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万邦体育思想研究及其当代启示

2018-03-04李方方丁志强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3期
关键词:万邦校园体育

李方方 丁志强(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1、研究目的

民国时期的体育家多有海外留学经历,是近代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主力军,他们积极传播西方近代体育,促进了民族精神和国民体育意识的提升,促进了学校体育和现代教育的结合,推动了体育学科的发展。尤其是留学女性体育家的出现,对促进我国妇女体育运动发挥了巨大作用。方万邦作为我国近代著名的体育家,其体育思想对指导当代中国体育的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本文主要通过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读秀知识库、超星数字读书馆、民国图书资源库、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孔夫子旧书库、百度学术、谷歌学术、全国图书馆参考联盟等方式搜集方万邦相关的文献与书籍。

2.2、历史分析法: 以历史背景为原型,运用发展的眼光对方万邦体育思想进行深入分析,基于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对方万邦体育思想进行提炼。

3、方万邦体育思想的提炼

3.1、倡导“六化主义体育”

方万邦所倡导的“六化主义体育”指:“教育化的体育”、“科学化的体育”、“普遍化的体育”、“生活化的体育”、“自然化的体育”、“游戏化的体育”。“六化主义体育”是方万邦基于,使我国的体育走上“新途径”的美好愿景提出的。

“教育化的体育”被方万邦排在了六化之首,受到了方万邦的特别重视。他指出,“旧的体育,只注意身体的训练,而我们却要以全身的大肌肉活动为工具,而谋达到教育的目的,这更是体育教育化”。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对民权民生民族的认识训练;(2)要给予儿童宽松的空间;(3)实现体育和生活的有机融合;(4)坚持儿童本位理念;(5)依“身心一元论”为依据,对儿童开展身心协同训练,而非零星分割的训练;(6)体育训练要让人们朝着良好公民的方向发展,而非是大力士或士兵。

方万邦坚持今后的体育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化道路,他指出,与体育相关的人、事、物都必须具备科学性。具体来说就是,从事体育事业的人,必须对体育有科学的认识,具有科学的体育知识;进行体育研究,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尤其应注意对体育上实际问题的实验研究;体育的相关原理、方法、课程的编制、设备的计划、行政管理等都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

“体育即生活”,只有把体育融入生活才能取得终身体育的成效。方万邦说:“我国学校体育的失败,没有了解体育必须生活化也是主因之一,体育在人生的进程上,本是时时刻刻需要着的,更彻底的说,体育是生活的一方面,两者互相融合着而不能区分”。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教师课堂上短暂的传授,学生被动式接受的呆板的体育动作,而是需要教师从课堂内教学到课堂外的引导。

方万邦提出的“自然化的体育”,强调自然的动作、自然的方法、自然的环境。所谓动作的自然化,是指采用人类生活经验遗传下来的各种身体活动,如奔跑、投掷、跳跃、攀爬等,因为绝大部分体育项目的动作都是在这些动作的基础上重新编制和组合的。所谓方法的自然化,指在教学中要顾及到儿童的身心发展,采用适合儿童的教学方法。所谓环境的自然化,是指尽量进行在室外运动,享受“山巅林间的自由空旷”,感受“充分的日光,清澈的空气”,它们都是大自然对我们的馈赠,这种自然化的体育才是理想化的体育。

3.2、重视青年体育

方万邦将青年视为“国家的元气,社会的命脉”,正因对青年体育的重视,他特地编写了《青年体育》一书,在书中他将我国的青年体育与德意英法俄美日七国的青年体育做了对比,以世界发达国家的青年体育为原型,剖析了我国青年体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方万邦从两个方面解释了青年体育应该得到重视的原因:(1)国家层面:青年于国家、民族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复兴,是有赖于奋发有为艰苦卓绝的青年。无论国难怎样的严重,国家怎样的危险,民族怎样的衰弱,有了这样优秀青年肩起抗战建国与复兴民族的艰巨责任,便可以排除万难到达光明的彼岸;(2)人生层面:青年在人的一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青年是儿童和成人的桥梁,儿童能够得到成人的健全发展,是要靠青年时期的教育,而体育尤为此期教育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如果青年教育中缺少了体育,无疑的,他们便不能得到健全发展的目的,而且缺少了这种教育,更非其他教育方式所能够替代的。

4、方万邦体育思想对当代我国学校体育的启示

4.1、以教育性为基础,谋求体育多元属性的均衡发展

方万邦提出的“六化主义体育”,对当今的体育发展仍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体育具有多元属性,其中教育性是体育的根本属性。那么,要充分挖掘体育的教育性对人们的影响,可以学校体育为有效突破口。加强学校体育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加强教育的全员性,即开展全员学校运动会。学校运动会应该以全员参与为主要目标,而非少数体育特长生争夺奖牌的阵地;应该提高学校体育的参与性,而非竞技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a.学校应该制定正确的运动会宗旨,以增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保障全体学生的参与权为目标;b.加强对教师和学生思想上的引导,摒除仅盯奖牌的理念,发展全员体育热情。(2)加强教育的持续性,即开展家校携手联谊会。开展家校联谊,不仅可以让学生校内的体育校内练,还可以做到校内的体育家中练,由家长承担监督与教育职责,实现教育过程的持续性。同时,开展家校联谊,还可以促进家长对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监督,帮助学校发现不足,发掘适合全体学生的优秀体育课程。

通过在校期间学校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操练方法,为日后的体育锻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教育性为基础,谋求体育多元属性的均衡发展;探索体育的科学化发展,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科学的训练手段等来发展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以学校体育为例,应加强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科学化培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多组织体育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吸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2)多开展观摩课,增进体育教师间的交流和学习,(3)多组织体育教师集体备课,讨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商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将游戏融进科学的体育课堂中,多采用游戏化的项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教育性为基础,谋求体育多元属性的均衡发展;探索体育的自然化、普遍化、生活化;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以自然环境为原型,开发适合在群众中开展的体育运动,谋求体育参与人群和数量的最大化,最终实现体育的生活化。

4.2、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

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是对学生追求健康身体和卓绝精神的无形激励;优良的体育文化传承,是对学校追求学生本位制和体教结合的最好实践。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应以校园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为源头,融汇体育文化,加强青少年体育发展。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可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4.2.1、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文明建设

完备的体育设施是从事体育锻炼的基础和保障,但仅通过场馆建设等措施不足以彰显校园体育文化。就物质文明建设层面来讲,视觉冲击往往使人印象更加深刻,气派的体育场馆,绿茵的足球场,矫健的篮球少年,总会让人眼前一亮;当人们看到展览馆内陈列的一桩桩、一件件名人轶事、体育艺术品时,更会油然而生对体育的敬意。完善体育设施,提高体育参与品质,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对体育的热爱,逐渐由“要我锻炼”变成“我要锻炼”。增加体育的物质文明建设,除完善体育设施外,还可从以下多个方面开展,如校报定期开展以体育相关知识为主题的征文活动,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讲授他们对体育的认识,撰文过程中的积极思考会让他们对体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促进他们积极的参与体育;建设校园体育网站,宣传国内外和校园体育比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及时了解到最新鲜的体育新闻,开设学生交流通道,使得学生能够就任意一条体育新闻表达自己的看法;完善校内体育社团,体育社团是学生继体育课外又一个发展体育兴趣的场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作为支撑,学生在社团内可以更好的融入和坚持下去。加强青少年体育发展,就物质文明建设层面来讲,还有更多更有效的方法等待发掘。

4.2.2、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精神文明建设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体育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观念,依然残存在诸多人的思想意识中;学校体育课开课不足,体育教师边缘化等一系列不良现象,这些都无情的指出了体育从业者所处的尴尬境地。随着国家全民健身政策的出台,人们对体育有了更多的偏向,但对体育从业者的认识并没有明显改观。所以,加强体育精神文明建设,对发展青少年体育至关重要。

加强对青少年正确观念的引导,建立健康的校园文化,首先应端正师生对体育的认识,体育并非仅是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展现拳脚采用的手段,而是所有学生均可参与并获得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方式,通过学生亲身参与使他们真正了解体育,进而获得对体育的正确认识。

4.2.3、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制度文明建设

中国俗语云:“无规矩不成方圆”,公民因法律的约束,明白了哪些行为是非法行为,哪些是合法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懂得规避法律禁区,仅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行事。同样的,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因心智不成熟无需受到法律的约束,但这些并不表明他们无需遵守规则;相反,他们更加需要懂得遵守规则,在规章制度内行事的重要性,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拥有成熟的心智,才能适应未来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如意或不尽人意的事情。体育规则不仅具有严格的组织安排和纪律要求,同时还带有一些道德方面的约束,这样可以让学生养成相互帮助,严守纪律,不惧艰难困苦等的优良品质,其中的评级机制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比赛的成败与得失,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人生中的打击和磨难。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制度文明建设,发挥优良的体育文化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在建设发展体育文化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尽可能多地宣传健康地体育文化。

5、小结

方万邦作为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的著名体育教育家,毕生从事于体育事业,对我国近代体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著书立说,亲身施教,他对自然体育不遗余力地推广,使自然体育成为了我国三十年代流行的学校体育。就当今的体育发展来看,方万邦的体育思想仍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他对“六化主义体育”的倡导和青年体育的重视,仍可以被用来指导当今体育的发展。

[1]马卫平,周成,龙博,夏漫辉.民国体育家群体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5,2(51):114-125.

[2]方万邦.体育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3:227,228,230.

[3]常毅臣.方万邦体育思想及其当代诠释[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32(1):51-55.

[4]崔乐泉,罗时铭.中古体育思想史(近代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9.

[5]方万邦.青年体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6:5-9.

[6]程一辉,庄志勇,苏振南.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价值取向与建设性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7,28(3):91.

猜你喜欢

万邦校园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春疫
庆建国70周年
不辱使命为强我中华修船业不懈努力
——记舟山万邦永跃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