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学校教学中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2018-03-04张渊
张 渊
(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甘肃 兰州 730000)
近年来,有关中职学校学生暴力、自残等不良行为报道较多,引起公众的关注,也让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面临挑战。分析其中个案,不难看出中职学校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很大问题,不少学生存在自卑、自闭、抑郁、狂躁等心理问题。对一些中专生的调查显示,超过三成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其中一成的学生心理问题较为严重,且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成为新的社会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剖析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及发展规律,以心理学教育方法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1]。面对中职学校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应积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将其合理渗透到日常学科教学中,以解决学生心理困扰,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寻找中职学校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契合点与渗透面,积极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完善奠定理论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1 中职学校学生心理问题
(1)生活无目标,行动无主见,情绪波动大。在我国特殊国情的影响下,现如今一大批中职学校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被娇生惯养,对自己的生活毫无规划,日常生活中不论大小事宜都听家长安排,遵循家长意见,动手机会少,行动能力差;遭遇复杂问题的概率小,一旦真正遇到来自学习、生活中的繁琐事务,只会缩手缩脚、畏惧挑战、害怕失败;一直顺心顺意的中职学生陷入不理想的生活、学习状态后,易变得郁郁寡欢、无精打采、自暴自弃、自甘堕落;情绪控制力极差,加之青春期的躁动心理,容易发脾气。
(2)自信不足、自尊缺乏、自负感严重。中职学校学生大多是中考成绩不佳的落榜生,面对考试成绩对心理造成的冲击,易带着心理落差与负面情绪到中职学校接受教育,他们大多认为自己资质较低,主动将自己划定为差生,他们在新阶段教学中对课程内容兴趣低,对学校组织的活动缺乏参与积极性,不懂得从生活中获得人生经验。面对社会对他们的歧视,他们常常破罐子破摔,同时自身心理压力大,又不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想法,不懂自尊自爱,经常在充满自负感的情绪中与人交往[2]。
(3)人格易扭曲,个性易走向极端,社交无技巧。中职学校学生大多学习基础较为薄弱,无法将兴趣点放在探索求知上,易在紧张郁结的情绪下随意释放个性,追求特立独行;喜欢穿奇装异服,喜欢追求刺激,争强好胜,目中无人;内心虽然渴望与人交往,期待友情的滋润,但大多缺乏主动性,且没有科学合理的社交手段与技巧,往往主观上希望和要求别人符合自己的心意,不能以正确的三观来看待他人的优缺点,容易吹毛求疵,不能容忍他人的缺点,在与他人交往中易产生冲突。
2 中职学校学生典型心理问题的致因剖析
2.1 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
中职学校学生严重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家庭的前期教育有直接关系。父母对独生子女倾注了较大的希望,也给予了更多的关爱。所以中职学生的大多数物质需求,家长会满足,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家长也会选择包容,学生从小过分依赖父母,难以直接承受外界事物对其造成的冲击。不少父母望子成龙,对学生设定了较高的预期目标,因此,学生心理负担重,面对一些失败,学生易逃避、悲观,心理阴影增大。还有一些父母对子女过于严格,无端的要求与期望易让他们萌生自卑心理。一些父母过分炫耀子女成绩,易让学生变得傲气,产生妒忌心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社会离婚率飙升,导致无数家庭破裂,学生失去家庭的温暖或丧失家庭观念,从而一蹶不振、自甘堕落,或是想利用自己的反常举动让父母关注自己[3]。
2.2 学校课程教学缺乏影响力
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常设定为培养适应市场与产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与教学中注重专业理论与实操教育。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缺乏关注,一些课程的教学流于形式,难以符合中职生实际需求。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开辟心理咨询渠道,不少心理咨询室资源浪费、无人问津[4]。学生长期处于心理问题积累阶段,难以较好地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
2.3 社会不良环境因素
随着社会与网络的发展,学生接收的信息越来越真假难辨,中职学校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多,很多学生面对新的时代变化感觉无所适从。一些学生选择盲目跟风,以无畏来掩盖无知;还有一些学生不愿意听到社会对中职学生的种种负面评价,因而减少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这无疑是其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3 中职学校教学中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3.1 于课堂内实现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1)营造良好的合作探究式课堂氛围。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主动释放亲和力,保持良好教学态度,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在关注个体差异的同时积极调整教学方式与内容,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鼓励学生参与有关课题的小组讨论,增加交流与思想碰撞。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通过设问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不同学科教师要分析本专业教学内容,思考其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点。
(3)采用鼓励性评价方式,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该主动设问,并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对于学生存在的失误或失败,要正确看待,不断激励学生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来对待成败,以提高学习积极性[5]。
(4)及时了解并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教师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情绪或情感的稳定性,尽可能让学生不带着负面和消极情绪进行学习,同时主动利用学科教学内容中蕴藏的人生哲理来开导学生,此外,还要引导学生讲出自己的困扰,为学生出谋划策。
(5)教师要注重自身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中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仪表端正,让自己在言行举止间散发出足以影响学生的自信、乐观、沉稳、正直、积极、认真、坚毅、担当等人格魅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逐步摆脱心理障碍。
3.2 于课堂外实现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1)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与兴趣小组活动的作用。中职学校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外相关活动中的表现。为了让心理健康教育能在不经意间影响学生,课外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尽可能以某社会科学类课题作为探索内容,学生为尽快达到课题要求,会积极参与及配合。教师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整个兴趣小组活动中,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提高教育效果。通过合作完成兴趣小组活动,学生的心态摆正了,思想包袱放下了,对外界事物的偏执放下了,真正成为情绪放松、心理健康的个体。
(2)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党团组织活动。中职学校学生大多是共青团员,因此,可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共青团相关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板报、学习园地、广播台、学习角等阵地或载体,让更多的中职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可以在共青团集体会议或活动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
(3)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社团主题活动。中职学校有根据学生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组建的社团,而一些游戏性、竞技性的社团活动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因此,可在社团活动中设计一个或多个环节来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敞开心扉,融入群体,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4)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与父母的关系等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交往、协作、谦让等。
4 对完善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思考
4.1 开设心理学选修课程
中职学校应该通过科学研讨与论证,增设心理学专业课程,以选修方式与其他学科课程共占学时,探索整体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6],强化心理学教学内容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
4.2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可适当组织各种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座谈会、演讲赛、辩论赛、故事会等多样化活动,通过广播、板报、微博、博客、公众号、朋友圈等媒介渠道来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4.3 开办专业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学校应整合资源,考虑学生实际需求,开办专业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向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积极排查心理存有问题的学生,主动干预。
4.4 打造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积极选址,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训练基地,并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将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会、团委以及思政教师纳入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以关爱心理健康协会的方式为学生服务。
5 结语
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干预。在中职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多法并施,把握好原则,时刻关心学生,尊重和理解学生,及时对出现心理问题苗头的学生开展针对性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