跨境劳务培训合作基地揭牌仪式。

2017年,我区正式启动中国—东盟联合大学筹备工作,目前已筹备成立中国—东盟联合大学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其他各项工作也在抓紧推进。

2017年,我区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教育交流紧密:组织中高职骨干教师赴香港培训,接待香港“同根同心”交流团、卓越教师交流团来访;组织“广西少数民族学生交流团”赴澳门参观,接待澳门大学生交流团到我区开展交流活动;召开桂台高等教育高峰论坛、桂台教师发展高峰论坛、桂台幼儿教育发展论坛。

2017年,来桂留学生12 794人,其中东盟国家留学生9 061人。我区仍然是国内接收东盟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

亮点提示:

1.广西高端智库建设取得重大进步。

2.广西高校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再创新高。

3.全区高校仍是广西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主体。

做法呈现:

2017年2月,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获批建设教育部科技委战略研究基地,这是我区高端智库建设领域取得的重大进步,具有里程碑意义。

广西医科大学申报的“肝脏损伤与修复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2017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成为我区首个入选国家该项计划的高校,也是西部省区非省部共建高校的唯一入选机构。

由广西医科大学作为牵头单位,莫曾南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的“前列腺癌专病队列研究”项目获科技部立项资助,资助经费1 410万元,研究期限为四年。这是我区高校首次作为牵头单位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根据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名单公示情况,广西高校立项项目在上一年破百的基础上再创新高,达到114项。其中广西大学立项数取得历史性突破,以总立项数23项进入全国50强,位居第45名,全区排名第一。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的2016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名单,全区共有16所高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广西科学技术奖励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奖共57项,占授獎总数的36.8%。

亮点提示:

1.制定出台《广西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7—2020年)》。

2.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endprint

3.开展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优秀课例展示观摩评选活动。

做法呈现:

2017年,我区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制定并印发《广西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7—2020年)》,明确了未来几年我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和七大重点工程。

2017年,我区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督促各市县结合“全面改薄”计划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核实“宽带网络校校通”现状数据,研究切实可行的推进方案。一年来,我区“全面改薄”计划用于信息化项目的预算投入11.2亿元,主要为中小学教室配置多媒体设备、建设校园网络、配备计算机教室等。

围绕教研与培训,我区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在2016—2017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全区报名教师176 370名,比上一年增加7 623人。全区各市共推荐市级优课4 792节,组织专家评选出自治区级优课3 110节并推荐2 152节课参加教育部评选。此外,我区还开展2017年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优秀课例展示观摩评选活动。

亮点提示:

1.全区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人数和就业率“双提高”。

2.全区“建档立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6.7%。

3.开发利用APP手机平台向区内高校毕业生推送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

做法呈现:

2017年,我区高校毕业生达21.8万人,比2016年增加近2万人,在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用工需求有所减少的严峻形势下,我区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仍达93.03%,实现了就业人数和就业率“双提高”,其中就业人数比2016年同期增加2.13万人,就业率比2016年同期提高1.02个百分点。

2017年,我区着力做好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要求高校对每一名建档立卡毕业生帮扶做到“三个全覆盖”,即就业咨询全覆盖、就业培训全覆盖、就业推荐全覆盖,在毕业生离校前,力争使其就业。截至2017年8月31日,2017届全区建档立卡毕业生有31 961人,就业总人数为30 905人,就业率达96.7%。

2017年,全区高校举办各类校园“双选会”128场,参会企业2.01万家,提供岗位41.94万个。自治区教育厅开发利用手机APP平台,向区内高校毕业生推送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目前已累计推送岗位数量约5万个,惠及毕业生近2万人次。

亮点提示:

1.我区共下达各学段资助资金46.10亿元,受助学生达292.12万人次。

2.全区生源地贷款代办工作覆盖全区14个设区市的21个县(市、区)的33个乡镇。

3.在14个设区市的30个县(市、区)开展生源地贷款电子合同试点工作。

做法呈现:

2017年,我区共下达各学段学生资助资金46.10亿元,受助学生达292.12万人次(不含助学贷款)。此外,我区继续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2017年共发放贷款25.81亿元,获贷学生约37.37万人。

2017年,我区将生源地贷款代办工作覆盖至全区14个设区市的21个县(市、区)的33个乡镇,使学生和家长排长队等候、多次往返办理贷款的情况得到有效缓解,贷款申办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为进一步提高助学贷款的办理效率,2017年我区在14个设区市的30个县(市、区)开展生源地贷款电子合同试点工作,有效缩短学生及家长贷款办理时间。目前,全区通过电子合同方式办理生源地贷款的学生达6.56万人,涉及贷款金额4.52亿元,分别占全年贷款总量的17.55%和17.51%。

2017年,我区开展“服务惠民,宜居乡村”工作:在广大农村地区做好服务惠民教育助学宣传工作,共印制并張贴海报约38 000份;在村级服务中心推行“一册三表”工作模式,做好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资助政策的宣传和受助情况跟踪服务。endprint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全区学校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学校推介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普通高中教育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