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危机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2018-03-05向立文刘茜

知识窗·教师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危机教育

向立文+++刘茜

摘要:高校危机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培养高校学生的危机意识与危机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危机教育的基本现状,并提出了创新高校危机教育模式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高校 危机教育模式

高校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其受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更为明显,发生在高校中的事故危机也令高校学生受到的冲击最为强烈。从上海商学院“11·14”火灾到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室爆炸事件,从马加爵犯罪事件到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杀人事件,从河南某大学生负债60多万无力偿还而终结自己的生命到北京高校学生陷入“校园贷”留书溺亡……近年来,不仅消防安全与人身安全类危机层出不穷,随着互联网地不断普及,新型高校危机更是接踵而至。高校危机的频繁发生,不仅反映出高校学生危机意识的淡薄与危机管理能力的薄弱,还折射出高校危机教育的不足,所以创新高校危机教育模式已迫在眉睫。

一、我国高校危机教育的现状

高校危机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进展缓慢,虽然在北京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设有专门的危机管理专业,以培育危机管理的专业人才,但高校危机的普及性教育仍不尽如人意。从高校危机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采取的是以课堂授学为主的单一教育模式,危机教育的内容、方法、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危机教育体系不健全

在美国,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很早就制定了高等教育应急培训规划,将危机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而我国危机教育并没有完整、独立的规划体系,教学规划也处于探索阶段,大多数高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危机教育课程,而是将危机教育融入思政课堂或者校园安全培训中。这种将危机教育等同于“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地震火灾逃生”等活动的行为,造成了高校危机教育定位与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师资力量匮乏、教材与设备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

2.危机教育内容不完善

目前,部分高校的危机教育流于形式,内容简单、陈旧,鲜有改动与更新,以至于学生缺乏科学的危机应对知识。据调查显示,14.1%的学生表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11.8%的学生表示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74.1%的学生表示心理准备不足。除此之外,大部分高校的危机教育多围绕自然灾害与消防安全展开,缺乏现代社会危机应对教学,且教育内容比较片面。如浙江省12所高校中,68%的学生没有系统地参加过各类危机应对培训,他们应对危机的能力较差。

3.危机教育渠道单一化

在我国,高校危机教育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其他教育渠道数量不足、形式单一。据调查显示,北京地区只有12%的大学生通过书本了解危机常识,大多数学生是通过电视和网络来学习相关知识。而大部分高校依旧运用开展安全教育讲座与发放安全知识手册等传统方式,这显然无法适应当前“互联网+”的大环境。

除此之外,高校心理咨询辅导室的教育职能被忽视,针对全校师生心理动态的普查次数不多,主动对高校师生进行心理危机教育更为少见,甚至有些大学除了规定专业课程要求之外,其他方面一概不重视。

4.实践演练开展不均衡

除了缺乏科学、规范的危机理论教育之外,我国高校学生普遍缺乏应对危机的模拟演练经驗。高校开展过一些逃生演习的活动,如广州大学2017级新生举行火口逃生演练;2015年,北京大学开展学生消防演习等。虽然大多数高校制定了应急预案,但很少有组织相关危机模拟实践活动,且实践演练在全国各高校开展的情况不均衡,导致绝大多数高校学生空有危机应对知识,却难以付诸实践。

二、创新高校危机教育模式的基本对策

有效的危机教育离不开科学的教育模式。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实施的危机教育模式比较单一,且成效并不显著。笔者认为,对于高校危机教育模式的探究,高校应该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构建多种教育方式协同融合、共同影响的互动型高校危机教育新模式。

1.高度重视危机教育体系的建设

为了适应现代高风险社会的发展需要,加快高等教育改革,高校需要将危机教育纳入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并且开设专门的危机教育课程,制定危机教育的教学规划,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在组织层面确保危机教育的顺利开展。笔者认为,高校应具体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保证危机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规划的科学性,明确教学定位与培养目标,依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专业需求的不同,有计划地设置必修课或选修课,并合理安排教学实践环节;第二,构建相应的考核评价标准,将考核制度融入危机教育。

2.更新危机教育的内容

高校需定期制定并修订危机教育的教学大纲,围绕教学目标与任务,明确更新危机教育的内容。第一,普及危机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它包括传统危机(如自然灾害、社会性危机、公共卫生安全危机等)和现代社会新型危机种类(如网络危机)的理论知识。第二,讲授危机的应对方式与技巧。在面对各类危机时,大学生自身的危机防范意识、自救互救意识与应对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第三,培养大学生危机控制能力与适应能力。危机控制能力主要包括服从学校统一管理,面临危机迅速上报,寻求协调帮助,应对危机时能处变不惊,分工合作;危机适应能力主要指危机过后的心理调适与恢复重建。

3.完善危机教育的方式

在高风险的社会背景下,高校需要进一步完善危机教育的方式,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提高危机教育的教学质量。

一方面,高校应加强教育主体之间的协同。教师、家长、社会是高校危机教育的主要教育主体,三方应加强衔接配合。如高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公共危机宣传教育活动,并与家长定期联系汇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以提升危机教育的针对性。

另一方面,高校要丰富宣传教育载体的多样性。高校危机宣传教育应采取多种形式,如开展安全竞赛、安全漫画展、校园安全节等,以提高大学生参与危机教育的主动性。另外,高校可透过不同的载体形式进行危机宣传教育,如校园广播、宣传手册、海报、黑板报、多媒体光盘、手机短信平台、官网专栏等,以增强危机教育的效果。endprint

此外,高校应加大危机教育网络平台的运用。这主要体现在:第一,开设危机教育网校课程,延伸教学场所,使危机教育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如大学生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QQ、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网课学习、课堂讨论。第二,开通危机教育微博、微信公众号,扩大危机教育宣传力度,加强师生交流的活跃度,以提升危机教育的互动性与普及性。第三,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普查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增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监测,以提升危机教育的针对性。

4.强化危机应对实践的模拟演练

我国许多高校虽然开展了应急消防演习,但缺少系统化、制度化的操作流程,模拟演练次数也有限,危机教育实践训练的途径有待进一步拓宽。首先,高校要实现实践演练制度化,将实践训练纳入危机教育教学规划,制定考核方式。同时,高校应有计划地开展不同类型的模拟演习,针对不同危机制定实践方案,以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并通过考核来检验危机教育的实效性。其次,高校要建立“危机模拟实验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模拟演练,通过模拟各类危机现场,培养学生掌握危机应对基本知识,提升学生对危机的认知度,以及感受程度。

三、结语

通过危机教育,高校能引导学生正视不同环境下的多類型危机,提高学生的风险意识与应对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危机的发生,同时,危机教育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战胜危机。因此,创新高校危机教育模式,改善我国危机教育现状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郭沛.我国高校危机教育与大学生应急能力培养研究[J].教学研究,2013,(3).

[2]王才领,徐骏,王绍让.论大学生公共危机教育“四位一体”模式[J].商场现代化,2010,(17).

[3]徐骏,王才领,王绍让.大学生公共危机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浙江省12所高校的调查[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1,(2).

[4]张小明,任晶萍.我国大学生公共危机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北京市五所高校调查的实证分析[J].中国应急管理,2010,(8).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危机教育模式创新与体系建设实证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危机教育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停电“危机”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声”化危机
教育教学
河口正陷入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