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交媒体急转直下的“沉默螺旋”

2018-03-05刘梁超

知识窗·教师版 2018年1期

刘梁超

摘要:《黑镜》(Black Mirror)是英国电视4台(Channel 4)及美国NetFlix公司出品的迷你电视剧。该剧是由多个建构于现代科技背景的独立故事组成,表达了当代科技对人性的利用、重构与破坏。本文围绕第三季首集《急转直下》,梳理了社交媒体中的“沉默螺旋”现象,并探求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社会媒体 沉默的螺旋 《急转直下》

一、《急转直下》剧情的简短回放

这是一个靠评分来决定社会地位的世界,一部手机和一副评分系统眼镜,构成了这个世界的社交打分系统。女主角蕾西是一个执着于打分系统的“4分族”,她生活的全部追求就是在社交打分系统中保持高分数,从而可以住到只有“高分族”才有资格入住的高档小区,参加“高分族”闺蜜的婚礼。为了评分,她时刻保持露出八颗牙式的微笑,讨好每一个遇见的人。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在去往闺蜜婚礼的路上,她因为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而被“降级”,又由于一连串的降分,蕾西最终被拒之门外,未能参加闺蜜的婚礼,她崩溃并做出了过激行为,被警察带走。最后,在监狱里,蕾西卸下评分系统眼镜后,看到了与此前大不相同的布满灰尘的真实世界,并与对面牢房的狱友对骂起来,她找回了自我……

二、社交媒体“沉默的螺旋”依旧旋转

“沉默的螺旋”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同时倾向于积极大胆地发表这种意见;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甚至会遭到群起攻之时,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因为害怕被孤立而保持沉默。最终,一方意见的沉默会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使得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大,另一方声音则越来越沉默。

虽然社交媒体以虚拟网络为表现形式,但用户仍需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因为与之互动的大多数人仍是自己的同事、家人及好友。在《急转直下》中,当蕾西出现与公共意见相左的个人意见时,周遭的同事开始通过谈话、评论区评论、给蕾西评价低分等形式让蕾西感知到意见气候。为了挽回他人对自己的高评价,蕾西最终保持沉默。

三、社交媒体“沉默的螺旋”现象产生的原因

1.契合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规律

在社交媒体语境下,互动群体大多数仍是有社会关联的人。由于害怕受到群体压力的威胁,用户宁愿保持沉默或“随波逐流”,如果贸然站出来发声,很有可能被其他用户口诛笔伐,甚至遭到人肉搜索。《急转直下》将这种规律推演到了极致:通过给社交媒体中认识或者交往过的人打分,一面之缘也好,血缘关系也好,能直接影响或决定该用户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2.受限于朋友圈评价的言行

社交媒体用户的意见表达并不是无所顾忌的,朋友圈看似轻松随意的相处模式实则限制了用户个人真实意见的表达。在《急转直下》中,蕾西买难吃的蛋糕,还要违心拍照说好吃,不惜一切与抢走其前男友的闺蜜重新示好,做不喜欢的沙拉讨好评分者,其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博取朋友圈的高评价,最后丧失了自己的意见表达。

3.碎片化的无效信息

相比传统媒体,社交媒體有着经营休闲娱乐、联络人际关系等功能。其中,用户媒介生活的常态,无非是美食、旅游、购物等无关痛痒的信息,这些信息不需要用户投入大量精力,也不需要用户义愤填膺、针砭时弊,只需点赞或人云亦云即可。在《急转直下》中,每一个用户都在上传关于美食、旅游、宠物的信息,没人关注其他人发布了什么,只是为了社交评分而评分。如蕾西在电梯中遇见了楼上的同事,两人见面就互相评分,然而却没兴趣询问对方发布了什么,最后一路无话可说,非常尴尬。

四、结语

对于社交媒体中的“沉默螺旋”,我们不能简单评判它是好是坏,而应在考量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辩证地看待这一现象。如何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引导社交媒体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张依依.诺依曼沉默螺旋理论及其对微博政治舆论引导的启示[D].哈尔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5.

[2]谢新洲.“沉默的螺旋”假说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实证研究[J].现代传播,2003,(6).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科技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