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学院中方合作院校支撑能力初探

2018-03-03

关键词:孔子汉语学院

俞 苏 洋

(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9)

为提升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力和适应世界各国汉语学习的需求,孔子学院以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在全球范围落地生根,实现了令人瞩目的跨越式发展,截至2017年底,全球共有146个国家(地区)建有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1]。2015年10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伦敦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时指出,孔子学院是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作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为世界各国民众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推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文交流、促进多元多彩的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

经过十余年的积累,孔子学院由“从无到有”到“从有到强”,在布局上不断优化;由关注开设班次、课程、注册学员数目等量化指标的增长到追求语言教学和文化推广质量的提升,在办学上不断创新;由“规模化”到“本土化”,在中外合作办学中互学互鉴、互利共赢。随着汉语学习需求和文化交流热情的持续高涨,对孔子学院的管理水平、办学质量、本土化程度和社会影响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孔子学院的建设步入了提质增效、内涵发展的关键阶段。中方合作院校作为孔子学院建设的主力军,承担着办好孔子学院、切实发挥其职能作用的关键责任,其支撑能力深刻影响着孔子学院的整体发展质量。2015年12月6日,在第十届孔子学院大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首次提出“加强院校支撑能力建设”[3]。2017年,“大力加强中方合作院校支撑能力建设”作为“办好孔子学院”的重点工作写入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4]。

目前,海内外关于孔子学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孔子学院的影响力和自身建设与发展等方面[5],对于中方合作院校的支撑能力仍缺乏系统的研究成果。刁俊等将中方合作院校在孔子学院建设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概括为七个方面:建立联络沟通机制、制定相关规划及规章制度、选拔培养优秀外派人才、执行相关项目、做好相关研究、搭建公共交流平台、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理遇到的问题和困难[6]。张晓慧将中方合作院校的支撑能力分为人力、物力和智力支撑,其中,人力支撑能力包括提供合格的外派人员团队,物力支撑能力包括为孔子学院研制开发的汉语教材和其他教学产品,智力支撑能力包括开展信息调研、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7]。李凡等以所在大学为案例,从制度保障、人员输出、“请进来”和“走出去”项目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总结了加强中方合作院校支撑能力建设的经验,探讨了提升高校国际化水平、推进孔子学院建设的双赢路径[8-9]。

本文基于中方合作院校在孔子学院建设方面积累的大量经验,从中方合作院校与孔子学院的作用关系出发,归纳和分析了孔子学院中方合作院校在组织、体制、资源和品牌四个方面的支撑能力现状,并探索了加强中方合作院校支撑能力建设的路径。

一、国内高校与孔子学院的作用关系

孔子学院(课堂)是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其主要职能包括开展汉语教学、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培训汉语教师,提供中国教育、文化、经济及社会等信息咨询,开展当代中国研究等。孔子学院中方合作机构目前有高等院校、中学、政府部门和企业四类机构,其中高校占90%以上。据统计,全国共有200余所高校承办了500余所孔子学院,其中60余所高校承办了3所以上的孔子学院,还有约20所高校承办了独立孔子课堂[1],可见,高校是孔子学院建设的核心力量。

依托国内高校建设孔子学院,一方面将其纳入现有的高校体系之中,借助高校的资源和影响力开展汉语教学、文化交流与学术研究活动,不仅权威性和专业性得以保证,更减少了投入压力[10];另一方面使孔子学院在定位、管理和学术上保持相对独立性。与此同时,孔子学院为高校推进国际化战略提供了平台,加速了高校师资、课程、学生和管理的国际化进程[11],更成为高校提升海外影响力、拓宽海外合作资源的重要渠道。

依托国内高校合作办学的模式也存在制约孔子学院发展的因素。一是高校在设计和推进孔子学院项目时多基于自身办学理念和发展诉求,无法代表与展现国家的对外文化政策[10]。二是高校为非营利性机构,资金配套上主要依赖于孔子学院总部支持,管理理念上对于机构市场化运作等比较陌生。

作为孔子学院主要中方合作机构,高校承担着与外方合作办好孔子学院、为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向世界各国人民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重要职责,进一步明确其在孔子学院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优势,规避制约因素,对于孔子学院提质增效、实现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方合作院校支撑能力建设的内涵与现状

基于孔子学院的主要职能和办学模式,结合高校孔子学院建设经验,可将孔子学院中方合作院校的支撑能力划分为组织支撑、体制支撑、资源支撑和品牌支撑能力,四大支撑能力相联相生、相辅相成。组织支撑,是指将孔子学院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成立专门管理机构或指派专人管理孔子学院工作,并与外方承办机构及所在地区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同时与孔子学院总部、外方承办机构形成良性沟通;体制支撑,是指对孔子学院的发展有科学的规划,形成了与孔子学院工作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建立了孔子学院重大决策与日常管理的体制机制以及办学质量监督与评估机制;资源支撑,是指能培养和提供一支高水平的外派人员队伍,能够开发权威性、本土化的汉语教材,进行高水平的孔子学院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开展高质量的教学与文化项目,并且能够提供资金支持;品牌支撑,是指明确了孔子学院定位,不仅对孔子学院形象进行了正面塑造,而且对孔子学院品牌进行了有效管理和推广。

伴随着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中方合作院校的支撑能力总体而言不断提升。对于孔子学院承办工作的热情和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相继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部分高校制定了鼓励学校干部、教师参与孔子学院建设的相关政策;督促各孔子学院出台人事、财务和教学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师资培养和选拔机制逐步成熟,多语种汉语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辅助产品持续涌现;孔子学院建设案例和理论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中方合作院校在支撑孔子学院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问题。

首先,在组织支撑方面,存在“为建而建、前热后冷”的现象,将孔子学院数量或项目单纯作为国际化程度指标,未能与学校整体发展有机融合,在申办、筹建阶段对孔子学院工作的重视程度较高,一旦孔子学院工作步入正轨,热情和关注逐渐消退,各方面投入也有所减少,对于孔子学院后期的运行状况缺乏监管。在孔子学院运行过程中存在“沟通不畅、合作不力”现象,孔子学院总部、中方合作院校和外方承办机构三方信息不对称,权责分工不够明确,利益诉求也有待磨合[12]。而且,孔子学院在海外设立和运营,中方合作机构在组织和协调中面临更多的困难。

其次,在体制支撑方面,孔子学院的规划、管理和评估体制仍不够规范、个性化不足、不能满足孔子学院发展需求[12],高校在体制设计中存在“一刀切”现象,对于不同孔子学院,运用单一的方式进行规划和管理,没有形成适应不同合作对象、类型和阶段的差异性发展策略[6]。管理存在“慢一拍”现象,不管是中方合作院校本部还是孔子学院,规划、管理和评估等各项制度的建立、政策的出台常常滞后于孔子学院事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孔子学院建设发展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

再次,在资源支撑方面,没有形成规模培养的专职师资队伍,人员整体流动性较大,没有建立充分调动干部、教师参与孔子学院建设积极性的长效机制,存在“选派难”的问题;现有教材品种单一、内容滞后、质量参差不齐[12],缺乏开发本土化教材的能力和积极性,且教材开发周期长,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学习需求;高校对孔子学院的相关调研缺乏连续性,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成果用以指导实践[7];缺乏对孔子学院本土化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文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创新不足且趋于表面化;资金主要依赖于孔子学院总部投入的启动经费和项目经费。

最后,在品牌支撑方面,存在定位不明确的现象,中方合作院校对于孔子学院的文化推广职能和外交意义、国家汉语国际推广整体规划缺乏清晰的认识;存在被动营销的现象,中方合作院校没有主动塑造孔子学院形象和提升孔子学院影响力的强烈意识。

三、加强中方合作院校支撑能力建设的建议

中方合作院校在孔子学院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孔子学院的发展,为了适应孔子学院的高速高质发展,一方面,孔子学院总部应不断加强督导,建立评估体系,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另一方面,中方合作院校更应自觉从问题出发,加强组织支撑、体制支撑、资源支撑和品牌支撑四大支撑能力建设。

(一)强化责任,深化合作,加强组织支撑

为保障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中方合作院校须充分明确办学主体责任,不仅应在现任领导班子中形成共识,更应把孔子学院建设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与学校各项事业实现有机结合,保证孔子学院政策的延续性,对所承办的孔子学院做到设立前“热”,设立后更“热”,真正将孔子学院作为自己的海外学院来办。

为充分发挥合作办学的优势,实现互利共赢,中方合作院校应提升组织能力,与外方机构明确权责分工,协调利益诉求,建立与孔子学院总部和外方承办机构三方长期、稳定、多层次的沟通协商机制,避免信息不对称;在保证自身话语权的同时,积极实施本土化战略,充分调动外方承办机构的积极性;以共建孔子学院为契机,拓展双方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关系。

(二)注重过程,着眼个性,加强体制支撑

孔子学院从初设到上升发展再到稳步运行的各个阶段都需要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驾护航。中方合作院校应对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困难和挑战进行科学预判,与外事、组织、人事、财务和宣传等各部门共同研究和制定孔子学院工作相关管理制度,使孔子学院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在日常运行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管理制度,在形成科学的规划和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及时建立孔子学院定期评估和实时跟踪机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优化孔子学院发展策略。

孔子学院受实际需求和资源的影响,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模式,需要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中方合作机构应对孔子学院所在国、所在机构展开充分调研,与外方承办机构共同协商,明确各孔子学院的发展定位和策略,因地制宜地制定人事、财务、教学和文化活动管理等制度,力争实现“一院一策”。

(三)取长补短,把好“五关”,加强资源支撑

中方合作院校所提供的人力、物力、智力和财力资源直接影响孔子学院的办学质量与层次,为了使孔子学院充分发挥汉语教学、文化传播、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等重要功能,中方合作院校应挖掘和整合优势资源,把好人员、教材、研究、项目和经费“五关”。

一是把好人员关,选派适合岗位的具有良好思想政治觉悟、德才兼备的优秀人员;加强本土化的教学方法以及文化素养和外交能力的培养;对外派人员的工作进行实时跟踪和严格考核;提高外派人员在派出期间的薪酬待遇,将参与孔子学院建设经历作为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的有利因素,解除外派人员的后顾之忧,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参与孔子学院建设,培养一支相对稳定的专职师资队伍。

二是把好教材关,加快相关学科体系建设,提升汉语教材和文化读物的开发水平与开发速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具有时代精神和实践意义的数字化教材与读物;与外方承办机构积极合作,从当地语言习惯和汉语水平出发,联合编写本土汉语教材。

三是把好研究关,加强本土化教学方法的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文化传播战略研究,尤其是传播内容和形式研究,提高孔子学院项目质量;加强孔子学院理论和实践研究,开展国别、区域专题调研,为孔子学院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四是把好项目关,提高开展文化活动的水平,打造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更讲好当代中国故事的精品文化项目;开发更多“走出去”和“引进来”项目,加强中外学校人员、学科和科研的交流;结合两地、两校需求和资源,在孔子学院总部常规项目的基础上,开发独具特色的深度文化交流项目。

五是把好经费关,有效监督孔子学院总部经费专款专用和外方配套资金的及时投入,保证资金使用效益,同时,积极寻求中资企业等社会资本合作,推动资金来源多元化,增强孔子学院自我造血能力。

(四)明确定位,主动出击,加强品牌支撑

中方合作院校应深刻认识到作为汉语和中国文化推广者的重要使命,进一步明确孔子学院的定位和职能。孔子学院不仅是展示高校办学理念的窗口,更是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平台。这并不意味着降低办学自主性和中立性,而是增强对孔子学院品牌塑造和管理的重视,用质量说话,从人员、管理到项目展现出真实的多彩的当代中国风貌。此外,建立舆情预警研判和应急处理机制,增强应对可能出现的对孔子学院误读或抹黑行为的能力,对孔子学院品牌形象进行主动管理。

中方合作院校还应积极主动推广孔子学院品牌,坚持本土化战略,争取当地中资机构、华人社区的支持,增进与当地教育、文化、对外交流主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社会机构的合作,融入体系,深入社区,使孔子学院不再是外来机构,而成为当地文化社会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组织者,在本土化进程中增强吸引力,提升影响力。

总之,中方合作院校在孔子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将在未来提质增效的进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中方合作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应对困难挑战,不断加强组织、体制、资源和品牌支撑建设,从而全面提升孔子学院的管理水平、办学质量、本土化程度和社会影响力,为中华语言文化“走出去”做出更大的贡献。

[1] 孔子学院官网.关于孔子学院/课堂.[2018-06-12]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

[2] 新华网.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 习近平:孔子学院是认识中国的重要平台[EB/OL].[2018-06-12].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15-10/23/c_134742285.htm.

[3] 新华网.刘延东:适应需求融合发展 为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EB/OL].[2018-06-12].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06/c_1117370532.htm.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2018-06-10].http://www.ndrc.gov.cn/fzgggz/fzgh/ghwb/gjjgh/201705/t20170511_847116.html

[5] 安然,魏先鹏,许萌萌,等.海内外对孔子学院研究的现状分析[J].学术研究,2014(11):129-136.

[6] 刁俊,刘文燕.中方合作院校在孔子学院发展中的作用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69-170.

[7] 张晓慧.论中国大学对孔子学院发展的支撑能力建设[J].国际汉语教育,2017,2(3):5-9.

[8] 李凡,安然,高航.加强中方院校支撑能力,促进孔子学院持续发展——以大连外国语大学为案例分析[J].国际汉语教育,2017(3):21-24.

[9] 徐丽华,包亮.整合优势资源 构建支撑能力 探索双赢之路——以浙江师范大学为案例分析[J].国际汉语教育,2017(3):25-28.

[10] 周志刚,乔章凤.海外孔子学院合作办学模式探析[J].江苏高教,2008(5):32-35.

[11] 严晓鹏.孔子学院与我国高校国际化进程:影响途径与行动策略——基于资源依赖的视角[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3):36-41.

[12] 李佳晔.孔子学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孔子汉语学院
学汉语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