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专科医院感染防控策略研究进展▲
2018-03-03陈桂英覃迪生文学锦
陈桂英 覃迪生 文学锦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南宁市 530021)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1]。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口腔诊疗涉及的患者包括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口腔操作多为侵入性操作,容易接触患者飞沫、体液和血液[2]。由于口腔诊疗的特殊性,口腔专科医院的医院感染不仅发生于住院患者,门诊患者也会出现。医院感染不仅关系患者安全,而且已经成为了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医院日常工作中,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与完善的控制体系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口腔专科医院感染控制的现状,探索研究口腔专科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和防控策略。
1 口腔专科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流行包括三大因素: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口腔医院感染的传播较为复杂,由患者、医护人员、医疗设备、就诊环境4个方面共同构成,其中患者和医务人员既可以是传染源也可以是易感人群,传播途径则有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和医源性传播等[3]。
1.1 患者 口腔诊疗操作会使患者唾液、血液、体液暴露漂浮、飞溅,极易通过这些介质传播结核、HBV、HCV、HIV等传染性疾病,造成患者与患者之间、患者与医务人员的相互交叉感染[4]。
1.2 医务人员 部分医护人员缺乏医院感染的防护意识,无菌观念和消毒灭菌意识薄弱,不遵守口腔消毒隔离制度,日常工作处于被动执行医院规章制度的状态,诊疗操作过程中不够重视手卫生,在诊治患者前后、两患者之间不注意洗手,或洗手流于形式,或手触摸污染区后继续诊治,导致交叉感染[5]。因此,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6]。医护人员必须养成洗手的习惯,每次操作前后均需严格遵循国际通用的六步洗手法进行洗手[7]。
1.3 医疗设备 口腔综合治疗椅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设备之一[8],其污染来源包括牙科手机和水、气管道系统[9]。使用牙科手机对牙体、颌骨进行切割后,容易沾染患者血液、唾液和牙体组织碎屑。涡轮手机在停止转动的瞬间,机头部位呈负压状态,可导致机头附近的污物回吸入手机内部,促使微生物定植于机内死角,增加消毒灭菌的难度;再次使用时,回吸的物质则可随机内水、气流再次进入患者口中,造成交叉感染[10]。口腔供水线路直径小,管内液体流动缓慢且间歇停滞,导致管内侧易形成坚固的生物膜。口腔供水流经生物膜时,可携带膜内脱落的细菌,导致口腔供水污染[11]。口腔科使用的医疗器械和材料众多,接触血液和唾液频繁,诊疗环境、医疗器械、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易污染,且比较严重,从而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医院感染。与综合性医院不同,口腔专科医院产生的医疗废弃物包含大量形态各异的钻针、拔髓针、扩大锉、注射器针头等锐利小器械[12]。残留患者血液 、唾液及伤口渗出物的棉球、小纸捻、牙胶、纱布等各种敷料,如果处理不当,易成为乙型、丙型肝炎及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媒介,造成交叉感染或二次污染。
1.4 就诊环境 口腔诊疗使用牙科高速手机、超声洁治器时,患者口腔内唾液、血液混合诊疗用水后汽化雾化成飞沫和气溶胶,此类空气传播的物质可扩散至少0.46 m,漂浮于空气中,污染诊室空气和物体表面,或黏附于颌面部黏膜、破损的皮肤进入患者和医务人员体内。此外,各类消毒剂、麻醉药品等挥发气体也是污染就诊环境的重要来源。
2 口腔专科医院感染的防控策略
根据口腔专科医院感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的特点,制定合理规范的防控策略,是有效减少和避免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2.1 构建完善健全的医院感染管理架构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负责医院感染防控管理的职能部门。各科室组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分别配置手卫生、消毒隔离、职业防护、医疗废弃物管理等各专项工作负责人;形成由医院-职能部门-科室组成的三级医院感染管理模式,逐级管理,层层把关,将医院感染管理落到实处,覆盖医院所有医务人员。
2.2 完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并认真履行各项职责。逐步修订和制订适合口腔专科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规范;制订和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应急程序与措施;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组织实施感染控制工作。
2.3 加强培训,提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 为提高口腔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由院级、科级分别定期组织消毒知识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尤其注重对实习生、研究生、进修生、新入职人员等年轻口腔医务工作者的岗前培训[13]。院级培训要全面、系统;科级培训要有针对性,医师和护士的培训注重无菌操作知识、消毒灭菌常识及监测,工人培训注重环境清洁、消毒剂使用、洗手和医疗废弃物分类收集等基本知识。各科每月对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质量自查,形成自查报告,提出改进措施,下个月汇报整改情况,促使院内每个医务人员能自觉认真地落实操作规范,确保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安全、有效地进行。
2.4 控制感染源,从源头上切断医院感染的发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已经认识到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对身体健康的严重威胁。医院内部更应重视对患者、医务人员传染性疾病的监控和管理,从源头上切断医院感染的发生[14-15]。逐渐推广传染性疾病的筛查制度,在门诊、病房的侵入性操作前,对患者进行乙肝、丙肝、梅毒、HIV的筛查,及时向上级部门上报筛查结果,制定控制措施。如患者携带传染性疾病,需单独隔离操作,所用医疗物品需经特殊处置,不可与其他医疗废弃物混合放置。
2.5 加强诊疗环境、设备、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 按规范要求建立布局合理、洁净程度恰当的诊室、手术室、消毒灭菌室。诊室内牙科综合治疗椅与边柜间隔合理,防止飞沫喷溅。诊室定期开窗通风、消毒剂清洁擦拭诊疗台、消毒液拖地面。患者和医务人员有可能接触到的牙科诊疗椅的位置,均需铺设或粘贴一次性覆盖物,并保证水、体液等物质不会透过覆盖物污染操作台表面,如果污染,必须在诊疗操作结束后立刻清洁[16]。牙科高速手机、手术器械、牙科小器械等循环利用物品使用结束后,应立即冲洗污渍,分类管理,密闭转运至消毒供应中心统一清洗、保养、单独密闭包装,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检测合格后统一送达各个科室[17]。消毒灭菌人员须经过正规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医务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做到一人一机一灭菌。由于口腔诊疗椅的供水管道内易形成坚固生物膜,管路内冲洗是减少管路污染的重要手段。每次治疗前、后均需及时空转手机出水清洗管腔,经济条件允许时可配备管腔防回吸装置或购置防回吸牙科手机。
医疗废弃物需分类管理,集中放置,严禁混放,尤其是感染性废物和医疗利器需单独放置、封口并有明显标识[18]。各科室均设置污物处理间,全院污物由专人密闭式转移至固定地点,统一存放,集中销毁,防止医疗废弃物的泄露、流失和扩散。
2.6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制定完善的临床无菌操作规范流程,细化诊疗活动中各个细节,要求所有医务人员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培养良好的无菌观念,做好洁污分离,有效防止医院感染。诊疗开始前仔细检查和核对器械、敷料的灭菌日期及有效期,检查无菌物品包装和存放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需及时更换合格物品才能开始操作。诊疗前认真洗手,做好个人防护,穿戴隔离衣、口罩、帽子、护目镜、手套等防护用品。诊疗过程中医生、配合护士均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拆封无菌用品和传递器械要规范,手套有破损及隔离衣、器械疑污染或已污染时必须立即更换。诊治过程中避免戴着污染手套去拿无菌物品。治疗前尽量准备好所用材料和器械,如需额外添置无菌用品,需由巡回护士以无污染的方式提供。治疗后需及时收集和整理所用物品,不可让携带污物的器械、辅料等长期暴露于空气中而污染诊疗环境。医护人员需再次洗手、干手,两例患者之间洗手、更换手套。全面推行“四手操作”,确保医生能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19]。
2.7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医院内耐药菌的产生 在住院患者中,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住院患者尤其是老人、儿童孕妇等人群,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易感人群。多重耐药菌一旦产生,在人群聚集的住院病区传播迅速,极易产生暴发流行。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产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根本原因。常见多重耐药菌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20]、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多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等。为防止多耐药细菌的产生,需对患者全身情况、临床症状、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证,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抗生素的错误使用和过度使用。
医院感染的防控不仅与患者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也是保护医务人员健康、避免发生医源性感染的重要途径。口腔专科医院感染的感染源和途径较为特殊,需对此做出有针对性的措施,通过三级防控体系落实各项措施[21],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蔡 虻,刘聚源.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最佳临床实践新进展[J].中国临床医生,2016,44(4):1-5.
[2] 丁建勇,叶先智,郭 怡,等.门诊口腔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21):5026-5029.
[3] 林 琳.口腔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的现状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2017,2(27):75,80.
[4] 董 刚.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预防与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9):157-158.
[5] 隋洪志,张丽红,孙铭楠.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隐患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8):63-65.
[6] 邵 倩,王莉蓉,王文梅,等.口腔专科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干预效果[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6):412-415.
[7] 罗立安,朱春花.外科医师术前六步洗手法培训前后效果观察[J].首都医药,2014,(6):28.
[8] 郑司鹏.乌鲁木齐地区口腔医疗资源及口腔综合治疗椅水路细菌污染状况调查与评价[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7.
[9] 陈晓春,柯雪梅,徐平平,等.口腔综合治疗台的高速手机和三用气枪细菌污染调查[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8):3240-3241.
[10] 黄 萍,廖瑞珍,曾翔舒,等.口腔科手机使用后的清洗与消毒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1):812-813.
[11] 倪玲美,廖 丹,王 芳,等.医院牙科综合治疗台水路微生物污染和感染防控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4):636-640.
[12] 石艳燕.口腔医院消毒供应室小器械锐器伤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6):3578.
[13] 郭三兰,李 倩,尹作姣,等.系统医院感染培训对口腔专业研究生职业暴露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7,32(21):80-82.
[14] 丁建芬,邱 娟,沈曙铭.北京大学口腔医院9年间患者HIV抗体筛查情况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6,25(1):97-100.
[15] 辛鹏举,刘翠梅,丁建芬,等.口腔医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的主动筛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12):1264-1265.
[16] 朱 琳.规范医疗复用器械清洗制度防止医院感染[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2,4(4):253-255.
[17] 胡国庆.新标准对医疗机构消毒灭菌的新要求[J].华西医学,2018,33(3):253-258.
[18] 梁学娟.口腔诊疗室的医疗废物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1,8(8):127.
[19] 苏晓红.四手操作技术在口腔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137-139.
[20] 张伟娜,杨 菁,廖贵清,等.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患者细菌耐药监测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5,9(6):39-42.
[21] 刘翠梅,李莉莉,程 勇,等.中国口腔专业感控3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9):71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