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医学人文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8-03-04王喜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学生人文

王喜梅

(湖南医药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究其原因,主要是过去医生和患者相互信任的关系被逐渐破坏,医生对患者的治疗变成了对疾病的治疗,医生与患者的交流变成了患者与各种先进医疗设备和治疗手段的“亲密接触”。在“技术至上”和“利益至上”思想的冲击下,医学正一步步地背离人文精神[1]。医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增强,单纯追求临床专业技能,对文、史、法学、伦理等学科缺乏兴趣,从而导致人文素质较低,甚至出现拜金主义的价值趋向。因此,对地方医学院校而言,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如何为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具有良好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意志品行的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已经成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医学人文教育现状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基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的重任,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和基层民众求医问药之需与关心基层民众病痛是每个医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但目前医学教育现状侧重于培养技能型医学人才,而忽视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常常将医学人文教育与一般人文教育或思政教育混为一谈,究其原因在于对医学人文教育的认识不够和执行力度不足。

1.1 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忽视医学人文教育

基于医生治病救人的职责,许多地方高校将学生是否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过硬的临床基本技能作为衡量学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现行的医生准入制度使更多地方高校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这些都使得地方高校普遍注重专业知识传授和临床专业技能培养,不能深刻认识到医学人文素养、专业素养、公民素养是医学生三大基本素养,医学专业与人文关怀、人际互动、团队合作、伦理思辨、工作态度等是医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作为医学灵魂的医学人文是医学教育的核心[2]。地方高校普遍存在忽视医学人文教育的倾向,具体体现在医学人文课程常常被医学专业课程取代、医学人文课时常常被临床技能训练挤占、医学人文教育常常流于形式。受这一倾向和社会现实的影响,新形势下医学主要被定位在技术层面,技术无形地主宰着医学的发展和医学生学习方向。很多地方高校出现大部分医学生只重视实用技术学习的现象,他们专注于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专业技能学习,对人文学科的知识和人际交往不感兴趣,更不重视自身人文修养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在现实工作中,他们可能成为高技术人才,但很难成为有仁爱之心、有责任之心的优秀医务工作者。

1.2 注重专业教师培养,忽视人文师资配备

为了打造优势学科、品牌专业,许多地方高校不惜花重金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为了扶持重点学术团队、专业团队,许多高校出台大量有关学科专业人才引进、培养的政策。这些都是高校发展所必需的人才储备策略,但由于对医学人文教育的认识不够,许多地方高校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时易忽视医学人文教师的基本配备和后期培养,导致医学人文教育高素质人才普遍缺乏、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医学人文教育教师队伍以文科为主,许多地方高校人文教师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其缺乏医学专业知识背景与临床工作经验,对医学人文的理解不深刻和全面,很难生动联系医学实际与学生进行探讨,也很难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有的地方高校由医学专业教师负责医学人文教育,这些教师有医学专业知识背景,但缺乏医学哲学和医学社会学知识,且缺乏对医学人文学科的深入钻研,很难与学生进行心灵深处的对话。由于目前地方高校注重专业师资引进和培养,导致医学人文教育师资配备严重不足,具有跨学科知识结构的人文教师更是少之又少,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医学人文教育要求。

1.3 注重专业课程改革,忽视人文课程设置

为了打造品牌专业,许多地方高校组织校内外专家反复研讨、精心设置专业课程群。为了做强优势专业,许多地方高校针对课程内容、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与创新。为了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突显学校办学特色,许多高校把教学改革重点放在专业课程改革上,往往只注重专业强校,却忽视了加强医学人文内涵建设才是地方高校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目前由于受课程时数限制,医学人文课程迟迟未被纳入医学生人才培养方案,许多地方高校专业课所占比重较大,人文素质教育方面课程处于边缘化地位,设置不合理,具体体现在:一是大多以选修课形式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不少学生只是为了凑学分,对人文课程是“选而不修”;二是课时较少,国外许多高校的医学人文教育贯穿医学教育全程[3],美国和德国医学人文教育课程占所有课程总学时的20%~25%,而我国大约只占总学时的8%左右,且以意识形态类课程为主,医学人文课程缺乏系统性和全程性;三是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目前,医学人文教育侧重于概念、原理的讲授,对于典型病例重视不够,对临床案例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挖掘不深,导致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较为空泛,同时对于医学生较为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如医患纠纷、卫生法学等内容涉及甚少,难以激发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医学人文课程大多被安排在医学生临床实习前,导致医学生重视度低。

2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实施医学人文教育的有效措施

我国医学人文教育无论从师生认知层面,还是从师资配备、学科建设、课程体系设置等现状看,都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医学发展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要改变现状,地方高校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普及医学人文教育,使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

2001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发布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把医德和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综合素质培养”[4]。新形势下只有具备良好医德的医生才能真正领会医学的目的不仅是医病,更是医人、医病、医心[5]。要改变目前以疾病为中心的临床教育模式,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地方高校必须下大力气普及医学人文教育,使全校师生认识到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地方医学院校高层领导,必须认识到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是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是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是体现医学本质和加快与国际医学教育接轨的保障[6]。必须从教育理论和临床实践中深刻领会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作用,从全球医学教育的视野树立大医学教育观,转变重技能、轻人文的教育观念,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弄清楚医学人文知识脉络与关键,科学建立医学人文课程体系[7]。作为地方高校教师,必须深入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展开调研,全面了解基层医院对医学生的技能要求和素质要求,摒弃“技术至上”观念,主动钻研人文学科的精髓,主动将人文精神培养引入课堂教学和日常管理中,让医学生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把医学生培养成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的人。地方高校领导和教师要统一思想,将医学人文教育提高到医学专业教育的高度,使学生认识到医学人文精神在医学教育和医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人文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正确价值观的培育。

2.2 拓宽医学人文教育途径,丰富医学人文教育教师资源

医学人文教育形式单一、教师资源短缺是目前影响医学人文教育教学质量和医学人文学科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面。要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必须拓宽医学人文教育途径,丰富医学人文教育教师资源。人文教育不能局限于校园、课本,要通过医学人文课程教学、人文环境的熏陶、实践等多种途径来传播医学人文知识。地方高校应将校园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医学专业教育和医学人文专题讲座中渗透医学人文知识,同时鼓励医学生在临床实习和社会实践中与患者面对面交流,培养医学人文精神。除了重视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性,地方高校还应重视教师本身具备的人文素养及其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因此,建立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是实施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保障。要丰富医学人文教育教师资源,地方高校首先要加强校内现有师资的培养,有计划地对人文社科类教师进行医学方面的培训,对医学专业教师进行医学人文知识方面的培训,选送优秀教师进修深造,完善教师知识结构,使其及时掌握医学人文方面的前沿知识;充分运用校外资源,如聘请具有较高人文修养和良好社会口碑的临床医生加入医学人文教育师资队伍,他们能联系医学实际进行医学人文知识讲解,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聘请拥有丰富医疗经验或长期参与医疗的社会知名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来校举办医学人文讲座,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

2.3 开展医学人文学科研究,构建科学的医学人文教育体系

学科研究水平是衡量地方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医学院校在加大医学学科建设力度的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医学人文学科建设是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是落实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心理与社会两个因素的需要[8],是培养当代优秀医务工作者的需要。开展医学人文学科研究,首先要明确医学人文教育目标,即理解“医乃仁术”的医学本质和医学人文的重要性,明确医师的职业责任、职业修养和依法行医的要求,培养学生应对当代医学面临的伦理、社会和法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处理患者的心理应激、医患沟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问题意识,创造能力及批判性思维,敬畏、关爱、呵护生命的人道主义情感与人文素质[9]。要实现医学人文教育目标,医学人文学科建设一定要与医学专业、社会行业和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将人文教育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构建科学的医学人文教育体系,使目前被边缘化的医学人文学科研究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

科学的医学人文教育体系涵盖人文课程的合理设置、人文教材的合理选择、人文知识的合理应用、人文教育的合理方式等。地方高校应考虑人文课程设置,根据2008年颁布的《中国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将与临床医学教育密切相关的心理学、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卫生事业管理等课程纳入必修课计划,同时将医学导论、医患沟通学、医学史等作为选修课开设;选用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权威教材,鼓励有经验的医学人文课程教师编写具有区域特色和专业特点的校本教材,同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医学人文课程的网络化建设,实现开放性教学;把医学人文学科教学内容改革作为提升医学人文教育水平的关键,注意分析、研究当前医学领域中的人文问题,使教学内容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逐步建立以社会问题为中心、跨学科的医学人文知识体系,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前瞻性和连贯性;探索医学人文教育方式方法,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医学人文教育,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分析具体案例,培养医学生敬业精神,可以病例演示、病案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进行基层医疗现状调研,使学生增长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及沟通、交流、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医学生人文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