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探讨与研究

2018-03-05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精益求精工匠技能

王 旭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天道酬勤”始终是根植于中国人民思想深处的坚定信念,也是中华民族最传统的价值观。古语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也是新时期的主旋律。

1 弘扬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

1.1 工匠精神是时代的精神坐标

中国古代工匠在精益求精的基础上,匠心独具、慧眼超群,把对自然的敬畏、对作品的虔敬、对使用者的将心比心,连同自己的揣摩感悟,倾注于一双巧手,制造出独具东方特色的作品,同时也创造出中国的古代科技文明,流芳千古。如鲁班的巧妙创新、李时珍的勇敢实践、黄道婆的勇于革新、吴运铎的敢闯敢干、王进喜的为国争光等精神,还有“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构筑了时代的精神坐标,犹如火种一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1.2 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工匠精神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形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所具备的文化基因;是提升产品质量和制造水平的基本条件。它不仅是个体层面对产品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精神理念,还是国家和社会层面所构建的一种生存理念和价值观念,其背后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说:“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就都能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工匠精神所强调的专注与一丝不苟的职业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理念的具体化,体现了尊重简单劳动、重视复杂劳动的价值取向。工匠精神所强调的耐心与注重细节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理念相符,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劳动者的创造热情,通过诚实劳动来实现人生梦想、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1.3 工匠精神是制造强国的必经之路

《中国智造2025》战略的实施必须高度重视技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培养工匠精神,增强从业人员的敬业感和荣誉感,使他们不仅将职业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还作为一种事业追求、工作荣耀和生命价值,树立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理念。这既能给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也使从业者从中获得职业满足感,实现自我价值。我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就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大力弘扬创新发展理念,紧跟信息时代发展脚步,加强科学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团结协作意识,提升国力,彰显实力。

1.4 工匠精神是职业追求和人生理想的体现

工匠精神是在某项工作和某个领域上追求“精”和“专”,并最终成为这个领域不可或缺的创新者、开拓者。“精”指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有所突破;“专”指专心致志,一门心思、脚踏实地扑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它的内涵表现在4个方面:第一,工匠自身技能、技艺的炉火纯青是最根本的职业追求和人生理想;第二,工匠独特的精神表现为对自己专业和职业无私和虔诚的奉献,这种职业态度演变成他们生命存在的方式;第三,工匠有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的能力,有人文情怀。工匠对作品的要求近似于苛刻,是因为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如果没有人文素养,就不可能有端正的职业态度,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专业上不懈创新的动力;第四,工匠对自己的技艺有较高的追求,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忘我投入。工匠精神一方面是一种态度、一种信念,即能居于平凡,追求卓越,立足本职,胸怀家国;另一方面是一种行为、一种举止,即能躬行本职,善工巧为,精雕细琢,厚积薄发。一旦一个人具有了工匠精神,他最终会成为某一行业或领域的顶梁柱,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创造出无限的社会价值。

2 弘扬和践行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途径

2.1 国家和社会层面做好工匠制度的顶层设计

2.1.1 确立工匠伟大的价值观念 工匠精神孕育和传承的先决条件是人们确立正确的工匠精神价值观。拥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往往能够在制造中不断改进工艺、在改造中努力突破极限。工匠精神反映当代中国的价值需求和全体人民的价值追求,对营造整个社会向上向善的氛围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中华要民富国强,民族要繁荣振兴,没有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2.1.2 大力倡导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比赛评优、激励措施增强对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工作作风的推广。“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能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一不是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进一步形成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舆论导向,充分运用各类媒体,通过思想教育、典型引路、领导示范和正向激励等多种措施,发扬中华民族勤劳节俭、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提倡通过劳动来实现人生梦想、改变自身命运。着力形成弘扬劳动精神的主流意识,反对一切不劳而获、投机取巧、贪图享乐的思想,真正让劳动成为最光荣的价值追求,让劳动者成为社会最受尊敬的人。

2.1.3 构建对技能人才的有效激励机制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这表明既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认同人才、争当人才的主流价值观念,也要建立体现人才和创新要素价值的激励机制,只有厚植培育工匠精神的土壤,才能使工匠精神真正发扬光大。构建激励制度,尊重和奖励工匠,使技能人才在经济上有保障,社会上有地位,人格上受尊重。让广大技能人才想干事有机会,能干事有平台,干成事有回报,干大事可出彩。只有当制度能满足他们多层次的需求时,才能促使其专注执着、爱岗敬业,不懈追求产品的极致和完美,才有可能激发工匠不竭的潜能和无尽的创造力。

2.1.4 大力加强和创新职业技术教育 推行工学一体、校企合作的新型学徒制,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推广专业技术职称、技能等级等与个人待遇挂钩的做法,让更多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创业之路。让职业院校成为工匠摇篮,学生通过专业的、全方位的学习,真正成为能做事、会做事、做好事,并创造高效劳动价值的工匠型人才。

2.2 学校层面以培育职业道德、推行现代学徒制展开教学工作

2.2.1 让学生理解、认同并践行工匠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精神引导学生形成对职业技能的追求和坚守,培养其“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优秀职业品质。学校通过“技能才艺大比武”“优秀毕业生进课堂”“行家里手口传心教”等活动,积极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舆论氛围和社会风尚,大力宣传劳动者的先进典型事迹,让学生形成职业情感和职业认同。

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和认同真正的工匠精神应该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三者的统一。我院通过对典型人物事迹的宣传,教育学生树立坚定理想、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报国成才的信念;聘请行业中的劳动模范做报告,教育学生要有强烈的专业追求、忘我的工作热情、精湛的工作技能;聘请优秀毕业生举办讲座,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操守,把自己的精神生活寄托在对专业的奉献上,真正体现工匠精神。利用参观、电影、回访、报告、演讲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劳动精神与工匠精神教育,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的基本素质。

2.2.2 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和做人做事的态度,需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对工匠精神的追求,就是用心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做到最好,是一种从容的气质和坚定的信仰。工匠在一定的精神支配下工作,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获取新的认识和发现,不仅在手艺制造上不断精进,还在认识上不断升华。我院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强化工匠精神培育。首先,加强对教师的工匠精神培养,从教学细节入手,打造出“工匠”一样的教师。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人做事的态度,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从严谨、务实出发,打造出像“工匠”一样的学生。

2.2.3 采用现代学徒制有效地将职业道德教育根植于教学和实践中 企业是学生职业知识、技能、道德进一步培养、提升的重要场所,离开企业的顶岗实习和实训很难以一名合格的准职业人角色进入职场。我院深入行业、企业,采用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倡导体验式教学,通过开展见习、实习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按照实际的生产项目、工艺规范、操作要求在师傅的指导下工作,按照企业的职业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让学生深入企业进行真实业务操作,一方面能切实感受到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另一方面能增加师徒交流,融洽师徒关系。在相关制度制定以及学生学业考核、评优、就业推荐等环节,将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列为重要参照指标,以此引起学生的重视。企业应把职业伦理的核心理念植入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环节,让工作在企业中的大学生充分理解和认同各项工作标准、职业操守,自觉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并内化为一种职业信念,养成良好的职业品质[1]。

《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实现,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制造产品的质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培育出具有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极致、对社会有强烈责任感的工匠。弘扬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倡导“做专、做精、做细、做实”的作风,将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现实中,如果企业家能专心做好产品、教师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医生能坚守医德、商家不唯利是图、农民勤于耕作,各种职业人员都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伟大的中国梦就能早日实现,现代化的强国必将实现。

猜你喜欢

精益求精工匠技能
创新务实谋发展 精益求精铸辉煌
90后大工匠
精益求精,“质”行全球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光影视界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