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思维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2018-03-05伊正君付玉荣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学位医学生

吴 姝,伊正君,付玉荣

(潍坊医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为国家培育高素质、高水平医学专业人才的一种学历教育。目前我国实行的医学研究生学位制度主要分为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型学位,相对于注重培养专业技能的专业型学位研究生来说,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更注重医学科学研究,培养科研人才[1]。因此科研思维对医学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来说非常重要。心理障碍,又称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情绪、行为等多方面的改变,不仅包括一些严重的原发性或者继发性的心理障碍,也包括一些轻微的心理问题,比如焦虑、自卑、畏惧等等[2]。随着科研竞争的日趋激烈,研究生尤其是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心理障碍的发病率逐年提升,各种心理障碍已经成为影响研究生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因此,本文将就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思维心理障碍实际,分析根本原因,探索有效对策。

1 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

1.1 科研意识淡薄,科研经验少

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本科阶段不仅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还要学习生物医学基础课程和医学相关专业课程,学习任务相对较重。在传统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学生学习途径单一,又忙于应付考试,对自己的定位也仅仅局限于学好各门功课,而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的思考以及课程之外的研究。而研究生期间研究的课题往往是导师给定的子课题,研究生被动做科研,对科学研究没有强烈的愿望。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也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知识能力单一,科研思维整体性差,文献阅读缺乏深度,难以挖掘文献中的整体科研思路。大多数医学生本科阶段通过学习对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有了透彻的认识与理解,却很难将理论知识与科学研究结合在一起[3]。据调查[4],80%的医学研究生本科阶段不了解科研工作,没有参加过科研培训,缺乏科研实践活动经验,更没有经过科研设计、科研方法等一系列能够培养锻炼科研思维的过程。因此,研究生阶段缺乏科研基础,无法快速形成科研思维,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目标无从下手,仅被动按照导师提供的研究方案盲目操作,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更好研究方案的意识[5]。由此导致许多研究生前期投入大量精力努力探索实践,但收效甚微,得不到实质性的科研成果。这就使研究生对自己丧失信心,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从而产生无能、软弱、沮丧、精神不振等心理不平衡状态,致使科研过程中自卑心理障碍的产生。

1.2 研究领域知识体系不系统,知识面狭窄

医学科研作为一项特殊的科学研究,不仅包括临床理论知识研究,也包括科学实验研究,是一门系统科学。然而大部分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按照规定完成教学计划内的课程,很少去阅读其他的专业书籍或文献,不了解最新的医学研究进展,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因此造成研究生对专业知识整体认识欠缺,理论知识也存在着零散、单一、不系统的问题。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将科研思维转变落实为科研设计的过程,如果知识体系不系统,就很难全面理解自己的研究方向,难以将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造成科研设计方案不全面、“漏洞百出”的现象,得不到较为理想的实验结果。比如当内科学讲解到某种疾病时,医学生常常按部就班地了解书本上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以及治疗预后,很少有学生主动去查阅与所讲疾病相关的文献,了解该疾病最新的研究进展,思考其他角度的研究方向,只是依赖于课堂上或者实习中教师的传授。这也就造成了医学生科研思维的局限性,缺乏主动思考意识,不明确自己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致使科研计划不全面,达不到预想的实验结果。当实验结果与研究者的心理诉求多次矛盾后,其往往会在心理压力下产生一种不踏实感、失落感、危机感和迷惘感,致使科研过程中畏惧心理障碍的产生。

1.3 实验技能不熟练

医学实验课不仅是巩固和验证医学理论知识的最佳途径,更是医学生培养严谨的科研思维、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的“第二课堂”[6],科研思维能力的提高也需要在医学实验中不断学习和摸索。但大多数医学生在实验课时缺乏学习的能动性和动手的积极性,没有掌握基础医学理论知识,也不能独立进行操作。当然,很多医学院校实验课程对科研训练的要求也较低,设计型和探索型实验课程数量较少。例如很多学校实验课程由于时间关系,教师通常提前安排好一切,学生机械地完成实验[7],没有主动思考自己的实验目的,缺乏创新意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知识理论掌握不牢固,不能独立解决分析科研问题。研究生阶段实验技能的不熟练,容易出现科研失败的现象,打击其科研的积极性,使研究者思路混乱,产生疲劳、不耐烦的心理,致使科研过程中焦虑心理障碍的产生。

1.4 学校科研体系不完善

科研与教学是高校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但大多数医学院校本科阶段常“重教学、轻科研”,有关科研安排也常有不合理之处。首先,有关科研课程设置较少,很少开展相关科研活动供学生参加,也没有相关科研训练使学生知悉并了解科研,无法在学生之间创造积极的科研氛围。其次,科研活动需要充足的经费作为保障,虽然有些院校鼓励学生搞科研,但力度不够,部分学校设备条件有限,常常不能为学生提供科研活动所需的基本条件;也有部分学校较为重视课题立项,却忽略了课题实施过程中的监管。这些都导致医学生升学之后不了解科研,没有科研思维,导致科研活动遭遇失败,从而对科研思维产生心理障碍,继而产生烦躁、焦虑的情绪。这些情绪容易导致科研失败,科研失败又加重心理障碍,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2 应对策略

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产生的自卑、畏惧、焦虑等心理障碍,如不加重视任由其发展,则很有可能严重阻碍他们科研过程的进展,甚至放弃科研。对此许多医学院校积极进行研究生教育改革,以避免研究生心理障碍的产生。针对克服研究生科研过程中产生心理障碍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2.1 研究生要克服心理障碍,革新学习观念

要解决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在科研思维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心理障碍,首先需要找出产生心理障碍的根本原因,正视心理障碍,提高自信心,克服不良情绪。其次,要努力革新自己的学习观念,树立坚定的科研目标,避免心理障碍的产生[2]。第一,研究生要提高自己的科研意识,拓展自己的科研视野,积极参加科研实践,主动锻炼自己的科研思维,熟悉科研的整体过程,包括明确自己的实验目的;结合实验室其他工作人员的经验做出一份切合实际的实验设计;进行预实验,结合预实验结果修改完善实验设计;正式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材料,汇总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撰写论文[8]。争取减少科研过程中迷茫、畏惧和焦虑等心理障碍的产生。第二,主动查阅文献,积极了解课题方向的研究背景以及国际前沿发展动态,以获得专业知识的全面理论支持。广泛阅读和回顾文献,不仅有利于研究生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还有可能激发新的思路,发现既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出新的见解[8]。第三,注重科研思维的逻辑性,掌握常用的实验技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实验设计,对猜想和假设进行论证,在整体上对科研实验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从而以最有效的方案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该课题进行科学研究[8]。主动学习各种实验技能,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积极思考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验证分析自己的每一步实验结果,确保贴近自己的实验设计。例如潍坊医学院病原生物学及临床检验诊断学的研究生经常提前进入实验室,熟悉实验课题,查阅相关文献,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主动帮助导师以及学长们做实验,学习别人从选题立项、资料收集、研究方案制定、实验操作思路到总结整体科研过程,提高自己科研思维的能力,为自己的课题实验打好基础,减少科研过程中心理障碍的发生。

2.2 研究生导师要注重科研思维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研究生导师是培养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导师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具有毋庸置疑的主导作用。科研教育也需要一支对学科前沿具有深入研究,对专业知识具有透彻了解,对研究生科研方法进行指导规范,引导学生创新的导师队伍。首先,学术学位型研究生导师应注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科研思维的重要性,要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传授与科研思维相结合,引导研究生创新科研思路,主动参与科研实践。导师应全面、系统、针对性地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思维,善于发现研究生科研过程中的困难并加以引导[9]。导师作为课题的带头人,可以定期给研究生分配任务,定期听取结果汇报,提高研究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研究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其次,导师应多与研究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在研究生遇到学习或生活方面的困惑时,导师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共同解决研究生遇到的包括心理障碍在内的各种问题。例如潍坊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课题组每周举行幻灯片交流活动,导师及实验室每位成员均参加,一起交流实验进展,阅读学习文献,导师答疑解惑,学生共同学习。另外,导师每周多次一对一面见学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近况,及时消除不健康的心理问题。

2.3 医学院校要加强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创造积极的科研氛围

医学院校应充分认识到科研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造有利于医学生培养科研思维的环境,形成积极的科研氛围。第一,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本科阶段课程设置上增加与科研有关的课程,并配备充足的教材和设备。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设置上减少讲授型课程所占比例,增加研讨型和实践型课程,考核方式也可以从原来的试卷或者小论文改为学生自主设计研究计划等。第二,开展科研讲座、科研培训等一系列可以锻炼培养学生科研思维的活动,鼓励医学生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提高医学生科研兴趣,加深医学生对科研的理解,开拓医学生科研视野。建立学生科研管理组织,加大信息的宣传力度;创建科研兴趣小组、社团,为有想法和热爱科研的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例如潍坊医学院开展的本科生助研活动,不仅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参与其他教学活动,而且对医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提高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将学科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和实验技能,锻炼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科生科研经费紧张、“僧多粥少”的问题[4]。第三,优化实验课程内容的结构,增强学生创新意识,适当删减传统验证性实验,多开展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积极开展探索性实验,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实践与科研结合起来[10]。总之,医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必须自始至终贯穿于医学教育的整个过程,要合理规划,循序渐进的培养医学生的科研思维。

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思维心理障碍的形成并非一日之事,因此,消除研究生科研思维的心理障碍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不仅需要学校教育者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学生自己正视自己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己的科研兴趣,坚定自己的科研目标。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新世纪合格的科研人才。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学位医学生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学位撤销法律规定的现存问题与厘清完善
——以《学位条例》的相关修订为例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