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乡土音乐走进地方高校课堂

2018-03-04范振乾

艺术评鉴 2018年24期
关键词:乡土传统音乐

范振乾

摘要:高校音乐课堂是音乐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乡土音乐进高校音乐课堂,依托高校音乐教育平台,能更好的培养地方乡土音乐专门人才,促进地方乡土文化,非遗文化得到充分发扬和延续。

关键词:高校音乐课堂   地方文化   乡土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4-0121-03

“乡土”就是家乡,故乡。乡土文化就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域特色、文物古迹、历史变迁、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语言文化等。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乡土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乡音,内容以描述和抒发乡情为主调,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是当地特有的音乐构成元素。它是音乐与乡土文化的完美再现,是中国传统音乐与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交集。甘肃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下辖的定西市地处黄河中上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定西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及辛店文化和寺洼文化、始祖农耕文化、 陇西李氏文化以及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早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无一不引发人们对这片神奇地域悠远的遐思。境内,有丰富的陇中民歌、小曲及民间神话故事等民间艺术是当地文化发展的载体。地方小调曲艺(通渭小曲)、令人百听不厌的热情奔放花儿(渭源、岷县、临洮)、有悠久历史的皮影戏(通渭、临洮、渭源)、影子腔(渭源)、道情(陇西)等具地方代表性的乡土音乐形式及题材元素。山歌和情歌以花儿为主,多由年轻人独自吟唱或男女相互对唱,以歌唱爱情和叙事的题材为主调。劳动号子以表达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形式,其音域宽广,演唱时悠扬起伏,是生产劳动中的独唱、齐唱,多描写生产劳动的热烈场面。小调(小曲)以通渭小曲和各地的秧歌曲为主,多以歌唱爱情,歌唱美好生活和讲述历史故事为主要题材,曲调多以民族七声徵调式,表现出明朗、愉快的调式色彩。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的乡土音乐,然随着时光的迁移和社会的变革,致使人们的认识观、价值观等正在发生着变化,随之而来的乡土文化和乡土音乐元素也在随之慢慢消遗,这种现象不光在我区乃至全国都成了普遍现象。怎样才能扭转和根本性的改变这一非正常的历史变化呢?笔者觉得唯有发挥地方高校的权威作用,借助它教育大平台的优势,使地方乡土音乐和乡土文化融进地方高校的教育体系,使之继承并发扬光大。

一、乡土音乐进地方高校音乐课堂的意义

有利于我国乡土音乐文化的发展。在地方高校音乐教学中开设乡土音乐课,有利于它的传承与发掘,能树立学生的地域自信,培养家乡自豪感,激发他们对乡土音乐文化的钟爱,为乡土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培养后备军。在我国,音乐文化的传播主要依靠学校教育,没有传播和发掘就没有延续。教育是传承的重要手段,地方高校只有重视乡土音乐元素的课堂教学,才能为乡土音乐文化发展提供一种可能。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和现代文明的涌入,时代节奏的加快,人们注重物质利益的追求,优秀的乡土音乐元素慢慢的淡出人们的精神追求范围,出现后继无人和濒临失传的现象,乡土文化的推广传播、保护与传承正受到严重冲击和考验。乡土音乐文化只有走进地方高校音乐课堂,强化对乡土文化的教授,加强对乡土音乐元素的继承和发掘性的学习,才能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地方高校有必要加强乡土音乐文化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综合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拓宽学科视野,弘扬乡土音乐文化.

二、有利于地方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

“乡土音乐文化”是地方的身份“名片”,是一个地域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记录了地域特有的历史。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需要继承传统,需要个性与多样性并存地发展,势必发展乡土音乐文化,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对于传承传统的乡土音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将乡土音乐引进高校音乐教育,一方面对以乡土音乐文本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重要发展有着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对本土音乐在传承和保护上起了重要的作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必须承担起传承乡土音乐文化的责任,必须植根于乡土音乐文化的土壤之中。

20世纪80年代起,高等音乐教育蓬勃发展,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方面,音乐教育的“中国传统元素”没有被足够重视,传统音乐教育传播长期处于“边缘化”,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尤其是地方高校首先要注重如何传承乡土音乐文化的根源性问题,如何确立我国地方高校关于乡土音乐教育的高度认识。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首要是传统的、乡土的、原汁原味的音乐文化。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好多音乐大专院校把教学的重点以西洋音乐为重,崇尚西学的观念尚未完全消解,大部分学生仍然觉得乡土文化“土味”十足,只是民间小调,不成体系。不上档次。对老祖宗留下来的民族的 、传统的、乡土的东西不屑一顾,热衷于追捧西方艺术。在实践领教学过程中,“乡土音乐文化”元素显得比重失衡,微不足道,可有可无。失去了原有的“阵地”。好多传统的民族的音乐元素正在悄然离开我的生活,濒临失传和消失。树立良好的传统音乐文化观念,纠正音乐教育中被忽视的传统音乐文化元素的问题,把丰富乡土音乐文化到音乐教学当中认定为我国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办学的必由之路,是提升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办学内涵的重要途径,是地方高校走传承发展之路的前提条件。在音乐教育改革发展途中,在传统民族文化复兴的历史大背景下,把“乡土音乐文化”元素融入地方高校音乐课教学中,把当地的乡土元素、民俗民情、地域价值观等引入学生的价值观培养中,全面地推动学生的成长,是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改革的科学之举。将乡土音乐文化融入地方高校课程构建中,利用多样的课程设置手段,将地方民歌、地方小调(曲)引入课堂,专门教授,并举办课外讲座、观摩、进行发掘性的实地采风、考察等。地方高校要突破高校的身份认识,放下学院派的优越感与当地的乡土文化切实相结合。现阶段我国地方高校对于“乡土音乐文化”这方面的传承教学并不注重,人才培养在这方面引导的深度、宽度不到位,落实不够,师资配备欠缺。地方高校应注重乡土民俗文化这方面的师资引进,加强和完善队伍建设,改变当前人才培养模式,扩宽音乐专业教学乡土知识层面,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乡土情结和乡土音乐文化涵养,调整人才培养方向。

乡土音乐进地方高校不但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而且这些素材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具有强烈的地域和乡土亲情,学生相对容易接受,能最大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从在价值的潜在意识。经典的民族音乐是在传承传统乡土音乐的基础上,与现代音乐的完美结合,是我国未来音乐发展方向的路标,学生只有学习了解传统的、原汁原味的乡土音乐元素才能感受并增强对它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到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心理素质,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乡土音乐元素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变得更加全面、优秀和自信,乡土情结也就随之提升。

三、地方高校传承和发扬乡土音乐的途径

在音乐课程设置上,首先教材要立足于最典型的乡土音乐,要有足够理论支持。应注重收集、整理民族民间音乐,开发乡土音乐资源,这就必须加大民间采风力度,积极搜集原始的乡土音乐元素,补充乡随民俗礼仪,充实教材乡土元素,真正做到乡土音乐走进地方高校音乐教学课堂,通过大量的教学活动,补充课堂在这方面的短板。

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加大欣赏课课时。邀请当地的民歌手(乐手)走进课堂,提升学生对于乡土音乐的感受及魅力。欣赏当地的民歌,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其印象。指导学生唱出当地的特色,掌握其风格。在学习时,秉承乡土音乐的传统,从而继承与创新,并丰富其的内容素材和从在形式。让学生领略地方傳统文化美,培育学生的归属感。

寻根溯源,当前我国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将“乡土音乐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为载体,并不断完善和传承传统文化活跃的因素,它是地方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发展的根本和源泉。它必须依托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带领地方高校走向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地方高校肩负着传统的乡土音乐文化传承引的历史使命,让中国音乐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国人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构建和谐社会。乡土音乐因地方高校的音乐课堂而必将最宝贵最璀璨的乡土音乐元素得以最大限度的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黄凌飞.云南高等艺术院校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与展望[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01).

猜你喜欢

乡土传统音乐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乡土分外妖娆
少年力斗传统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
清明节的传统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