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返本开新与中国美学传统的四个面向

2018-03-03

关键词:美感美学美的

李 咏 吟

(浙江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8)

一、生活传统与面向现实生命创造的美学

如何理解中国美学的传统?从大量的中国美学史著述来看,有的偏重生活美学的研究,有的偏重自然美学的研究,有的偏重艺术美学的研究,有的偏重哲学美学的研究,往往各执一隅,不及其他。在现代思想背景下,理解中国美学的诸多面向,必须具备综合认知的思想方法与立场,惟有如此,才能返本归真,真正对中国美学的传统形成综合的整体的观照。事实上,在《从四个层面谈中华美学精神》一文中,叶朗已经触及了这个问题,他提出中华美学精神可以从本体层面、社会生活层面、自然层面、精神境界层面来谈[1]。显然,这种综合认知的方法,可以克服美学的单一研究和认知局限。在现代中国美学的传统与创新认识中,我们发现,中国美学传统应该从“生活传统、自然传统、艺术传统与思想传统”四个面向进行综合认识。

借用康德的美学方法,“美学的生活传统”,从量的意义上说,就是要充分肯定人类全部生活的美学意义,重视从日常生活出发,通过美学确证公民生活的审美价值;从质的意义上说,就是要确证生活的自由美感与生活的自由享受,通过生活美感的享受提升生命存在的价值;从关系意义上说,就是要确证审美生活的关联性,通过日常生活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艺生活、精神生活的广泛联系,建立公民生活的审美自由价值;从模态意义上说,就是要建立日常生活审美与人的现实生活需要的内在联系,通过建筑、服饰、饮食、器玩、园林、休闲等方式确立生命存在的自由价值,即以创造为根本,以生命自由为目的,最终实现人的真正自由[2]。

重新回到“美学的生活传统”,可以看作是美学面向现实生活的价值转换。美学的变革,不仅是审美观念的变革,而且是生存实践的变革,因为审美观念的变革与生存实践的变革相辅相成。在审美探索的自由传统中,美学的现实变革就是“回归生活自身的美学实践”,它在美学变革中处于最优先的位置,也最容易得到公民社会的普遍理解与现实支持。事实上,在“美是生活”的美学观念的指导下,人们回归审美生活并将审美生活视作美学的基本目的,这是最现实的审美生存原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革命化的美学观念盛行,人们忽视了审美与生活的关系,甚至将“生活的丑化”视作“生活的美学。”在改革开放的自由思想背景下,人们开始重视自由的生活美学,重视基于经济生活的生活美学,最终回归了美学的自由思想传统。强调美的生活创造与生活美学的价值,这是对美的生活传统的自由回归,也是美学思想最伟大而现实的历史选择,更是美学探索与美学变革的根本任务所在。

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的观点,既有现实社会生活变革的吁请,也有对传统审美生活的“继承和发扬之义”[3]。但是,在引入这一美学观念时,我们过于重视它的革命内涵,从而失去了通过生活美学的创造最大限度地满足公民社会物质生活需要与精神生活需要的机会。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我们才重新回到对美学生活传统的最本质认识。必须承认,审美文化并不完全等同于美是生活,“美是生活”有着更为广阔的思想内涵[4]。我们曾经以为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才是美学传统,以为康德与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才是美学传统,或者以为老庄孔孟的美学思想才是美学传统,严格说来,这样理解美学传统并没有错误,但是,这并不是美学的唯一传统,它们只是审美与艺术的自由思想传统之一。要想真正振兴美学,就必须理解美学的多元传统。回到美学的生活传统,是近几年中国美学最强烈的冲动。回归美是生活的传统,就是要强调人类生活实践中的一切皆充满了美的创造力。

美是生活的传统,总是呈现为对美的事物或美的存在最强烈的热爱。具体说来,“爱美”在生活中就是爱生存环境,爱自由栖居的现实生活条件。爱自己生活的环境,人们才会美化庭园,才会美化居室,才会美化器具。美的生活传统极其具体化,它与美的生活直接相伴。美是需要创造的,美不是无缘无故存在的,美的生活需要装点。正如朱光潜所言:“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5]美的生活是自然的,它需要选择与维护。在美的生活中,洁净是第一位的;如果没有洁净,美的生活就是空谈;洁净的生活,应该成为我们的习惯。我们曾经因为经济贫困,无法要求洁净的生活。美的生活不能只强调节俭,如果经济生活得不到发展,生活本身极其贫困,单纯讲究节俭没有任何意义,“这是消极的生活而不是积极的生活”[6]。积极的生活,不仅应该创造财富而且应该创造美,“美的生活”,是生活的目的而不是生活的手段。美的生活必须在发展经济增加财富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发展,经济发展是生活美学的现实动力。美的生活创造本身也可以创造出财富,即为美的生活而创造,例如,刺绣、服饰、佩饰,这些都可以成为生活美感创造的传统。生活美的创造,不仅给人带来快感,而且给人带来精神与物质的财富。肯定美的生活传统,就是对美的创造本身的高度重视。

美是生活的传统,决定了公民社会的自由公民强调生活自身的审美创造或审美美化活动。因此,“爱美”具体表现为爱装饰,爱美就是要美化自己。人类为了装饰自己的美感,有时甚至付出全部的生命能量。人类为了爱美的欲望,特别是收藏的欲望,就显示了特别的创造力,也极大地刺激了生命审美消费力。吃穿住用的美化往往成为生活的根本要求,一切皆被美化,美食、美酒、美服、美饰、美发、美肤、美物,等等。“美的生活”,是对个人生活品位的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品位的美感价值”,也重视“趣味的美感价值”[7]。美的生活与奢侈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奢侈是美的生活追求的动力,当然,这不是每个公民都能够追求的生活目标。

美是生活的传统,决定了公民愿意自由地美化生命存在中的一切,并且通过美化生活自身形成生命自由价值的自我确证。“爱美”在现实的审美生活中,特别发展出美的建筑艺术与美的庭园艺术、美的雕塑与美的工艺美术。美的生活与美的享乐有着密切的关系,美成为创造的动力,美成为文明与生命的力量。美的生活传统,与个人的居所建筑和个人的园林尤其具有紧密的联系,当然,最根本的联系还是饮食与服饰的美学要求。在个人化的生活传统中,居所建筑与园艺设计极为重要,这是优美生活最重要的部分。在日益城市化的生活中,建筑与园艺越来越成为重要的事情,人们往往利用空间拓展与庭园绿化来增加家庭的美感,利用植物花卉装饰家庭的美感。建筑美感与园艺美感,在自由的生活中具有美的创造价值。生活的美化与美化的生活,生活的艺术化与艺术的生活化,构成了美的真谛,“自然的人化而逐步摆脱必然的支配”[8]。美是生活的传统,往往停留在琐碎的日常生活表象之中,它构成人的切身生命感受,虽然它不能直接构成美的艺术品,也不能构成永久的审美对象,但它最切实地构建了每一生命个体的审美空间,让每一生命个体能够诗意地栖居,在现实生活的快感享受与美感享受中体验美的生活的无上乐趣。

二、自然传统与面向自然山水启示的美学

如果说,生活美学是主体的日常生活的审美,那么,自然美学则是主体的环境审美,即通过自然的山水万物、天地的风云变幻、动植物的生命形态以及一切自然生命事物给予人的美感,审美主体可能创造出基于自然美感的独特生命意识。在人类审美生活中,自然审美与审美自然有着悠久的传统。审美探索的自由传统,在寻求美学价值的过程中,最终必然回到自然本身。通过自然美感的学习,可以确立人类生命审美的最高价值原则。人为与自然之间,可以形成内在的融合,也可形成根本性的冲突。自然是人类审美的大宗师,它以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创造了无限自由的自然美。天空大地、山川河流、大海高原、沙漠旷野,一切的一切,皆显示了自然的无限美。自然美本来是自为的,但是,人类把自然美变成了人的对象物,这是“一个由工具本体到心理本体的进展过程”[9],变成了人为的艺术品,因此,人类必须学会欣赏自然美的传统。

化用康德的美学分析方法,“美学的自然传统”,从量的意义上说,就是要承认自然生活的无限多样性,确立自然生活作为人类生活的审美对象与快乐源泉;从质的意义上说,就是要确立自然乃人类生活安身立命之所,自然生活的本质就是人类生活的生存之道,通过“道法自然”建立人类生活的自然法则;从关系意义上说,就是要建立人与自然、人与山水万物之间的生存审美关系,通过“比德原则”建立人类生活的审美自然立法,树立自然生活作为人类生活的价值典范;从模态意义上说,就是要建立纯粹自然生活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建立自然生活与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生活的积极价值,并最终建立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即人必须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并最终与自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说,我们要在自然美的无限自由体验中把握自然美的生命本质,强化自然生活美感在人类生活中的自由价值。

自然美具有无限自由的个性,形态多样,造型奇特,超出人类一切人工创造的范围,展现出超越人工之上的伟大审美力量。任何自然事物的纯粹美感,都是自然事物的生命力量与象征力量的直观表达。“自然的美丽”,通常以绿色作为自己的生命美丽色调与美丽标准。自然传统是审美的起源,特别是自然美的起源。自然美是纯粹的自然美感生活,自然美是由山水草木花鸟鱼虫组成的美感生活,它的根本特征就在于洋溢着生命的力量。这种活生生的自然力量,有利于人类生活美感创造与自然对象世界向人生成。自然美既不是纯粹的形式也不是纯粹的事物,而是自然事物相互协调之间所突出的生命特性。自然美的美感,更多地表现为形式直观而不是事物本身的价值,事物本身的价值可以增加自然的美感。自然的美感,既是静观的美感,又是整体的审美生命启示价值的美感。这就是说,自然事物的形式可以给予人美感,它的特殊价值也可以给予人美感。例如,叶朗在解释“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时说道:“即审美主体在欣赏自然美时带有选择性,自然美能否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取决于它是否符合审美主体的道德观念。”[10]自然美的价值,主要是象征性的,因此,它需要我们观看。观看自然就能获得美感,而不需要真正拥有它,事实上,自然的美感决不仅仅属于某个人,它是公共的财富,属于所有人。因为真正的自然美是无法收藏的,它就是名山大川,它是自然事物,它是无尽的原野,也是自然生命的意志呈现,它是季节的变幻,也是一切生命的永恒构成形式。

自然美学的传统,就是尊重自然世界的自然地理风貌,无差别地看待自然美学的自然形态。每一地域皆有自己的美,例如,草原、沙漠、戈壁、平原、丘陵、河流、湖泊、海洋,皆有自己的美丽,体现了自然美的自然运动过程。季节的美丽体现为时间的美丽,地域的美丽体现为空间的美丽。时间的美丽可以通过季节体现,它构成了自然美感的无限循环,也构成了人类对自然的美感的独特生命记忆。每当人类重新迎回了自然的季节美丽,就以节日来庆祝自然的回归,在希腊,“德墨忒尔母女的神话是最好的自然季节转换的想象”[11]。空间的美丽比时间的美丽更能让人理解自然的美感。当然,时间的美感与空间的美感,本身就交融在一起,正是在时间与空间的美感中,我们能够体会生命的欢乐。

自然事物的美丽,在许多名山胜水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在中国历史上,人类很早就发现了自然美。例如,《易经》中发现了许多自然事物的美,“飞龙在天”,“黄裳元吉”[12]。但这些自然美并没有明确的时间与空间定位,这些自然景观与自然事物可以放置于每一个地方,人们可以根据自然事物与景观变化想象自然美的价值。《庄子》对自然事物与自然美感的想象更加特殊,例如,《庄子》中对天池、大鹏、燕雀、秋水的想象,并没有具体的时间与空间背景,《庄子》的壕上与许多自然生命事物的客观自然呈现,也没有造就当代中国人熟知的南国美景。中国真正自觉的审美自然对象或名山大川的历史真实表达,在魏晋时期才真正得以兴起。陶渊明的诗歌让庐山作为自然山水胜地的地位得以历史见证,岑参的边塞诗篇让现代人真正见识了塞北的风雪飘扬,杜甫的诗歌使成都草堂与泰山变成了历史自然圣地,李白的雁荡山、天姥山、长江、黄河则让浙东山水与长江大河风物获得了历史美感。此后,宋代的诗歌、明代以降的诗歌,在见证中国大地的自然美时,都有了明确的时间与空间定位。当自然事物与自然山水地理和自然的一切生物以实证的方式证明自然生命美感的价值时,自然美不仅显示了自然生活的意义,而且显示了文明生活的真正价值。

自然美学的传统,在强调自然优先性时,也强调人类遵从自然的自由再创造的价值。园艺艺术有着自己的美,它有着私人的空间设计。在自然的美丽中,园艺花卉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们需要花卉的美感,像荷兰的郁金香已经成为整个世界的美感植物花卉,像昆明的花圃成了整个中国一年四季的花卉生产基地。人们重视通过自然的美感给生活带来快乐,没有自然传统,人类的审美将会日益贫乏。我们将自然的美感引入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这是人化的自然与自然的人化。人类越来越重视自然的人化与人化的自然,“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所以,关于他通过自身而诞生、关于他的产生过程,他有直观的、无可辩驳的证明”[13]。自然传统,包括自然事物的传统和自然美感的传统,它构建了自然对象与自然时空的伟大美感,构成了人类生命审美的永久力量。

三、艺术传统与面向生命形象创造的美学

在生活美与自然美传统的综合作用下,艺术家的美感创造生产出无限的艺术美,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与艺术形象得以自由展示。艺术美独特的形象构造、图像形式和生命美感给予我们自由的生命启示,在美学的自由探索过程中,通过艺术的形象表达生命的自由存在,通过艺术的方式表达生命的自由情感,这是人类最古老的生命艺术审美传统。在美的生命享受中,美的艺术得到了特别的发展。“艺术传统”就是在美的生活中发展的,然后,获得了独立的生命地位。审美必须重视艺术传统,正是在艺术的自由呈现中,民族艺术的美学精神得到充分表达,例如民间建筑、宗教建筑、民间绘画、民间音乐,等等。建筑、绘画与音乐是最日常的艺术生成形式,而在应用艺术传统中,陶瓷艺术、青铜艺术、编织艺术、布艺艺术等也在日常生活艺术中变成了自由的审美实践。必须承认,造型艺术与音乐艺术在民族艺术的审美传统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民间艺术与精英艺术,这是艺术传统的根本表现形式;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这是人类艺术形象创造的生命力所在。艺术的传统是无限自由广阔的,因为艺术的传统是由无数的个人、无数的民族文化、无数的民间文化、无数的精英共同创造的。艺术的传统既是历史积累的过程,它强调艺术的继承性,又是革故鼎新的创造过程,它强调艺术家必须不断地创新,这就是艺术美感形象生成的力量,它是艺术家自身的生命创造力与艺术形象的生命感染力的自由综合。

运用康德美学的分析方法,“美学的艺术传统”,从量的意义上说,是多种民间艺术与精英艺术以及无数艺术家的自由创作的集合,它既是历史的无限形象累积,又是当下与未来艺术的无限创制,从而构成生命艺术的无限性;从质的意义上说,是艺术创作的自由与精神创作的自由,是生命创造的自由表达,是艺术家对世界本质与生命意志的道说,是艺术家对生命与生活的价值阐释;从关系的意义上说,是不同艺术之间的相互启发与相互作用,是艺术家主体性创作的相互激活,它不仅是相同艺术之间的思想激活,而且是不同艺术之间的生命交感,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主体心灵的自由作用,人与人在生命形象中获得神圣的精神沟通;从模态意义上说,是类型性与个性化艺术的自由创造,是艺术形象的独特生命创造与自由确证。这是有限的艺术形式与无限的艺术形象的自由综合,也是自然生命形象与艺术生命形象的高度融合,最终在经典艺术作品形象与艺术形式中得到价值确证。

艺术美学的传统,往往通过视觉美学与听觉美学的创造,最直观地表达生命自由创造的情感。美的图画,发展了美的造型艺术,这是视觉艺术传统。进入特定时空或进入一种文明,最直接的艺术形式就是“造型艺术”。美的建筑艺术是城市或民族的灵魂,只要有造型艺术就有美的力量,伟大或文明的民族国家必须重视造型艺术。造型艺术的魅力无穷,在这个美的传统中,造型艺术成为文明生活最根本的象征物,绘画、建筑、工艺品获得了特别的永恒价值。艺术传统必须继承,这是艺术的生命原则,也是艺术的文明历史原则,但是,艺术创新永远不能停止,这就使得美感形象创造显示出无限多样性。

艺术创作离不开人的形象构造,色彩、图形、运动、语言、声音、图像共同组成艺术的形象表达。自然的图像、变异的图像、生命的图像串连在叙事性作品中,构成了无限丰富的主体性生命存在世界。历史人物形象的创作需要在历史结构中构造整体的善恶形象,这种总体的形象通过具体的生命运动与生命细节展示生命的乐观与悲观精神。生命的舞台表演或社会表演,让生命存在形象得到艺术的重现。美术造型的生命形象,往往选择最特别的生命瞬间将生命存在的神情凝固化,通过视觉的生命理解将美术形象创造出来供人们自由地观看。“音乐形象”,通过声音的刺激唤醒生命主体的意识,形成生命与生命之间直接或间接的交流,形成最强烈的生命情感想象,在此,听觉神经刺激与心灵的审美共振,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身体的快乐伴随着心灵的快乐,获得自由的审美体验。影像艺术形象的创作,则将生命历史构造出无数的虚拟而真实的历史时空;生命的悲剧与生存的喜剧,在影像图像中激荡出巨大的力量,构造了民族国家的无数特殊生命情感形象。“我们或许接触到了美的力量,肯定了她的存在,而她的无限的丰富内含都是不断地待我们去发现”[14]22。

艺术美学的传统,在民族语言的自由表达与自由书写中,构建了最复杂的想象世界与灵魂世界,它使生命的自由审美表达内心化与内向化,并且自由地向着精神生活的审美形象创造表达。美的语言,发展了美的抒情艺术,这是语言艺术传统。语言艺术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它最能体现民族的精神个性与丰富思想体验。诗歌、小说和戏剧体现了民族的精神想象力与艺术感染力。语言的艺术大多是母语的艺术,而母语的生命美感只有真正掌握母语的人才能体会。母语伴随着生命的记忆,这种生命记忆是有色彩的。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母语,联系着我们的历史生命与现实生命,因此,当语言的声调和母语的情感记忆联系着我们的生命时,就能通过语言激活主体的美感形象记忆。一切美的语言艺术必须转变成母语的艺术,或者说,作为审美主体的生命感知者与生命创造者,必须能够将存在的语言形式或语言文本的力量构成母语的生命力量,才能体味语言创造的形象力量与情感力量。诗歌语言,接近于生命的音乐,发源于生命的歌唱,当歌唱的语言转变成生命音乐之声,它就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当吟唱的语言转变成吟诵的语言,赞美诗或英雄史诗的吟诵,就能张扬出神圣而雄伟的力量,构造庄严神圣的生命形象,升华自由伟大的生命精神,显现出生命存在与天地存在的深邃境界,形成诗歌的普遍自由而神圣浪漫的精神力量。

艺术美,能否在艺术作品中被审美接受主体所感知,这是极有意义的事情。艺术美,并不是对生活美与自然美的客观摹写与机械复制。艺术美体现了主体的审美自由创造智慧,它潜隐在艺术作品之中。这种艺术美,既可能是表层的艺术形式美,也可能是深层的艺术精神美,它是在生活美与自然美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创造、比生活美与自然美更加能体现人的生命情感与生命智慧的艺术之美。例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并非下里巴人能够理解,李杜的诗篇也绝非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能够正确理解。宗白华指出:“艺术家禀赋的诗心,映射着天地的诗心。山川大地是宇宙诗心的影现。”[14]43艺术美寄托了人类生命的独特思想情感,寄托了人类生命的艺术文化象征,因此,艺术美体现了艺术家的不同创作智慧。越是高明的艺术作品,越能体现出深厚的艺术底蕴。不同的艺术美,具有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具有不同的艺术价值。艺术美决非只能提供人类生命以审美快感,甚至可能提供人类生命以审美痛感。艺术的悲剧与喜剧,艺术的抽象与具象,艺术的精神与形式,全方位地展示了人类生命的无尽丰富的生命情感底色。这就是艺术形象所展示的伟大自由力量,也是艺术美充满着永远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的文化根源。艺术美以其独特的艺术形象,表征着人类生命的历史,展现着人类生命的命运,让人类生活得以在艺术中正视自身。

艺术美学的创造传统,从来就不是单一不变的,人类在利用古老而自由的艺术创造表达形式时,还不断利用并创造新的艺术形式达成生命最自由的审美表达。综合艺术的审美创造,就是艺术美学的最时尚的表现。艺术由纯粹的享乐艺术发展为商业的艺术,戏剧与电影和电视艺术的发展,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艺术就是感性的生活形象创造,艺术就是为了调节生命的无聊感,艺术就是为了让生活变得丰富复杂。正视艺术传统,说到底,就是要总结艺术史,寻找艺术的新道路。艺术的传统,既有民族的精神美学传统,又有民族的形式美学传统,它是精神与形式的统一,审美与自由的统一。

四、思想传统与面向生存自由秩序的美学

美学的思想传统,显现出中国美学的纯粹观念体系的构造,或者说,美学的思想传统,是赋予美学思想自由可能的最重要途径。应该承认,一切有价值的思想,皆有助于拓展美学的思想视野。美学思想传统,从来就不是纯粹的,它渗透和延伸到生命存在的方方面面。虽然真善美是人类生活的最重要的思想领域与存在领域,但是,除了善有其明确的思想阈限与内在指向之外,真与美的领域,皆显得过于广阔,决非单一的学科能够涵盖。从这个意义上说,“真与美”、“美与善”,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广阔的扩散性与弥漫性价值。美学的思想传统,就是寻求无限广阔的自由思想来探索美学的诸种可能性。更重要的是,一切美的感受与一切美的体验,一切丰富的美学创造与美学思想,最终必须通过哲学的理性认知或哲学的观念把握,才能让美的存在变成美的思想。只有人才可以反观自己的审美生活,创造自由的美的思想,因此,哲学、宗教、道德和科学思想都可能对审美产生积极影响。

按照康德的美学分析方法,“美学的思想传统”,从量的意义上说,是多种多样的人文社会科学思想的自由创造与自由作用。它既可能是不同思想家对审美人生的理解,也可能是不同思想家对审美价值的内在规定,更可能是不同思想家对审美自由的独立探求。从质的意义上说,是生命存在的独立探索与自由表达,思想家必须对美的本质与美感的本质,对美与善、美与真、美与自由、美与存在、美与世界进行本质规定,从而能够对缤纷万象的审美世界进行理性把握。从关系意义上说,是政治、经济、法律、宗教、历史学科之间的自由综合,是人文思想之间的相互创造性激活。这就是说,美学从来不是单纯的审美事件,而是关涉生命存在、生命艺术、生命德性与生命自由的思想事件。美学不仅是幻想式理想,而且是生活实践的现实选择、自由精神的形象表达。从模态意义上说,既是哲学意义上的美学思想的自由创造,又是理论意义上的美学学说的自由论证。这是美学家的思想观念建构,也是美学形态与美学观念的历史演进分析,更是生命存在逻辑与审美自由的价值规范,它必然呈现出无限的丰富性与历史实在性,最终,美学思想总是在美学经典与美学流派中获得自由确证。

由于审美思想传统从感性意义上说直接联系着文学与艺术领域,因而,从纯粹美学意义上说,讨论诗歌与艺术就是对美的感性自由的思想传统的全面重视。实际上,诗学与艺术学作为文艺美学的主要思想表达方式,显示了最悠久的审美思想传统。钱锺书曾指出:“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也”“夫人禀性,各有偏至。发为声诗,高明者近唐,沉潜者近宋,有不期而然者”[15]。在发达的民族文化生活中,诗歌的观念与诗歌的理想,主导了民族审美生活最核心的价值部分。以中国美学思想为例,我们几乎就在文明思想凝聚成诗歌与艺术的时候,就开始了诗歌与艺术形式的探讨。中国有着最为悠久的诗歌思想评论传统,或者说,诗歌在民族精神生活创造与民族精神生活雕塑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美学家早就从诗歌的语言形式与诗歌的语言价值两个方面作了最为充分的思想探索。中国诗话与中国诗论有着最为丰富的思想内容,每个民族对诗的认识皆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特点。中国古典诗论最早奠定了“诗言志”的传统,诗言志与歌永言二者之间相互配合,构造了中国诗歌美学的独特价值。美学传统必然以美的思想与逻辑显示美学的力量,例如,美的分析与美的描述。这就是说,回到诗歌的思想传统,回到诗与哲学的紧密联系中,美学就具有浪漫的思想力量,这是以诗歌艺术和审美为基础的独特美学构造。

哲学的生命本体传统以及对宗教神秘主义的解释,保留了美学的神秘浪漫创作传统,为文艺创造的神话主义复兴奠定了基础。作为艺术的审美经验则更加丰富多彩,音乐、绘画、戏剧、电影等等艺术类型,其中,包含着无限的丰富复杂性。由于审美艺术形象关涉神秘的信仰与神秘的精神生活,同时,由于审美与伦理生活实践之间有着最内在的联系,因此,宗教美学与伦理美学指引了两种不同的精神价值向度。例如,宗教的多元性提供了不同的审美经验,构造了道家自然精神与佛禅生命境界;伦理的丰富性则提供了高贵或卑微的人生经验,可以形成美丑崇高滑稽的综合判断。宗教、伦理与审美思想构成了独特的思想关系,宗教思想对美学的启示在于,它是关于信仰、上帝、存在的学说,它关涉命运、神秘、生命,神圣的想象与生命的超越让美学能够在浪漫的神话之思中展开自由的想象;伦理学思想则是从理性生活出发,将人的道德生活与理性实践相结合,为人寻找至善生活提供了生命想象的自由可能,德性善与德性恶,考验着人性生命的真实,德性实践升华着自我的生命,德性道说美的纯粹本质;而审美形象的自由创造,构成虚幻与浪漫的氛围,为人类生命的自我超越提供了合理的想象。

在美学的思想传统中,政治哲学的政治正义与经济学的契约正义,促进了美学重视政治解放与经济解放对于个体生命自由的根本价值。由于审美生活与政治生活、审美生活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政治美学与社会美学以其批判精神不断探讨美的价值与美的本质。政治美学涉及政治的自由与政治的秩序,涉及公民的权利与公民的责任。社会美学则涉及社会各阶层的生活选择与生活品位,也涉及生活的丰富复杂性。政治思想对美学的启示在于,它关系到自由秩序,这个自由秩序与民主和自由相关,在保证公民个人自由与审美者个人自由时,两者有其内在的统一性。社会思想则从另一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生活趣味与审美品位,它为美学的现实思想优化提供了思想方向。在美学与政治的自由关联中,我们完全可以对人的审美自由创造与审美自由存在形成崭新的看法,从而推进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

哲学的知识论变革,特别是哲学的现象学转向,为美学恢复体验的合法地位提供了思想支撑。在美学思想传统的自由探索中,以逻辑哲学为基础的审美知识论可以构造纯粹的美学知识体系,以价值哲学为基础的审美价值论则可能构造纯粹的美学功能体系,由此形成全面、系统的美学观念体系。哲学传统对美的看法并不一样,有的立足于灵魂认知,有的立足于心灵美善,有的立足于语言分析,有的立足于生命体验,有的立足于生活与文化。一切美的思想,必有本体论与知识论的把握,必有语言分析哲学的清理。一切优美的哲学传统,皆可以服务于美的沉思与美的理解。纯粹逻辑的运用,可以构造美学的形式严格性与语义严格性。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庄子·知北游》)这些美学思想发自经验的综合或理性的直观,而不是出自于逻辑的推理与判断,因此,如何在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进行分析批判时,能够保证理论的清晰性与严格性,就显得极为重要。必须承认,纯粹哲学的运思,可以构造生存论的自由想象与人生论的自由情感。美学就是这样,在各种思想的自由综合之下,不断深化主体精神的自我创造,为人类的审美生活提供最积极的启示。

[1] 叶朗.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与中国美学的传承[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21-22.

[2] 李咏吟.文艺美学综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38-41.

[3] 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M].周扬,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6.

[4] 周宪.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32-35.

[5] 朱光潜.谈美书简二种[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191.

[6] 李咏吟.美善和谐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163-165.

[7] 保罗·福塞尔.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M].梁丽真,乐涛,石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52-55.

[8] 王元骧.审美:向人回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283.

[9] 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433.

[10]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56.

[11] 李咏吟.希腊思想的道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130.

[12] 尚秉和.周易尚氏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34-45.

[1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31.

[14]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15] 钱锺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2-3.

猜你喜欢

美感美学美的
盘中的意式美学
打破平衡
外婆的美学
好美的雾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纯白美学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妆”饰美学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