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视域下研究生思政教育路径探究

2018-03-02肖珊

市场周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茶文化思政教育高校

肖珊

摘 要:本文以茶文化为切入点,探究当下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实现路径。阐述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现状,分析茶文化对思政教育的作用,最后提出茶文化视域下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茶文化;高校;思政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12-0189-02

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的存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至今仍长盛不衰。众所周知,茶文化已经深深融入很多社会元素,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此同时,思政教育能约束、规范研究生的思想与行为,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指引正确的人生方向。因此,深入挖掘茶文化的内涵,将其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中来,形成一种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对于完善高校“立德树人”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一、 研究生思政教育现状

作为高端人才,研究生培养质量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密切关联。思政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指出加强研究生思政教育,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维护高等学校和社会稳定、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但出于各种原因,我国的研究生思政教育现状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对思政教育重视不够

同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教育注重培养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所以我国大部分高校只注重研究生的专业教育,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甚至将研究生思政教育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在对研究生进行的各项考核中,科研能力和学习成绩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而思想政治素质并未纳入考核。这也导致了研究生培养单位或者研究生本人,对研究生教育的片面认识即研究生阶段科研水平和专业知识的提高就是研究生教育的最大成就。虽然有些院校已开展了研究生思政教育,但存在一些误区,例如认为研究生属于高学历人才,在思想上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因此放任自流。实际上,文化程度与思想水平并没有直接关系,同时由于研究生接触各种学说比较多,更容易引起思想的波动。

(二)思政教育体制不健全

研究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研究生的生源结构复杂,不同的经历和年龄导致他们群体思想的多样化;第二,经济未独立,面临多种压力;第三,思想相对成熟,易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第四,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缺乏专长;第五,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已经大致确立,但仍有可塑性。这就决定了研究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必须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可是许多高校的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管理比较混乱,甚至一些高校还没有建立专门负责研究生思政教育的部门,把研究生思政教育直接纳入本科生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因此,不健全的体制是我国研究生思政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思政课教学效果不明显

关于高校开设的研究生思政教育理论课,很多研究生对此心存疑虑,例如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在研究生阶段还要学习这些课程,这些课程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帮助。在课堂上持有这种态度,自然会影响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此外,从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课到中学阶段的政治课,再到大学阶段的思政课,这些课程的内容都有一定重叠。中小学阶段和大学阶段重复的学习会使研究生对思政教育产生一定的疲惫感;高校思政教育课的教学内容通常比较陈旧,对研究生关注的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热点问题涉及较少,大大降低了研究生的学习兴趣;思政教育课多为几百人的大课,教学方式主要是灌输式,较为呆板,难以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以上的所有原因共同导致研究生思政教育课的效果不明显。

二、 茶文化对研究生思政教育的作用

(一)注入传统文化内涵

内涵即内在的涵养,除了专业能力外,内涵也是衡量一个研究生是否优秀的标准。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个人内在涵养的提高可以增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高校现有的思政教育并未将培养研究生的内在涵养落到实处,个人涵养的提升还需要汲取我国的传统文化。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茶文化融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既有儒家的中庸之道,又有道家的人天相应、佛家的超然物外。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融入茶文化,有助于研究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进一步了解,提升研究生的文化内涵,同时还能拓展研究生的知识构架。

(二)完善思政教育内容

新时期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为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目前,大部分教师在上课时都会将多媒体作为辅助工具,但是教学课件中的内容都是对教材内容的转述,没有结合其他素材,所涉及领域较为狭窄,难以吸引研究生的眼球。课堂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需要认识到思政教育不只是要求研究生对教材内容理解,还要教会研究生如何对生活中的事物产生新的认知。将茶文化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茶文化的角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唯物论、历史观,就能更好地丰富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内容,拓宽研究生的视野。

(三)丰富思政教育模式

传统教学理念认为思政教学比较僵化死板,但事实并非如此,思政教育十分讲究教学技巧。时代在不断发展,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思政教师充分把握理论知识的发展,还要求其注意教学模式的更新。将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改善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例如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研究生在领略茶文化的同时,深入学习思政知识,从而避免他们对思政教育产生排斥和抵触情绪。

三、 茶文化视域下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建立健全的思政课程考核机制

目前,大多数研究生对思想政治课不够重视,这主要是因为没有严格的考核机制。有些高校甚至未将思政课程纳入考试体系当中,有些即便纳入了,但授课教师多采用课程论文或者开卷考试的形式来进行考核,因此研究生们对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由此可见,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可以提高研究生对思政课程的重視程度。

首先,规范思政课程的考试形式,尝试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在试卷当中融入茶文化知识,从多角度考核研究生对思政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其次,充分利用平时成绩对研究生进行考核,细化平时成绩的分值,授课教师可以根据研究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和课后实践、作业情况酌情加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们对思政课程的重视程度。

(二)创新茶文化在思政课程中的教学方式

思政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帮助研究生培养正确的人生理念,虽然我国高校的研究生思政教育课程开设较早,但现有的思政教学方式主要是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难以引起研究生的学习兴趣,早已完全不适合研究生阶段的思政教育。茶文化博大精深,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单一的讲授式教学会大大降低其自身的趣味性。因此,教师需要创新茶文化在思政课程中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知识竞赛、茶话会、专题演讲、辩论会等实践环节,提高研究生学习茶文化和思政课程的积极性,激发其潜在的研究、创造能力,让思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这样研究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既能领会到茶文化的价值,还能大大提升学习兴趣。

(三)加强营造高校思政教育的茶文化氛围

运用茶文化开展思政教育不仅需要依赖课堂教学,还需要加强高校的茶文化氛围。如果高校的茶文化建设只简单地停留在表面,就会导致研究生们忽视茶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意义。任何学习兴趣都是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加强营造高校的茶文化氛围能够促进研究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茶文化,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把茶文化引入思政教育。为营造良好的茶文化氛围,院校既需要鼓励开展学生活动,还需要做好相应的宣传。因此高校应积极举办与茶文化有关的活动,如茶展、茶艺表演、茶文化节等。以此吸引研究生们广泛参与,从而增加他们对茶文化的认识,激发他们学习茶文化的兴趣。

四、 结语

综上,茶文化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将茶文化与研究生思政教育相结合,不仅弘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也为研究生的思政教育提供了新思路。这也更好地突显出了茶文化的传统内涵,丰富和创新了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内容,通过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实现研究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体系中引入茶文化,不需要将茶文化单独拿出来研究,而是要将其内涵融入思政教学中,创新思政教育的教学方式,帮助研究生们更好地学习思政课,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Z].2010.

[2]王建军.浅析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吸引力的途径[J].山东社会科学,2016(S1).

[3]岳嵩.茶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价值研究[J].福建茶叶,2016(1).

[4]张光顺,李茜茜.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研究[J].福建茶叶,2017,39(9):170.

猜你喜欢

茶文化思政教育高校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Cup of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