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究

2018-03-02张琴义曹稳郝世绵

市场周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教学能力教学手段青年教师

张琴义 曹稳 郝世绵

摘 要:随着信息化及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青年教师逐渐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教师的主力军,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至关重要。从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当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的关键因素,提出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措施,要想使整体青年教师的教学胜任力达到标准,不仅与青年教师自身有关,同时,还需要高校及整个社会管理制度的互相配合。

关键词: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12-0187-02

一、 引言

随着普通本科教育的普及,高校的教师年龄逐渐趋向年轻化,青年教师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随着这种模式的逐渐转变,高校对于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教学水平逐渐重视起来。虽然青年教师学历相对较高,且經过专业系统化的培养训练,科研能力相对较高,但是,当他们从院校毕业从事教学,不仅要看他们自身的科研水平,同时,他们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教学水平。而对于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教学质量是其参与考核的重要依据,这就促使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表明,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教学能力是各种因素中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所以,要想使青年教师的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应用型高校亟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及培养模式,从根本上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激发青年教师积极、主动地潜心教学、乐于教学、善于教学。

二、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主体存在的问题

1. 教育专业精神欠缺

教育专业精神是教师从事专业工作所持有的精神动力,包括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理想、信念、态度等。一方面,在高校职称等级制度评定的影响下,教学的中心地位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对于刚进入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而言,要想尽快地获得一定的职称,就必须在科研上有所建树,有所成就。另一方面,青年教师一般具备较高的学历以及较强的科研能力,在学生时代,跟着导师团队主要任务就是学术,几乎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学术上,导致青年教师从院校毕业后,还没有完全适应教师岗位。因此,青年教师在科研与教学上,更注重科研,忽视了教学的中心地位,不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改进教学手段,不反思教学效果。这些都是高校教师教育专业精神欠缺的具体表现,因此,要想提高高校教师的教育专业知识能力,首先必须要培养高校教师教育专业精神。

2. 实践经验欠缺

青年教师的过渡一般是从“大学”进入到“大学”,从学生的身份直接转变为教师的角色。当青年教师还是学生的身份时,是作为学生接受知识、学习知识,当他转变为一个教师后,要把以前的知识传授给他的学生,这样的过程是理论知识经过青年教师的理解,再由他的方式传授下去。众所周知,一般我们从课本上学到的都是一些理论的知识,要想真正地去理解,把他们变为自己的知识是需要经过实践巩固的,这也是青年教师所欠缺的。因为他们没有去企业锻炼过,对一些理论知识缺少自身的见解和观点,导致青年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没有将实践经验、自身见解和理论知识结合,导致学生在吸收知识时一知半解,了解的只是理论表面,同时,教授只顾一味地传授理论知识,也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3. 教学手段及方式欠缺

青年教师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教学岗位,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他们知道教授的理论知识点,但是对于如何教,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或手段让学生有兴趣地学,有效率地学,青年教师缺少相应的经验。以前接触到的教师就是自己的老师,当自身转变为教师后,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就是借鉴自己以前所观察或了解到的。作为一名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所以,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因为教学效果与教师自身的个性特点、说话方式、肢体语言等等因素相关,因此,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就需要结合本人自身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或手段。

(二)高校层面存在的问题

1. 缺少完善的岗前培训体系

青年教师岗前集中培训是当代大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学校采取集中授课的形式对青年教师的道德素养及相关专业技能进行培训,主修课程主要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高等教育心理学、法律法规等。这种培训模式可以让初入教师岗位的青年教师较快地了解教师的角色及应当承担的责任,并且能够让青年教师之间、青年教师与有经验的老教师有一个良好的互通交流。但是该种模式只是单纯地采取课堂授课的方式让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授课,效果最终是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判定,由此可能造成重结果轻过程,青年教师有没有学到知识,不能只通过最后一次考核判定结果。

2. 重视结果性评价,轻视过程性评价

应用型高校教学评价目前仍然更多地关注结果性考核,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考核。重视结果性考核最终造成每次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都是来自学校某次的督导评价、学生评价或者是领导教师等随机性抽查,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并没有从教学过程中的整个教学设计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造成评价结果不具有代表性。最终会让青年教师缺少积极探索新颖教学方式的动力,对于课堂教学过程失去信心,为了迎合每次的教学检查,只是做一些表面工作,并没有对课堂教学效果有任何促进作用,对于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也没有任何帮助。

3. 教师工资福利制度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稳定增长时期,在经济稳步提升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不好现象,例如,各行各业的工资收入差距问题变得越来越明显。对于教师岗位,相比于其他行业,工资水平一直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从而导致一些高学历人才对教师行业失去信心,宁愿去一些大公司进行高收入工作。特别是对于一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对于未来充满着理想与抱负,经过学校长时间的学习,毕业时期望能够获得较高的报酬,当他们选择了教师岗位,与同期毕业同学进行对比,心理就会存在一些落差,从而对教师岗位失去信心。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在带课课程选择上具有一定的限制,可能对于一些不太好带的课程,最终都是让新老师接手,最终造成青年教师每天花在教学上的时间相比于老教师多,但是由于职称低,拿到手的工资反而低得多。

三、 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有效途径

(一)思想观念的转变

目前较为公认的大学的三项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高校教师作为大学主体的一部分,承担的责任不可忽视。大学是生产、传播知识的主要的基地,是大学生从校园进入到社会的一个过渡,在这样关键环节,大学教师的责任主要就是培养大学生的知识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与能力,使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能够做到真正接轨。同时,对于高校机构,也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保证高校教师能够做到思想上的真正转变。

1. 教师自身思想的转变

知识经济时代不仅要求高校教师自身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同时,还要求高校教师掌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人才的方法,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想高校教师能够做到这些,就必须让他们从思想观念上得到转变,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播者,而是一个心灵的塑造者。要让高校教师在思想上能够真正认识到教学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教学能力在教学当中的重要作用,清除重学术研究轻教育教学、重形式轻效果等不正确的旧观念。先把自身的本职工作做好,然后,可以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使两者互相促进,最终取得较好的成果。

2. 高校管理思想的转变

在中西方国家中,高校一贯被认为是学术机构。基于这种认知,高校一直被认为是搞学术和研究的主要场所,而忽视了大学本身也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重要场合。长此以往,高校自身在管理和发展模式上也越来越偏向于科研学术,在教学上就有忽视,而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被认为是科学学术的发展,所制定的相应的管理制度、评价机制以及管理制度,基本上与教学无关。大学的三大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要想高校能够真正实现这些职能,那么教學和科研这两者都需要齐头并进,这就要求高校在管理上有所改革,使高校的发展模式及方向最终是朝着高效的三大职能展开。

(二)培养模式的改进

当前高校普遍采用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制度。在当时,这种模式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确实发挥过不可估量的作用。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高等教育的不断变革,这种模式也暴露出明显的问题,特别是当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岗前集中培训模式在培训模式、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等方面与高等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上还存在一些差距。高校应当不定期地组织相应的培训,不仅仅针对刚入职的青年教师,还需要对全校教师进行教学能力的培训,使他们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思想上得到改进。在具体培训方式上,不局限于单纯的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授课,也可以组织教师到专业性的师范学校进行培训,或者组织教师到相关企业了解当前市场行情,知道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类型的人才。学校也可以不定期地请校外专家或企业家与高校教师进行交流,因为学校内更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企业更注重实践,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真正做好人才的培养。

(三)工资福利制度的完善

教师是高校发展和学术创新的关键人物,而工资薪酬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在人才流动全球化、人才竞争国际化等背景下,如何吸引人才、保留人才、激励人才是高校管理者们的当务之急。要想吸引各类优秀人才从事教育行业,并且能一直全身心地致力于教育事业,当前的工资福利水平必须进一步完善。当前,高校在工资制度制定上,主要根据职称、授课、科研等评价体系,注重结果导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科研的奖励明显优于教学,造成工资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科研上,对于教学,只是应付了事,达到基本要求就可,最终,使其教学能力、教学质量及教学内容停滞不前,甚至跟不上时代及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高校必须结合当前市场环境,建立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制度,优化我国高校教师薪酬制度服务。

四、 结语

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而高校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的主力军,其教学能力至关重要。当前高校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与青年教师自我认知意识有关,同时与当前高校管理制度息息相关,要想改善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弊端,需要青年教师与高校一同做出努力,从思想上改善,从培养模式上得到优化,这样,才能让青年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钰华.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2009(8):58-60.

[2]李静.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有效教学能力评价机制探索[J].普洱学院学报,2018,34(4):118-120.

[3]何阅雄,蒋云良,马志和,朱礼敏.教学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三阶段四协同”发展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97-102.

[4]李天龙.大学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途径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106-109,120.

[5]王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政策执行效果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5.

[6]刘忠良.当代大学生批判精神培养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2,29(4):54-58.

[7]纪燕.薪酬制度对中国高校教师的激励性分析及制度优化[D].西安:西北大学,2015.

[8]王海英.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广东化工,2018(3):215.

猜你喜欢

教学能力教学手段青年教师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论《测控仪器电路》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