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生物化学微课建设及在教学中的运用
2018-03-04杨晓梅
杨晓梅,程 杉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00069)
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本科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内容比较抽象,专业性强,对于医学院一、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就是将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与各传统行业结合并创新。互联网平台教学资源丰富,包括微课、慕课等,这些在线教育对传统生物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1-3]。
由于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制作简便、资源容量小、传播形式多样和反馈及时等特点,便于引入教学实践。我们根据生物化学教学重点和难点制作微课,并将其应用于生物化学理论教学。我校要学习生物化学理论课的学生较多,包括长学制(“5+3”)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五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预防医学、中医学、护理学和康复医学等专业学生。学生基础有所差别,且来自不同班级,利用微课进行生物化学理论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 微课制作和发布
首先,选择微课知识点。根据生物化学教学大纲,由教学主任、课程负责人、教学秘书和高年资教师共同确定微课知识点。课程设计既要考虑学有余力的学生对知识的要求,也要兼顾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其次,制作微课教案和幻灯片。按照5~10分钟的微课时长,制作微课教案和幻灯片,包括知识点的导入、知识点的授课方式、具体知识点、不同知识点的比较和归纳总结等。以“痛风”这一部分内容为例,由于课时所限,原来的课件中主要讲述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由于产物尿酸增多会导致痛风,使用与次黄嘌呤结构相似的别嘌呤醇可以抑制尿酸的生成。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通过微课学习补充知识,比如,为什么男性痛风发病率比女性高?为什么王公贵族容易患病?别嘌呤醇是治疗痛风的一线药物吗?从而达到个性化学习目的。
最后,录制和发布微课。利用Office 2016等软件进行微课录制,建立专用的微信公众号与微信学习群,利用微信公众号和微信学习群发布微课,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完善。
2 将微课引入教学实践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可将内容涉及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微课引入教学实践,便于教师分层次细化教案,也便于学生预习和复习,使所有学生都有足够的学习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按照教学进度就下次授课内容提出问题,在课本基础上,利用微课等,让学生以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等主动学习方式预习授课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和观点[4-5]。
其次,课上教师在讲授重点和难点时引入相关微课,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并解决[6-7]。以“糖代谢”为例,由于学生课前观看了糖的有氧氧化、饥饿和糖尿病等方面的微课,一些对体重有自己的要求、不吃主食的学生了解到并不是只要机体处于空腹状态就会马上消耗脂肪,每餐应含有一定淀粉类食物,而且血糖对于大脑非常重要,同时,对于糖分解的基本步骤有一定了解。因此,课上教师可以有更多时间进行针对性教学,如血糖恒定的重要性?胰岛素为什么对于糖代谢如此重要?加深学生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最后,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利用微课和课件进行复习与拓展学习。之前,授课教师一般利用公共邮箱给学生提供授课幻灯片的PDF版,其内容难免单调,而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的微课生动形象、独立成章,便于学生进行课程预习和复习,弥补课件的不足。课后学生利用微信学习组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对于汉语不是母语的少数学生,他们可以反复观看相关微课,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
3 采用形成性评价方法
对于微课教学,可采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考核方式。形成性评价可以及时评估和反馈学生学习效果,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形成性评价主要利用微信学习群进行,教师根据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习题检测情况进行评价,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生物化学是医学院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学生学习基础与临床众多学科的基础。生物化学本科生教学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将微课引入教学实践,实现对不同层次、不同班级学生的互动教学,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主动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生物化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