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困境与出路
2018-03-04蔡立健宋迪涛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广西来宾546199
□蔡立健 宋迪涛(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广西 来宾 546199)
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需要被传承和发扬。然而在民族地区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如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一些传统思想和意识的束缚,因此,需要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加大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投入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职能,准确定位,强化本地传统文化意识,有机继承和发扬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引导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
1、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资源特征
1.1、多样性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的国家,各个少数民族都具有自己个性鲜明的民族特征,而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也不例外。我国少数民族众多,虽然人口比重较小但是地域分布比较广泛,因为生活的区域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的不同,风土人情有很大的区别,各个民族崇尚的体育运动形式和内容也各不相同,很是具有各自的民族特色,展现出了各个少数民族不一样的活力和风格,构成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多元化发展,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1.2、传承性
少数民族区域的传统体育活动有传承性的特点,在接受历史洗礼以后保存下来的少数民族,仍然保留了很多的优秀民族历史传统,如今保留下来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都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其发展和弘扬过程中,传承了我国少数民族优秀的文化内涵不仅反映出了我国少数民族区域人民群众的生活特点和我国传统的灿烂文化也折射出了我国少数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壮观,少数民族区域的传统体育活动具有传承性特点。
1.3、娱乐性
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运动一般都和少数民族的传统节目的联系十分紧密。在这样的传统节日庆典中,少数民族的人们通过表演形式的体育活动组成节日庆典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活动中单纯比赛竞技的内容比重较少,主要用于娱乐大众,丰富节日气氛,是广大少数民族区域人民群众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更多的乐趣。
1.4、健身性
体育活动包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都是以机体活动的方式进行的,它要求人们的身体直接参与体育活动中去,进行力量和技能的比拼,在这样的一个活动中,人的身体肌肉、关节以及机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都能够得到显著的增强。追溯体育活动的发展历史,体育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提高机体自身的能力以便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技能。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强健的体魄必不可少,随着社会的发展,生存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这些优秀的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都被很好的传承下来,成为广大群众增强体质的重要手段,成为中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途径之一。
1.5、区域性
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受到本区域的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在传统习俗的影响下,少数民族组织具有本区域特色的体育活动,其活动的形式以及活动的规则都因经济文化和民族性格特点的不同而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风格,形成了我国灿烂的多民族文化。
1.6、群众性
我国少数民族区域的传统体育活动所需要的场地以及器材都很简单,不需要特殊的器材以及场地,体育活动起来比较方便,从这个角度来说极易得到传承和发展,也更容易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进来。我国少数民族区域的传统体育活动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十分广泛和稳定的群众基础,其活动方式简单易行,并且能够显著提高身体机能,对于各年龄段的不同人群来说困难都不大,很适合广泛的传承和推广,具有群众性的特点。
2、民族区域高校体育资源开发面临的困境
2.1、对民族区域体育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在我国高中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高校体育教学活动长久以来都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包括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家长以及学生本身,尤其是一些没有体育相关专业的院校。基于这样的一个大背景,我国少数民族区域的高校体育开展更加困难,对于传统体育资源的挖掘还不够,在我国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流于形式,或者只是单纯的照搬西方的体育教学形式,没有体现出我国少数民族区域的传统体育文化,这对于我国灿烂多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也是十分不利的。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少数民族区域体育活动资源开发被大大的遏制,民族区域传统体育活动的课堂教育处在了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
2.2、民族区域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
在高考这个在中国人心中神圣一样的选拔考试面前,绝大多数科学文化知识较好或者一般的同学都会去选择普通高考的路,从而实现自己的大学梦。为了提高高考的成绩,绝对大部分的时间都会放在基础文化课上面。对于少数民族区域的学生们而言,更是如此,由于少数民族区域普遍比较偏远,经济水平还有于进一步的提高,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各区域普遍在实行人才战略,这样的话,学生的身体素质较以前有明显的下降,少数民族区域高校的学生对于传统体育传承更加有限。
2.3、少数民族区域传统体育教学的设施匮乏
由于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多数高校都会选择忽略少数民族区域传统体育的教学工作,因此,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面的教育投资较小。在硬件设施方面,为了更好的方便教学,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教育工作需要配备一些简单的辅助工具,然而高校的教育模式和条件基本上不允许,尤其是一些需要场地较大的体育运动,比如赛马、射箭等,出于场地以及安全的考虑,都会被舍弃。另外,对于传统体育专业的教师引进方面,目前各少数民族区域缺乏高素质的指导教师,导致高校传统体育的教师知识结构不够完善不能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知识面会变得狭窄,不能够很好的进行系统教学,不利于少数民族区域高校体育资源开发。
2.4、少数民族传统的约束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的偏远地区,虽然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这些少数民族聚居区域还存在一些传统的观念和思想,其中有些是不利于少数民族区域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会不同程度的破坏我国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在一些少数民族的特有文字、语言已经失传导致一些珍贵的历史文物上面的标记和文字不能被转换出来。还有部分地区依旧存在封建的家族观念,一些传统的体育活动只能传承给子女,不传外人,甚至传男不传女,这种情况会大大局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途径。
2.5、文化内涵被削弱
我国少数民族区域传统的体育文化中展现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信仰和精神特质,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传统的交通工具被汽车、摩托车等工具所取代,少数民族区域的传统体育文化慢慢失去原有的文化内涵。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少数民族区域的体育活动慢慢已经变成了商业化的表演项目,逐渐失去了原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意义,这种发展是一种畸形的发展,不利于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2.6、外来文化冲击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外来的体育文化正在强势的入侵我国传统的体育文化,不可否认的是外来的这些体育文化有其可以吸取的地方,被全球的广大人群所接受,如网球、篮球、足球等。这些项目具有最高的人群基础,也有系统的知识理念,与其不同的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被接受的范围就很有限。我国少数民族区域的传统体育较外来体育文化而言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审美性。因此,对于外来的体育文化我们要抱着批判的态度,引进和发展优秀体育文化,对于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也要注意保证传统质量的基础上有机的进行传承和发展。
3、少数民族地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3.1、准确定位,有机继承和发扬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技术的发达,人们对于特色的文化追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少数民族区域的特色体育文化如何脱颖而出,吸引大众的眼球至关重要。少数民族区域高校的传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加强对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挖掘和整理,准确定位本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对一些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活动运用各种的媒介进行宣传,鼓励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在创新的基础上再发展,有机的传承和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区域的传统体育文化。
3.2、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职能
政府应在少数民族区域的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弘扬过程中做好引导与扶持工作,为少数民族区域传统体育文化提供良好的建设环境,为其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目前政府的扶持主要集中在政治优惠政策制定这一层面,但是还没有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对其工作的开展缺乏系统的保护机制。为了更进一步的发挥政府的优势作用,政府应该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制建设,加大投入,并将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到本地文化的宣传中去。
3.3、强化本地传统文化意识
目前部分少数民族区域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意识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发展目光不够长远,只注重眼前的短暂利益。对于少数民族区域的人民区域需要进一步的强化传统文化意识,不能为了单纯的追求利益而忽略了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引导少数民族区域传统体育活动向一个光明的方向稳步发展。
3.4、引导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
对于少数民族区域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权益的维护,并严厉打击和惩处相关的涉事单位,坚决杜绝宰客、坑客现象的发生。明码标价,落实相关的监督检查措施,合理引导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为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用注重长远价值考虑的旅游文化观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使民族传统产业与其它产业一起发展。
3.5、加大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投入
将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引进高校的教学课程,加大教育投资,引进高素质的教学资源,构建一个系统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理论系统,推动少数民族体育的普及和提高,提高我国少数民族区域的传统体育文化的群众基础。
4、结语
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需要被传承和发扬。然而在民族地区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如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一些传统思想和意识的束缚,因此,需要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加大高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投入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职能,准确定位,强化本地传统文化意识,有机继承和发扬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引导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秀芳,胡宏.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对民族心理的调适及其途径[J].贵州体育科技,2007(02).
[2]安斗,周跃,杨皓,刘宏.昭通市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资源开发研究[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5).
[3]王占峰,何海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校园传承的选择与适应[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