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临床教师指导本科生课外科研活动的实践和思考

2018-03-04杨谦梓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科研活动本科生青年教师

杨谦梓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32)

医科大学的主要职能不仅是为社会培养医药专业人员,为医疗卫生岗位提供从业者,还要开展各项医学科学研究,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原动力。医科大学生未来不管是从事医药相关的临床工作还是实验室研究工作,要想提高工作能力,便要培养科研思维。因此,早期进行科研思维培养,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至关重要。目前,各大院校重视培养本科生科研兴趣、科研意识、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课外科研活动[1]。笔者所在空军军医大学多年来一直坚持开展本科生课外科研活动,并实行导师制,培养了一大批富有科研思维和科研热情的医学毕业生[2]。

在本科生课外科研过程中实行导师制具有积极意义。导师通过学校组织的报名和介绍环节,使学生了解自己的科研方向、课题和需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选择相应的导师,师生进行双向选择,最终确定指导关系。在选择导师时,青年教师具有很大的吸引力[3]。对学生而言,青年教师年富力强,实验技术掌握扎实,在岗时间有保证,而且青年人之间更容易沟通;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开展课外科研活动有助于增加与学生的交流,为将来招收研究生打下基础,也能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因此,青年教师对于开展本科生课外科研活动有着极高的积极性。考虑到医院开展的科研项目具有一定的临床转化性质,部分本科生倾向于选择青年临床医生作为导师。

任何工作的开展需要的不仅仅是兴趣,还要投入精力和时间。然而青年临床医生作为指导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学时间不确定。一方面,青年医生临床工作任务重,值班、加班现象更是常态;另一方面,学生也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科研活动,时间既不规律也不能保证。因此,如何解决双方时间方面的问题,更加合理地分配时间,开展有效的科研活动,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笔者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同时也是一名临床医生,成为本科生课外科研导师以来,在带教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现分享如下。

1 明确带教目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课外科研观

无论是学生还是指导教师,参与课外科研活动都带有一定目的。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回避这种目的,一定程度的目的性意味着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本科生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3]。然而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明确本科生课外科研这项活动的本质不是发文章,也不是让学生掌握某项技术,而是让2~3年级的大学生初步了解科研、培养兴趣、启发思维。因此,青年指导教师不能抱有不劳而获的思想,也不能盲目提出不切实际的科研计划,首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以及预期目标,对每个学生进行个体化考量;结合自身的科研平台,设计不偏离学生兴趣的科研计划;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时间以及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通过恰当的沟通设定合理的预期目标;最重要的是,指导教师不能通过刻意挫伤学生积极性等方法来达到降低学生预期目标的目的,而应在长期接触中,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明白课外科研的意义,即科研的最终目的是发现未知或解决问题,相比较结果,寻找结果的过程更有意义。同时,青年教师应时刻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在正确的科研观指导下,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2 灵活掌握交流方式,进行有效沟通和指导

本科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课业,参与课外科研活动的学生要遵循学有余力的原则,参与科研活动的时间只能选在课余。笔者所在军事医学院校管理严格,学生的课外时间无法充分利用,导师因临床工作方面的原因,时间也不固定。如何进行有效沟通是开展科研活动的最大难题。确立导师关系后的第一时间,导师可借助现代通信手段,收集学生联系方式,建立微信工作群,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沟通得到保障;制定定期见面讨论的制度,灵活掌握交流方式,不拘泥于讨论形式。在学生进行文献梳理、写作等关键阶段时,鼓励学生随时就遇到的问题通过电话、微信、邮件、短信等方式向导师请教。对于学生的咨询,青年教师应采用轻松的对话方式,将启发、鼓励和讲授相结合,培养学生科研兴趣。

3 善于利用团队,使带教效能最大化

鉴于本科生和青年临床导师的时间有限,很多情况下,学生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时导师并不能亲自带教。而本科生由于对实验室环境不熟悉,很容易产生胆怯等心理,或因不了解规章制度而造成安全隐患等问题[4]。因此,如何解决双方时间有限的问题是一个难点。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的体会是:青年临床导师在课外科研活动开始时,可以亲自安排学生参观实验室,介绍实验室规章制度,组织一次全面培训,以提高学生对实验室和科研活动的认识;安排学生与实验室工作人员交流,认识指导教师的科研团队成员,根据学生的个人科研计划和技术难点,指定对其进行辅导的研究生或实验员。创建以本科生为中心、研究生和技术人员为辅助,导师全盘指导的课外科研团队[5]。让学生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后,在心理和技术上都能得到支持,从而解决导师与学生时间方面的问题,实现无缝隙带教。

4 合理规划时间,统筹安排各项工作

大部分院校所规定的课外科研时间为1~2年,但考虑到学生主要是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因此在开展这项活动时,青年临床教师需要仔细规划每项任务。首先应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并兼顾学生的时间。本科生科研任务虽然相对简单,但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依然需要统筹兼顾。合理地将技术学习与理论获取(如撰写综述)相结合,将学生自学与带教穿插进行。青年临床教师与学生共同完善工作计划表,个体化制定远期和近期目标。以天为单位制订学习计划对于本科生和青年临床教师而言并不现实,考虑到本科生的能力与时间,可以将任务周期延长至数周。双方按照研究计划执行,既避免拖沓,也能为学生营造紧张、有序的科研氛围。此外,每项工作结束后,与学生一起总结是一个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青年临床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经验和视野,对每项工作的意义和成果进行升华,培养学生科研理念。同时,这一环节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对于青年教师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具有显而易见的促进作用。

5 结语

对于本科生带教,青年临床教师有需求,也有激情,是最有活力的本科生课外科研活动带教人群。临床、科研、教学三管齐下,对于青年临床教师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树立正确的科研目标,建立及时有效的沟通渠道,积极进行团队协作,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其核心是合理规划时间。笔者在带教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对于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要因时而变,实行个体化带教。而且随着实验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抓住时间这个关键点开展更有成效的课外科研活动,还需要众多青年临床教师不断探索。

猜你喜欢

科研活动本科生青年教师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机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体系建设研究
浅谈畜牧专业大学本科生参与科研的重要性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国际商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力与模式分析*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