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心词牌《水调歌头》“句有定字”的陷阱

2018-03-03史淑鹏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下片词牌甲乙

史淑鹏

高三语文涉及“词”句补充选择题型,对学生语文能力要求很高,尤其是要求学生对“词”的知识有系统而深刻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按照传统的“同一词牌,句有定字”的规律解题有很大问题,或者说“词有定句,句有定字”不能一概而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下面笔者以《水调歌头》为例针对“句有定字”进行解读,借此提高学生对“词”句选择的精准度。

例题:阅读南宋词人杨炎正的《水调歌头》,完成下列试题: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甲),特上最高楼(乙)。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丙,丁。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丙、丁处应填的句子是( )

A.越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

B.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C.倦游欲去江上,手中橘千头。

D.与君邂逅,相逐飞步碧山头。

学生通过观察题目,调动比如词句、词牌、诗人等信息储备,初步了解试题。但是却很难做出选择,除非背诵过这首词。若是根据词“断句有韵”理解,A选项押平韵,BCD也押平韵且韵脚相同,也难区分。这时很多学生自然会联想到非常熟悉的一首词——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按照这个词牌,再按照“词有定句,句有定数”的方法推敲(相同位置的“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分别是四个字、七个字),学生立刻排除了BC选项。然而,答案却在BC选项中。

为什么“词有定句,句有定字”这一规律在同一词牌中会发生变化?在学习晏殊词时不难发现,晏殊曾对《破阵子》词牌在内容上做了创新,那么不同词人在“句有定字”上亦会尝试用不同的字数来表情达意。笔者在百度百科《水调歌头》的解释中确实提到了像“丙丁”位置有6、5字与4、7字之分,仅仅一笔带过,别无其他解释。那么同“丙丁”位置相对的上片“甲乙”位置又是如何体现“6、5”和“4、7”字之分且是否还有其他情况?为了查找端倪,我特别翻阅查找360余首《水调歌头》,通过比较,在词上下片“甲乙”“丙丁”相应固定位置,发现以下五种主要类型。

一、上片6、5字,下片4、7 字

苏轼《水调歌头》文字与字数对应如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甲),今夕是何年(乙)。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丙),何事长向别时圆(丁)?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5。/6,5。/6,6,5。/6,5。/3,3,3/4,7?/6,6,5/5,5。

另外,宋代黄庭坚《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朱敦儒《水调歌头·和董弥大中秋》等皆为此类。

二、上片4、7字,下片6、5字

朱熹《水调歌头·次袁仲机韵》:

长记与君别,丹凤九重城。归来故里(甲),愁思怅惘渺难平(乙)。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烟艇,一笑俯空明。有酒径须醉,无事莫关情。

寻竹去,疏竹外,一支横。与君吟弄风月(丙),端不负平生(丁)。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许,争肯换浮名。只恐卖山隐,却要炼丹成。

我们发现上词甲乙处为4、7字。丙丁处为6、5字。

再如宋苏舜钦《水调歌头·沧浪亭》、辛弃疾《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支堂》、葛长庚《水调歌头·咏茶》等也属此类。

三、上片6、5字,下片6、5字

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甲),特上最高楼(乙)。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丙),空白一分头(丁)。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再如宋代姜夔《水调歌头·富览亭永嘉作》、张孝祥《水调歌头·泛湘江》、刘克庄《水调歌头·癸卯中秋作》、叶梦得《水调歌头·湖光亭落成》、刘辰翁《水调歌头·中秋占口》、金朝元好问《水调歌头·赋三门津》,还有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等也是如此。

四、上片4、7字,下片4、7字

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江水侵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甲),何处空翠渺烟霏(乙)。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达。人生如寄(丙),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语文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再如宋代贺铸《水调歌头·台城游》、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陆游《水调歌头·多景楼》、宋代毛滂《水调歌头·拟饶州法曹掾作》等也是如此。

五、上片6、5字,下片4、4、5字

张孝祥《水调歌头·和庞佑父》:

血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甲),吹角古城楼(乙)。胡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丙),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丁)。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从以上五种类型中不难发现,在《水调歌头》中除“甲乙”“丙丁”位置外,其他词句基本符合“句有定字、句有定数”的规律,但“甲乙丙丁”处“6、5”“4、7”字的变化有一定规律,尤其第五种类型明显跳出了6、5字和4、7字的变化规律,且变化性很大。而命题人却偏偏抓住这一知识点进行考查。

如此,《水调歌头》这一词牌的“句有定字”规律在实际运用中把握并作为解题依据应当小心,诗词的学习不能就词谈词,词人的个性、成就都是解决具体题型的关键因素。其实,解决上文例题的关键是从诗词最基本的要素“内容”上入手,上片登楼舒卷江山图画,下片感慨报国无路、老之将至,再比较答案四个选项,词的主题围绕江山报国,非B选项莫属。此题,命题者就是特意在学生特别熟悉苏轼的《水调歌头》的经验上下了圈套,结果很多学生中招。

任何一首词都有共性也有个性,对于此类题型,学习者既要考虑题目、词人等因素,又不能忽略词牌、押韵、定句定字等特征,还要明白词的具体内容是解读鉴赏词最根本的依据,而将命题者提供的信息链接已掌握的知识,进而发现具体题目的考查规律又是取胜的关键。考题要牢记:考题一定是有规律可循的,但绝不是单一性识记知识的迁移。

事实上,词的特征是在诗词研究中根据词的特点归纳概括所得,那么不同词人在词的创作上有共性规律,也有个性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既能“舉一隅而以三隅反”又能“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符合规律又超出规律,这才是宋词这一璀璨的艺术瑰宝至今经久不衰、让后人孜孜学习的魅力所在。

作者单位: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221143)endprint

猜你喜欢

下片词牌甲乙
《迎春乐》词调研究
《针灸甲乙经》治疗胃肠病取穴特色探析
光伏玻璃冷端下片机组创新改造
住进词牌里
住进词牌里
慨叹虞姬悲怆,遥望念奴倾城——细数历史烟云里的词牌故事
春光好
虞美人
有趣的“换钱”游戏
甲乙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