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篮球运动防守中假动作的运用
2018-03-04王珏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500
王珏(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1、前言
防守是一支球队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现代篮球运动的进攻越来越犀利,进攻的手段越来越隐蔽、多样,这就给防守队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防守队员个人防守能力的强弱则成了整支球队防守体系稳固与否的重要因素,防守中假动作的合理运用可以完善个人防守技术,增强整支球队防守的攻击性,提高防守的成功率。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现在篮球中防守技战术的运用。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统计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假动作是攻方队员为隐蔽自己的真实意图,运用动作、节奏、位置、方向的变化等来迷惑对方,当防守者受骗后,突然改变上述的行动,达到破防守目的的一切行为。下面就防守中假动作的运用做出进一步分析。
3.1、防持球队员假动作的运用
球,是攻守双方争夺的焦点,持球队员可以直接投篮得分或突破和分球。恰当地运用一些防守假动作,将获得很好的效果。
3.1.1、位置变化阻击突破
位置变化阻击是有意放一个方向,再突然防守这个方向。如防底线突破,开始先放底线,站位于罚球区分位线的地方,给进攻者一个错觉,似乎底线可以通过,待持球者从底线突破时,立即快速移动堵死底线,这样可以阻止持球者运球突破,甚至会造成进攻者带球撞人,达到争取控制球权的目的,但是这一动作只限防底线突破时采用效果最佳,其它区域的防突破,一定要与同伴配合进行关门防守,才能采用这一防守假动作。
3.1.2、欲擒故纵防传球
防传球时要根据其位置和视线判断其传球意图,并积极阻挠,逼使传球者不能准确、顺利地传球。如在封断球时,故意把手放在腰的位置上,给传球者可以通过头上传球的错觉,待持球者从头上传球时,再突然伸出双臂把球断下,或者是防守者故意严密防守一侧,放松另一侧的防守,待持球者从这侧传球时,突然窜出断球,从达夺球反攻的目的。在完成这一动作时,防守者要及时判断持球者的传球时机和方向,同时调整好自己防防守的位置、距离和防守姿势。
3.1.3、诱人陷阱防运球
陷阱即是防守方在某处设立的夹击点,诱人即是诱导运球者进入夹击点。防运球时应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堵中路迫其向边、角运球。二是堵强手迫使其用弱手运球。因此在防守运球队员时,防守者应将视线集中在对手运球的手和球上,以身躯对着球的着地点,同时干扰其运球,迫使其用弱手运球,放松进入夹击区的防守路线,引诱对手进入夹击点,达到在夹击区形成以多防少,伺机抢断获取球权之目的。
3.1.4、加压防守防投篮
当攻方处于篮圈六米范围内接到球时,威胁很大,他可以直接投篮,也可以伺机突破和传球。因此,在防投篮时,要视其投篮的特点和习惯,熟悉对手投篮的习惯动作,积极抢占对手的投篮区,封锁其投篮点,在近球区加压防守破坏对手的投篮习惯动作,逼使对手离开他的投篮区和采用不习惯的动作投篮,以取得最佳防守效果。
3.2、对于防守中假动作的分类
实践中,防守中假动作的运用非常灵活、多样,我们以假动作实施的防守人数与进攻人数来进行分类。
3.2.1、一防一
一对一的防守可分为对有球队员的防守和对无球队员的防守。
对有球队员的防守包括防投篮、防突破、防分球。下面以防投篮为例加以说明。A持球,B防守,A运球加速摆脱B的防守半个身位,正想以投篮的假动作使正赶上来的B起跳,而B识破此假动作,以佯装起跳封盖的动作迷惑A,快步赶上重新获得防守位置,既使A丧失投篮机会,又使球成死球,防守成功。
对无球队员的防守主要是指位置上的抢占。A进攻,B防守,位置在0度角3分线附近,B故意放开底线一侧,且头转向有球侧,只以眼睛余光观察A,使A产生可以从底线插入的错觉,当A起动插入时,B突然移动,占据A要插入的路线,阻止其插入,甚至造成对方撞人。
3.2.2、一防二
一防二主要是指局部地区以少防多的情况。
例如A断球后与C快攻,这时后场只有防守队员B一人,A运球从中路快下,C从边路斜插接应,B这时必须以球为主,兼顾两头,B从中路上跨一步,假装封堵A的路线,迫使A分球给C,A分球后,B迅速向C后撤一步,伺机断球,即使不能断球,也可封堵C的路线,造成对方慌乱,为本方队员获得回防的时间。
3.2.3、多人集体防守
多人集体防守指的是防守假动作在集体防守战术上的运用。如B防守A,D防守C,A持球,B突然紧逼防守,迫使A背身运球,D也突然假装上前夹击,迫使A停球或分球,其他队员再伺机断球,当A要分球给C时,D迅速后撤伺机断球。
3.3、防守队员在比赛中运用假动作应具备的各项素质
3.3.1、心理素质是防守队员在比赛中运用假动作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
防守队员以假定的利益或破绽来迷惑对方,是要冒一定风险的,比赛中假动作的运用就是队员之间的斗智斗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就是队员之间心理素质的较量。
3.3.2、力量是任何一项运动的重要的基本素质,篮球运动更是如此
激烈的篮球比赛中,防守队员的假动作包含了许多突然起动、抢位卡位、快速变向、连续跳跃的技术动作,而这些技术动作的运用,都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力量素质,而且这种力量主要是指爆发性的快速力量。
3.3.3、速度“快”是现代篮球运动的一大特点,也是发展趋势。
防守队员假动作的运用就是利用假动作迷惑对方,再快速转为真动作,没有速度作保证,假动作是无法完成的。速度和力量是防守队员假动作运用是否成功的关键和基础。
3.3.4、柔韧性
掌握防守中假动作技术,并使之在激烈的对抗中灵活运用、成功完成,没有良好的柔韧性是绝对行不通的。动作幅度大才能使假动作更逼真,更能迷惑对手,在快速移动中或在空中连续完成几个动作才能使假动作更具实效,而这些都有赖于柔韧素质的更强。
3.4、防守队员假动作运用能力的提高必须注重以下能力的培养
要有良好的专项身体素质要掌握和运用好防守技术,完成防守任务,除上述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特别是防守的专项身体素质,即防守脚步要灵活,移动快速,手部干扰要积极。因为只有快速的移动、滑步,才能抢先,才能保证自己的身体平衡,才能抢占合理的防守位置,合理地利用规则,用手不断地干扰和破坏攻方进攻,以达到防守的最佳效果。
3.5、心理素质的提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5.1、自信心
强烈的自信心是完成假动作的先决条件。实战中,假动作的运用就是要使对方心理上出现疏忽、慌乱、迷惑,在动作判断上出现错觉,继而在技术动作上出现失误,达到成功防守的目的。如果防守队员本身就缺乏基本的自信心,那么合理、正确地运用假动作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对队员进行自信心的训练和指导。
3.5.2、正确的心理生物力学定势
心理生物力学定势是在紧张的运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易被人们发现但有助于获得最好成绩和保持成绩稳定的规律性。它是和情景印象运动印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防守时,假动作的运用以及根据对手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这一系列复杂的技术动作组合都是情景印象与运动印象结合的结果,因此,必须有意识地加强防守假动作的训练,使该动作技术与实战中的情景高度结合,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3.5.3、应变能力
假动作是为了迷惑对方,但有时候也会被对方识破,或者球场上会出现什么新的变化,这时就需要队员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应变与判断其实是紧密结合的,经验丰富的队员往往能够根据场上的情况,在瞬间就能准确判断,并且及时应变。
3.5.4、与其它技术相结合的能力
篮球比赛中的攻与守是对立统一的,防守中的假动作必须与其它技术,包括进攻技术相结合,才能真正显示出其防守的攻击性和威力,这些技术包括抢位、卡位、封盖、夹击、断球、快攻等。
3.5.5、集体配合能力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很强的运动,无论是进攻或是防守都应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在防守时,一名或几名队员利用假动作迷惑对方时,其他队员都应根据场上的实际情况做好准备,一旦假动作运用成功,有机可乘,则应及时主动的抓住战机。
3.6、防守中假动作在运用时应注意的几点
(1)防守假动作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篮球运动的任何战术都应根据己方与对方的实际情况而定,防守假动作的运用也不例外。
(2)把握时机,真假结合。运用时必须注意提高其成功率,防守时运用假动作要做到把握时机,果断出击,有真有假,真假结合。
(3)假动作要逼真,要有隐蔽性。一定要做得逼真,要有隐蔽性,要让对方觉得是你的真实战术意图的表达,不然不仅起不到防守的作用,而且还会成为防守的漏洞和破绽。
总之,运动员在防守中采取的正确果断的行动,源于对比赛情况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自对彼我双方周密的客观分析和思索。要使队员防守取得主动权和富有成效,在教学训练中必须重视和加强队员的战术意识培养,扩大队员视野范围,提高防守的预见性。这样,不仅能控制自己的对手,还能协助同伴,使每个人的防守行动符合集体的战术要求。当然凡在场上防守意识较强,有清醒的头脑和胆量,并具有预测和判断力的队员,都有强烈防守成功的愿望,都能用尽心机,在防守中随机应变,真真假假有的放矢,迷惑对手,让对手感到头痛和不适应,使自己取得场上的主动权,同时能经常地断到球、抢到球,并造成进攻队员犯规。防守中适当的运用假动作,可以赢得防守时间和空间上的主动,达到夺球反攻的目的。
4、结论
(1)假动作在防守中运用多,且水平越高,运用越多,越灵活,教练员和队员应予以重视。
(2)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防守假动作运用是否合理、成功的关键。
(3)防守中假动作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其它基本的防守技、战术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第四、防守假动作要做得逼真,要有隐蔽性,运用时应真假结合,灵活多变。
[1]《篮球》高教出版社修订版
[2]《篮球》杂志,1990年第6期,1991年第3期;
[3]《美国篮球防守训练全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年第1版
[4] 篮球比赛中的假动作[J].体育科技,1981年4期
[5] 美国篮球防守训练全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年第1版
[6] 篮球[M].高教出版社修订版
[7] 张全宁.篮球持球突破技术教学实践探讨[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