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与保障措施

2018-03-05陈海鸣

大学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保障措施运行机制实践教学

陈海鸣

[摘 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开展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然后分析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最后着重探讨了该课程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与保障措施。结论对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水平,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运行机制;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1-0014-03

中宣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以实现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论建构与外化实践的融合,深化教育教学效果[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性主干课程,对引导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统一思想认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具有重要价值[2]。因此,实践教学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必须要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探索与建构,增强教学实效性。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踐教学的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与价值重塑的教育教学活动,其主要目标是教育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以此为指导改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鉴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强化其实践教学是教育理论界的共识。然而,要进行实践教学模式建构,首先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视域下的实践教学的内涵进行剖析,以回答何为实践教学的问题。

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中央的“05方案”精神,本文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界定为:依据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有效配合课堂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由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实践活动,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为目的、以实践体验为手段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将实践教学等同于“课外教学”或“校外教学”,以场域角度审视实践教学的形式主义倾向,这不利于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和作用发挥。

显然,我们应该以实践教学的实质为出发点,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体系转变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体系,才是实践教学的旨归。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和把握:首先,实践教学不能独立存在,而应该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虽然实践教学内容并不作为课程基本内容的形式出现,但是作为课程内容在实践层面的拓展和深化,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还可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其次,实践教学作为配合理论教学的教学活动形式,其场域不仅可以在课堂外也可以在课堂内,不能简单地依靠教学场所来判定。相反,在受制于经费和场地的背景下,模拟法庭、主题讲演、辩论会等课内教学实践活动,也可以取得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再次,在实践教学中教育者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最后,实践教学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而不能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由课程性质所决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通过讲述我国的近现代革命史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政治理论课程[3]。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教的一方,虽然懂得课程本身的政治理论特征,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将其作为历史课进行教授;而大学生作为学习者,往往觉得这门课像是政治课。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师生对课程本身的误读。按照教育部的精神,高校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学生通过了解和掌握我国近现代历史,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为达到上述教学目的,教师仅凭知识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才能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现实的理解和认同。

(二)由现代教育理念所决定

传统教育理念突出知识和经验的传授,重视教师的施教行为。现代教育理念作为信息化社会的产物,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讲究通过学法和教法的改革创新,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在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和谐发展。在现代教育理念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由教师的理论传授逐步转向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自由发挥,达到对历史、社会和自己的理性认识和思考,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核心素养。

(三)由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所决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也在发生着微妙而持续的变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把握好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行为特征,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目前,大学生群体具有强烈的独立思考意识,关注自身的个性化发展与个性特征的展示。针对大学生的上述特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应当改变“坐而论道”的传统教学模式,多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各种实践活动,以应对课程教学面临的各种挑战。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

(一)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我国的大学生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已经进行过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对于高中阶段的文科生,中国近现代史还是高考的重要内容。因此,大学阶段的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和调整,以突出学习的重点,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内容体系,而不能以全面和系统的讲述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4]。

在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的基础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还应当积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这两个体系既有不同点也有交集。其中,教学内容体系是基础,具有相对稳定性;实践教学体系则需要依据不同情况及时调整。对教师而言,要两者并重,不可偏废,既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良倾向,又不能因为实践教学消减理论教学,降低课程本身的理论深度。对学生而言,要完成这两个体系的课程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此外,构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体系要与其他三门课协调统一,合理整合相关教育资源,共同达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endprint

(二)丰富实践教学形式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是一个被长期忽视的领域。要开展实践教学,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教学效果,必须要研究和丰富其教学形式。显然,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践与课外实践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課堂实践是指通过传统的教学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实践教学,其主要形式有阅读、讨论和辩论等。一是阅读。也就是教师依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需要,列出学生必读的一些经典书目,学生在阅读之后写出感想和体会。通过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理清一些不易理解或感到困惑的问题,强化对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的认知。二是辩论会。也就是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辩题,使学生通过辩论达到明辨是非、认清事物本质的目的。在运用这一教学方式时,要保证辩题本身的可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在辩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以利于学生提升能力,形成共识。三是观赏影片。也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适当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作品,增强实践教学的感染力和实效性。例如在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可以安排学生观赏电影《建国大业》,并结合理论知识写出观后感。

社会实践是课堂实践教学的重要补充,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体会祖国在革命与建设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5]。具体而言,社会实践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形式开展活动:一是参观考察。也就是让学生走出校园,到有代表性的纪念馆、博物馆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历史文化主题体验,强化学生的共产主义信念,引导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二是社会调查。也就是让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考察、了解和分析,进而认识社会生活本质并探索其发展规律的自觉活动。例如,在讲授“辉煌的历史征程”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到知名企业或新农村建设一线进行实地调查,然后结合书本理论知识写出调查报告。

(三)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首先,要明确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目的和意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活动考核的目的,对高校和学生而言是不同的。对高校而言,其考核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学生的活动情况,对实践活动的经验和不足进行总结,以便改进。此外,高校在这个考核评价中应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力求对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全方位评价。对学生而言,其参与考核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考核,因此要基于考核的目的和方式进行必要准备。除此之外,实践考核对学生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践考核可以促进和强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此外,实践考核提供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有助于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其次,要确立实践活动考核评价的标准。学生实践活动的优劣与否,需要依靠评价标准来判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评价标准要以育人为导向,构建符合本学科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应具有长期性和反馈性。其中,长期性指的是评价体系要在一定的时期内连续有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反馈性就是能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师生,并以此为指导完善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保障措施

要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活动落到实处,不仅需要有科学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必要的综合保障措施。

(一)学校保障

首先,为了保障实践教学特别是社会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高校应该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由于高校能够提供的实践经费有限,建议充分利用包括政府和企业单位在内的社会力量,实现经费来源的多元化,以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其次,高校应该做好实践教学的安全保障,保证大学生校外实践活动的安全。一是做好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教育学生在增强安全意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安全技能,确保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是构建应急事件处理体系,能够及时处置实践活动中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

(二)师资保障

教师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执行者,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要有效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是难以想象的。因此,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来强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师资保障。

首先,要不断加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师资培训。鉴于高校教师都是从传统教育模式下走到工作岗位的,并没有较多的社会实践经验和能力,这就需要将教师置于社会实践的背景下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和实践教学能力。

其次,高校可以尝试建立“实践教学指导小组”,将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请进来。这不仅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师资队伍,广大教师还可以以此为交流学习平台,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实践教学经验和方法。

(三)社会保障

实践教学基地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实践教学基地包括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两种形式,是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通过实践基地,可以让学生在社会环境中获得实践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能够有效降低传统灌输式教育的负面作用,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在基地建设方面,建议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选择红色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通过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与社会现实有机结合,使学生深刻理解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此外,在实践教学基地的使用上,要注意与课程内容的适配性。例如,在讲授“辉煌的历史征程”时,可去参观现代企业和科技馆;在讲授“翻天覆地的三十年”时,则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烈士纪念馆和历史博物馆。

五、结语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是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效果所不可或缺的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历史事实和实践教学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教学资源,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共产主义信念,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宣部,教育部.中宣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EB/OL].(2006-09-20)[2014-07-26].http://www.hfuu.edu.cn/s/35/t/320/48/01/info18433.htm.

[2] 曾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模式再探讨[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1):119-122.

[3] 刘文丽.关于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1):36-39.

[4] 汪平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4):95-98.

[5] 陈春红,孟瑜.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1):166-168.

[责任编辑:庞丹丹]endprint

猜你喜欢

保障措施运行机制实践教学
在线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运行与保障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浅谈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侵权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