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康复与保健(健康养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8-03-05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保健养老康复

裴 晶

(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广东 广州 510430)

1 专业开设背景

1.1 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国家政策引导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速,截止到2016年1月,中国13.74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达到2.2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6.1%,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3亿。目前人才匮乏已成为养老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障碍[1]。2014年6月,教育部、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在总体思路中提到加强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建设,加快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在工作目标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应用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层次相互衔接,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较好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以适应和满足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需求”[2]。

1.2 中医康复与保健的优势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其注重“治未病”,结合我国国情以及老年人特点,将中医养生保健原则与健康养老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在养老方面的优势。《“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慢性疾病患者数量持续上升,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祖国医学进行防治,卫生服务的重点逐渐由原来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向预防、食疗、康复、保健等需求转变[3]。通过多种形式的中医药理论方法指导以及中医养生保健措施,引导老年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维护身体健康。

1.3 养老行业从业人员现状及需求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半失能老人数量急剧增加,但养老行业从业人员数量、质量与岗位需求不符。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对养老服务人员的认可度较低,再加上养老护理工作强度大、工资低、劳动保障欠缺,导致养老护理员素质低下、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目前我国养老服务行业中,养老护理员多以农村户籍已婚女性为主,从业人员年龄大多为40~50岁,且受教育程度低。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5个具体要求: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创新人才培养形式,实施从业激励措施,建立人才使用和评价机制,保障合法权益和福利待遇。并且文件中指出,到2020年,养老行业将提供约1 000万个就业岗位,这意味着,未来1000万名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就业有了保证。因此,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2 中医康复与保健专业培养目标

中医康复与保健专业培养目标为符合养老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了解与老年人有关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掌握老年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熟悉老年人健康、护理、生活照料等服务内容,具备中医药康复保健知识与技能,能为服务对象提供推拿、按摩、拔火罐等中医康复与保健服务,提供基本的生活护理服务以及食疗指导。毕业后学生主要从事老年人中医康复保健、健康养生等健康服务与相关管理岗位工作。

3 专业设置情况

3.1 课程设置

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创办于1964年,隶属广州市教育局,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于2017年9月开设中医康复与保健(健康养老)专业。在专业开发过程中,依据我国养老产业需求以及本单位人力资源配置现状,本着既满足专业理论性,又符合职业教育的技能性需求,对专业课程进行了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基础课程有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概论、康复医学基础、食品化学;专业核心课程有老年常见疾病预防与照护、中医老年病学、老年营养与膳食、中医康复技术、老年生活照料、老年心理照护;专业拓展课程有中医养生、中医药膳学、老年活动组织与策划、老年社会工作。

3.2 师资力量

结合学校“健康育人,育健康人”教育理念以及本专业教学科研工作需要,培养一批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资深专任教师。本专业目前共有专职教师1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8人,占教师总人数的57%;双师型教师12人,占教师总人数的86%。目前学校具有公共营养师、心理咨询师、执业医师、执业中医师、执业药师、执业中药师等,能满足该专业的正常教学需要。

4 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4.1 社会认知度低

受传统观念影响,养老行业的社会认知度较低,人们觉得养老专业工作就是服侍老人,工作强度大、待遇低,且学历提升空间小,导致学生心理上难以接受该专业。此外,大多数养老机构尤其是小型私营企业存在专业人才不足、服务管理水平低、资金短缺、创新意识不强、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弱、工资低等现象,学生就业后不久就会跳槽到别的行业,导致养老行业人才流失严重。

4.2 校企合作缺乏深度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各个学校重视校企合作,且校企合作形式多样,但由于学校和企业的育人目的不同,学校旨在通过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相结合;而企业仅限于解决当前的用人难题,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意识不强。因此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所需的人才差距较大,没有深度融合[4],这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制约了养老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4.3 师资力量薄弱

受办学经费和场地限制,该专业的教师大多是从校内其他学科转型而来,如中医学、中药学、护理学、心理学、管理学等。虽然从事该专业教学的教师基本是硕士研究生,并且大多数为双师型教师,学历高,教学理论性强,但缺乏养老机构的实践经验,对养老行业的岗位技能认识不足。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行业需求。

4.4 教材建设不规范

虽然目前已有六十余所职业院校开设了养老专业,但在教材建设上还不够规范。教材编写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少院校采用普通的理论性、学科性教材,或由学校相关学科教师联合编写校本教材[5],由于很多教师并无养老机构实践经验,因此教材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难以突出职业教育特点。

5 解决途径

5.1 加强政策引导

近年来,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更注重精神文化需求以及生活品质的提高,而不再满足于基本的吃饱穿暖等生活需求[6]。为吸引高素质人才,政府和教育部门应重视对养老专业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加强对该专业的宣传和引导,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消除对养老行业的歧视,如在宣传栏增加养老服务行业相关主题专栏[7],积极改善养老服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及待遇。此外,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增加对该专业的资金投入,通过减免学费、提高生活补贴的方式吸引更多学生选择该专业。

5.2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职业教育是养老行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载体,应规范教材编写标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国民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其下设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委员会应当承担起教学工作研究、指导、服务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引导加强校企合作,使行业或企业直接参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参与培养方案制订和实践教学指导。根据养老服务产业岗位及岗位群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对相关课程的要求,结合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发展实际,确立“能力为本的模块式”课程教学体系,并重视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8]。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应增加专业教师到养老机构挂职实践、外出学习的机会,旨在加强其职业技能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5.3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很多发达国家早于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我们可借鉴其经验。如日本,早在1982年,政府已出资培训了大约10万名家庭护理员,负责看护生活不便的老人。政府为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学生提供无息贷款。另外,还出台了《福利人才确保法》,从法律上对养老专业人才的培养及其应有的经济、社会地位予以保障,保证了社区养老服务的人才供给。德国、丹麦等国家对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视,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学校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在队伍建设方面,既培养高端护理人才,也不断扩大基础护理人员;在资金政策方面,政府对养老专业人员的培养都实施大力度的资金补贴。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重,以及中医康复保健越来越受到老年人的青睐,中医康复保健(健康养老)专业毕业生也将越来越受社会的欢迎。为满足老龄化社会的需求,提高从业人员技能水平,我校将在专业建设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培养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健康养老服务人才。

猜你喜欢

保健养老康复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