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18-03-04徐桠楠张宗元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传统文化新媒体

徐桠楠 张宗元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与传统文化逐渐融合,实现了新媒体传播优势和传统文化价值优势的融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主要就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行探讨,进一步明确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育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傳统文化与新媒体的融合焕发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活力。发挥新媒体优势,带动传统文化价值的凸显,发挥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优势是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优化的主要思路。

一、数字媒体文化与传统文化

研究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必须明确传统文化与数字媒体文化的概念。传统文化,通俗理解就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固定的民族心理状态、民族精神和思维方式等。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传承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有助于推动民族发展。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必须内化为高校学生的精神品质。数字媒体文化又叫新媒体文化,是以新媒体为传播介质的文化类型。新媒体文化具有四方面的特征:一是互动性,借助新媒体多元渠道传播,网络互动,传播渠道更广;二是快捷性,借助新媒体信息在线传播,即时传播,分享便捷;三是大众性,数字媒体文化在新媒体的辅助下实现了大众参与互动,每个人都可以借助媒介平台自由发声;四是多元性,新媒体类型多元,内容涵盖更广,展示形式也更多元化。数字媒体文化与传统文化具有文化的本质一致性,因此二者结合具有现实可能。而新媒体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产生的数字媒体文化将极大地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

二、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选择

1.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人格塑造能力彰显。传统的高校思政教学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教师讲,学生被动听,传统文化以传统固化及单一的形式传播,无法激发学生思想探讨的热情,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逐渐减弱。而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的人格塑造功能凸显起到了助推作用。传统文化以新媒介为载体,文化传播宣讲形式更丰富,传统文化实现了新媒体环境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不再是单纯为了让学生拿到学分,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而是实现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在创新文化展示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加强自身修养。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格塑造方面的功能更为凸显。

2.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课堂师生关系平等。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的主导地位弱化,加上教师科研任务重,教学关注不足,多数教师在高校思政教学中习惯走过场,对学生放任自流,缺乏管教,思政教育实效性不强。而新媒体打破了思政教学课堂师生的僵化关系,以新媒体为交流平台,师生互动更热烈,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思政学习中师生关系更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课堂教学更深入,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认真负责。新媒体建构起的和谐师生关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优化奠定了课堂关系基础,更有助于传统文化在新媒体辅助下的课堂教学及育人渗透。

三、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1. 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是正确的德育观念培养。传统文化借助新媒体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德育判断与思考。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反映的是其德育水平,高校学生毕业后踏入社会,也更应该具备正确的德育理念,承担社会个体的职责。这直接关系到民族的世界影响力。传统文化基于新媒体环境渗透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实现中华民族优秀德育品质的发扬,实现社会良好德育风气的培育,引导高校师生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与选择,做品德高尚的人。

2. 引导高校师生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我国传统文化对高校学生诚实守信品质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渗透,使传统文化精华得以发扬光大,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人生观,有效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各种利益诱惑,坚持诚实守信,为社会建设发展贡献自身力量,营造社会诚信氛围。

3. 彰显坚强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的发展支柱是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民族精神的映射。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中的坚强性凸显,激发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引导高校师生在传统文化的洗礼中养成坚强的民族性格。

四、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探究

1. 强化高校师生对新媒体传统文化思政教育渗透的认识。思想上的重视带动了行动上的落实。高校师生必须意识到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思政教育渗透的价值和必要性,教师可以在高校思政课堂上开设传统文化讲习板块,让高校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历史故事、民族品质、德育理念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让传统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起到带头示范作用,用一言一行传递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成为思政课堂丰富的有效载体,拓宽学生的传统文化视野,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汲取思政层面传统文化的精髓,加强思考,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教育,培养传统德育美德。

2. 发挥新媒体优势,实现传统文化在思政课程中的多元渗透。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必须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实现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课堂中的多元渗透与多元呈现。建设网络课程,带动在线教学。基于互联网技术,创新课堂互动形式,在线教学、虚拟演练、互动探讨,拉近师生距离,深化传统文化的思政渗透。通过优质的网络课程,实现传统文化思政教育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打造多平台教育,基于门户网站,开设主题教育网站,基于新媒体微信微博进行宣传推介,实现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课堂中的渗透,实现传统文化渲染下的校园氛围营造。基于新媒体的大环境,适应时代潮流,加强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借助图书馆带动传统文化资源的共享,让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图书馆服务中有所彰显。

五、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道德培养、价值观树立、人格塑造,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创新形式,基于新媒体的大环境实现与传统文化的渗透融合,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展示优势,让高校学生认识到思政学习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政教育互动中,使高校思政教育走上新媒体文化创新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白丽丽.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8.

[2]苏蕾.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3]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注:本文系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山东省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A13G960601);青岛黄海学院艺术学院徐桠楠工作室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徐桠楠(1987— ),山东青岛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传统文化新媒体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