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校企深度融合培养模式研究

2018-03-04刘含海伏苓尹涛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新工科校企融合

刘含海 伏苓 尹涛

摘 要:2017年以来,新工科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和改革的热点。在新工科背景下,结合山东交通学院实际情况,系统构建了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校企深度融合培养模式,详细阐述了该模式的内涵和内容。该模式的实施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在相关学科专业中推广应用,并为新工科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案例支持。

关键词:新工科;遥感科学;校企;融合

一、研究背景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并发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希望各地高校开展新工科的研究实践活动,从而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二、新工科内涵

新工科基本范畴是指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云计算等,也包括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与老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強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尤其注重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紧密结合。从专业设置情况分析,电子技术类、计算机技术、网络与信息工程、安全工程、新能源、功能材料等专业将纳入新工科的范畴。新工科专业的设置将以互联网和工业智能为核心,以新型信息、能源、控制等领域为主干。

三、山东交通学院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

山东交通学院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是2014年新上本科专业,专业成立之初恰逢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要想把一个新上本科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既能体现学院的办学定位,又不偏离遥感科学的学科特点,还要适应“互联网+”大背景下我国空间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亟须创新。

四、校企深度融合培养模式的内容

1. 基于岗位互换的深度融合。岗位互换是校企深度融合的基本形式,包括高校教师深入企业进行锻炼的教师培训模式,以及企业工程师深入学校进行授课的实训授课模式。

2. 校企联合申报项目及实施机制。校企联合申报项目及实施机制是校企深度融合的内涵延伸,有利于校企双方互惠互利。通过纵向课题的联合申报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利用高校的理论成果和智力支持。通过横向课题的联合申报和实施,有利于高校利用企业的行业经验和市场资源。

3. 学生顶岗实习机制及“订单班”培养模式。学生顶岗实习机制及“订单班”培养模式是深度融合的有效手段。通过培养方案修订,建立学生顶岗实习机制,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提前进入工作角色,有意识地自主学习。

五、校企深度融合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

1. 校企深度融合加速推进。通过和企业强强联合,深度融合,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将实践内容和公司项目系统结合,做到公司项目进课堂,学校技能做项目,实现校内和校外两种资源相结合,课程内容和工程项目相结合,生产开发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 教师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加强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建立学校教师和公司高工轮岗机制。

3. 创新教育资源大幅扩容。校企融合建设试卷库、编写教材、开发创新创业网络资源,并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课程设计、课程实习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建设基于校企融合的创新创业教学资源和基于校企融合的实验室与实践基地。

4. 学生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学生通过校企融合参与学术科技项目、学术科技竞赛、教师科研项目、撰写学术论文、申请国家专利等形式,大幅提升创新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就业层次。

注: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校企深度融合培养模式研究”资助(编号:交教研1601-4);山东交通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面向学生成长的精致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JY201508)、“新工科背景下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校企深度融合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18YB09)、“对接‘十强产业、人工智能+试点专业—地理信息科学”(编号:2018ZD02)资助。

作者简介:刘含海(1981— ),山东汶上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资源遥感与GIS应用。

猜你喜欢

新工科校企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