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与分析

2018-03-05王利艳

当代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中央区前列腺癌磁共振

王利艳

(辽宁省本溪市本钢总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的时间为2015月4月~2017年3月,纳入的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45例疑似为前列腺癌患者,所有患者临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症状,临床检查法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有升高的趋势,应用型号为GE-HDx1.5T。磁共振对患者实施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并在扫描结束后的30 d内对患者进行前列腺穿刺进行确诊。45例患者年龄54~82岁,平均年龄(73.84±6.18)岁,

所有患者经过病理检查证实为前列腺增生患者共23例,前列腺癌患者共22例,在前列腺增生患者中,有13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有9例患者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在前列腺癌患者中,有19例患者采取放射、内分泌治疗,有3裂采取根治性切除治疗。

1.2 方法 应用型号为GE-HDx1.5T磁共振对患者实施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扫描的断面分别为横断面动态增强T1WI、DWI、冠状面T2WI以及横断面T2WI,T2WI采取FSE系列,设置参数如下:TR/TE为4000ms/120ms,矩阵:256×190,FOV=31 cm,层间距=0.2mm,层厚=3mm,NEX4,DWI检测予以单次回波平面技术,扩散敏感系数(b)分别用0、1000 s/mm2表示,参数设置:TR/TE为4 000ms/60ms,矩阵:128×128,FOV=31 cm,层间距=0.2mm,层厚=3mm,NEX8,总扫描时间为 2min,动态增强扫描应用LAVA序列。对比剂Gd-DTPA注射静脉的时间分别为30 s动脉期、75 s静脉期、4min延迟期,注射的剂量为0.1mmol/kg,注射的速度为2.0ml/s,参数设置:TR/TE为220ms/1.8ms,矩阵=510×120,层厚=3mm,NEX1。

1.3 观察指标 选取本院两名临床经验丰富、专业性高的MRI影像医师对所有患者的MRI影像进行分析,并以病理结果为基础,对前列腺癌症患者的T2WI、DWI表现予以详细的分析,并将DWI图形上传至工作站,经过技术处理得当ADC图像。根据病理结果结合影像学特点锁定肿瘤的位置,在DWI上设置ROI(兴趣区),测量ADC值,并在同层面无肿瘤区域设置兴趣区,分别对其ADC值予以测量。如果患者为前列腺增生,则设置在外周带、增生组织(中央区)设置兴趣区,测定其ADC值。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数据指标进行处理的为统计学软件SPSS 21.0,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ADC值比较结果 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中央区、外周带平均ADC值分别为(1.40±0.27)×10-3mm2/s、(1.44±0.32)×10-3mm2/s;前列腺癌患者正常组织、恶性组织平均ADC 值分别为(1.36±0.15)×10-3mm2/s、(0.99±0.27)×10-3mm2/s,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中央区、外周区平均ADC值与正常组织平均ADC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患者的正常组织和恶性组织平均ADC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患者恶性组织平均ADC值和前列腺增生外周区、中央区平均ADC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分析影像学图象 前列腺癌22例患者中,有9例位于外周带和尖部,有7例位于外周带且累及中央区,有6例位于中央区,对病灶直径测量,范围在0.5~4.4 cm,见图1、图2。

3 讨论

在临床中,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疾病的重要金标准之一。相关研究报道显示临床多采取前列腺穿刺、特异性抗原筛查等方式对该疾病予以诊断,虽然可以起到诊断的作用,但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且取样误差影响检查,又为有创检查,应用效果一般[3]。据临床实践证明,应用CT、超声对前列腺进行检查特异性差,核磁共振检查可以更准确的发现前列腺的病变情况,但其对前列腺各种疾病的鉴别能力不高,DWI作为无创检查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在临床疾病的诊断中被广泛的应用[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据相关数据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近几年一直处于升高的状态,对男性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5]。患有前列腺癌患者其早期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当发现后多为中晚期,很容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由此可见,予以前列腺癌患者早期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T2WI主要用于外周带前列腺癌的诊断中,效果良好,但对于中央区病灶不能发现,导致该问题的原因是在外周带其水分较大,T2WI多表现为高信号,当发生癌变后,肿瘤细胞的排列方式为密集化,液体量会明显降低,进而造成T2WI信号严重减弱[6-7]。一般情况下,位于中央区T2WI多表现为中等信号,影响前列腺癌的诊断效果。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成熟和提高,DWI技术的出现得到患者、医师的一致认可。有关学者表示,在初期DWI多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后逐渐应用于多种组织,包括肝脏、胰腺等[8]。相关文献显示组织的扩散、组织间水分子数量、组织的通透性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而DWI检测技术正是根据水分子的运动情况进行成像,在人体外,水分子具有扩散运动,在组织内,受到大分子物质、细胞膜等限制,水分子运动受到影响,在不同方向去运动也不同,而细胞膜的完整性与其影响程度存在一定的关系,进而可以通过DWI检测对疾病予以诊断[9]。大部分前列腺癌患者表现为细胞量变多,细胞密集等状态,因正常细胞被肿瘤细胞替代,其腺体的分泌明显降低,因此T2WI表现为低信号。DWI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水分子运动中的伪影,通过水分子运动引起的信号强度变化进行诊断,从而提高其检测的敏感性[10]。虽然DWI自身对不同信号的衰减情况不能予以有效的区分,但是ADC值的测量则可以有效的反映组织的变化,且DWI检测的分辨率较高,图形更清晰,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本次研究中,经过病理检查,确定在45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中前列腺癌患者有2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有23例,通过DWI检查,发现有9例位于外周带和尖部,有7例位于外周带且累及中央区,有6例位于中央区,其通过ADC值测量发现,与正常组织、前列腺增生中央区、外周区的平均ADC值比较,恶性组织的平均ADC值明显降低(P<0.05),该结果说明,应用DWI检查可以有效的取得病灶的具体位置,结合ADC值进行诊断,其诊断的准确性更高。

综上所述,前列腺癌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可以明确疾病的病症位置,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后期治疗奠定基础。

图1 前列腺癌患者尖部MRI表现Figure1 MRIfindingsof patients w ith prostate cancer

图2 前列腺癌中央区MRI表现Figure2 MRImanifestationsof central region of prostate cancer

[1] 王红,刘四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6,22(23):4694-4697.

[2] 司慧勇,胡娟,王霄英,等.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2):204-205.

[3] 李剑英,杨晓棠,刘起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0(5):641-642.

[4] 张刚,林骅.MR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10):99-101.

[5] 刘康,张耀森,刘永.MR扩散加权成像与表观扩散系数在前列腺肿瘤中的应用比较[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5):885-887.

[6] 陆洋,葛尚,朱艳,等.DWI联合MRS对前列腺癌诊断的价值[J].磁共振成像,2016,7(5):327-331.

[7] 钟燕.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在前列腺癌中的研究现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5(3):235-237.

[8] 高洪波,周良平.前列腺癌扩散加权成像的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6,39(1):49-54.

[9] Janesya Sutedjo,陈慧铀,姜亮,等.MR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磁共振成像,2015,15(7):554-560.

[10]杨红莉.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局灶性肝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7,23(17):43-44.

猜你喜欢

中央区前列腺癌磁共振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MTA1和XIAP的表达与前列腺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甲状腺单侧乳头状癌超声特征联合BRAF V600E基因与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前列腺癌,这些蛛丝马迹要重视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前列腺癌治疗与继发性糖代谢紊乱的相关性
微小RNA-424-3p和5p对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增殖和迁移影响的比较
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隐匿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