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法治背景下的争议(纠纷)解决
2018-03-05田思路
田思路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上海 200042)
社会法研究的重要目的是通过法律来调整和协调社会关系,这些关系包含于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本组论文从争议(纠纷)解决的视角出发,对群体劳动争议的分类治理,职业卫生保护的争议转型,欠薪逃匿劳动争议的实证分析,体育权利争议的调解制度、法律援助在解决社会纠纷中的作用、高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的解决机制等法律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就集体劳动争议的研究而言,我国存在“集体劳动争议”、“群体劳动争议”、“群体性事件”等多种特殊社会情景下的用语表述,对这些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是研究和解决集体劳动争议的逻辑起点。张妮的论文《群体劳动争议治理研究》从理论上对此进行了分析阐述,认为集体劳动争议包含了集体合同履行争议和集体协商争议,而目前高发的群体劳动争议,从现实表现来看,一般是劳动者不经过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而直接采取罢工等集体行动,以期达到维护自己切身利益目标的行为。并从劳动力市场化的社会结构,团体之外的“群体”两个方面探究群体劳动争议高发的根本原因。群体劳动争议的实质是利益冲突,核心是缺乏利益均衡机制,需要根据权利争议、利益争议、权利争议与利益争议的交织争议的区分,进行分类治理。
就职工安全保障方面的争议而言,如何将其置于社会权利、社会结构等宏观背景下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一直是理论研究中的重点问题。贺玲的论文《劳动争议的争端转型过程分析——以职业卫生保护权利典型事件为切入点》,运用国外学者提出的“认定-指责-主张”的争议转型理论,对“开胸验肺”等事件进行了争议转型的分析。在该转型过程中,争议当事人可能在主观上欠缺成熟化为劳动争议的动力,此外,抗争行为及权利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以职业卫生保护权利为基础的争端转型。从当事人的角度研究具体场域中哪些因素实际影响了争端转型,这更加有利于化解冲突,解决争议。
集体劳动争议存在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特别是老板欠薪“跑路”引发的集体劳动争议问题长期存在且难以解决,给劳动者带来极大损害,也为社会和谐安定带来极大风险。孔令明的论文《欠薪逃匿劳动争议实证研究——基于以广东省D市2001至2016年之实证调研资料》,对此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欠薪逃匿引发的争议主要有经营困难型欠薪逃匿,诚信缺失型欠薪逃匿,主观恶意型欠薪逃匿。实践中主要有两种解决模式,即欠薪垫付模式和欠薪保障基金模式。但两者均为事后处置模式,属治标之策。从事前预防的角度来看,可以通过缩短工资支付周期、赋予劳动者履行抗辩权等途径加以解决。
体育关系是涉及范围十分广泛的社会关系。随着体育事业、体育产业的改革发展,体育所涉及的权利利益变得愈加重要,相关主体维权意识不断提高,体育纠纷也从传统的体育管理纠纷、体育伤害纠纷等,发展到包括体育人格权纠纷、体育知识产权纠纷、体育劳资和社会保障权纠纷等现代型体育纠纷,使体育纠纷的解决更为复杂。目前,国际社会解决体育争端主要有四种模式:体育行会内部解决,体育调解,体育仲裁,体育诉讼。孙彩虹的论文《体育纠纷调解制度之构建》在区分了体育纠纷的类型和样态,指出了我国体育纠纷解决途径在司法介入和仲裁解决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体育调解的独特优势和立法模式选择,并立足国情,提出我国要建立一元的体育调解模式,设立独立的体育调解机构,明确体育调解的范围和调解程序,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及时有效地化解体育矛盾,解决体育纠纷,保障体育权利,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体育改革发展和体育法治化建设。
法律援助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推进政府公共法律服务,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法律援助工作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政策措施和要求,对做好新形势下法律援助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是指导我国法律援助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将推动我国法律援助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同时,法律援助也是社会法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完善社会法纠纷解决机制必须要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使弱势群体不至于因为法律知识、诉讼经验缺乏或因经济困难而不能接近正义,接近司法。安淑珍的《公共法律服务视角下法律援助群团联席运行实证研究》,从联席成员之间是否具有协同基础、联席的有效性检验、法律援助质量、法律援助服务提供者与接受者的满意度、法律援助服务中性别差异化检验、联席成员行为模式变化等角度展开实证分析,对发展和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纠纷解决机制是社会法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顺畅的教育纠纷解决机制是教育法治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推进社会法纠纷解决机制的创新。因纪律处分所产生的纠纷是教育纠纷中最常见的纠纷,对其妥善处理不仅有助于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还有助于推进依法治校、建设平安校园建设。因此,在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应当以法治精神和原则完善高校内部的学生纪律处分规范及其纠纷解决机制。易招娣、周湖勇的论文《高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的解决机制探究》对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予以梳理,确认了高校学生纪律处分行为的法律性质,将高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类型化,明确了高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解决过程中诉讼与非诉讼解决机制的关系,以实现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