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程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应用
2018-03-02郭学慧
郭学慧
摘要:微课程是信息时代一种新的学习模式,是课程改革与信息化进程中的学习资源创新产物。让微课程走进“空间与图形”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在推导过程中完善抽象空间表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提高深入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有利于不同起点学生在反复的巩固学习中掌握空间图形问题的思考方法、途径。微课程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应用,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微课程 空间与图形教学 应用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四大学习领域之一,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部分。它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运动、位置这四方面内容,是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为核心。在以往的“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缺少空间想象能力拓展的物质基础,使得学生在形成空间观念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常常不能建立生活事例与图形表象的有机联系。微课程的出现与应用,极大的解决了学生在空间想象方面物质基础缺少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提高了形成空间观念的能力。
那么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是以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学点评等教学资源为要素,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微课程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是一种校本研修的新方式,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路径。
微课程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和生成,有利于拓展研究空间与图形这一方面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我认为微课程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微课程与课前预习、导学案结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小学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校教学的重要途径。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当学生能自由参与创新,自主实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身心方才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方能被激活。但教科书的教材只显示显性知识和固化知识,特别是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小学生用教科书进行自主学习是很困难的,而利用微课程这个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将“导学案”(本文中的“导学案”是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思考、生疑、再思考、获知,特在此说明)与微课结合进行课前预习,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应用微课教学就显得直观多了。
二、微课程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提高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问题,就要提供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以实现其发展。以往的课堂上,老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把答案塞给学生,学生缺少充分深入的思考的时间,看似课堂上学生有问有答非常活跃,其实只是表层思维的活跃,思考缺乏深度。长久以往,学生将失去真正的思考能力。应用微课程教学很好的解决了课堂时间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微课程的功能,展示学生的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讨论、争辩、探索。例如:
微课主题:每组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微课出示两组图形,并提出问題:每组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要求用自己的办法证明给邻桌同学看。这时有些同学用课前准备的绳子跃跃欲试,有些在纸上比划着。在进行完各种动手操作后,微课展示了线段平移后图形发生了变化,第一组的图形周长是一样的。第二组的是不一样的,二组图都补成矩形会发现第一组新画的和被包住的线段一样长。第二组会发现竖直部分是多出来的。
如果纯粹地观察两组图形的周长是否一样,那很抽象,但通过微视频平移线段的过程,就形象生动,突破了学生对空间观念认知上的难点。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达到资源共享,也使学生的思考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微课程与推导过程相结合,完善抽象的空间表象
《标准》认为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的主要表现是: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事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学生虽然在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空间观念是十分抽象,对于抽象的知识,教师要尽量将其形象化,这样才能突破重难点,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然而,仅仅教师的讲述,很难让学生建立起抽象的空间观念,应用微课程就不一样了,由于它的可视性、直观性,不仅可以起到演示实验的作用,更能准确地体现知识的推导过程,而且操作起来更节省时间,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微课主题:圆的面积
微课程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一个地从圆中“飞出来”,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8、16、32……128份,通过分割→拉直→拼插的动画、以及准确的讲解、演示,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地展示,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分的人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一个长方形。使“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得以证实。使学生建立圆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和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样将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通过分割、拼合展现出来,减缓了学生思维、推理的难度,让学生在直观图形中发现数学规律、主动探索出圆的面积公式。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通道。
四、微视频与评价和补差相结合,缩小学生之间的距离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促进学生发展。在微课程教学中可利用其交相互功能,设计相关的环节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不同的反馈,当回答正确时出现“恭喜你!”“你真能干!”等字样,也可以用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声音、笑脸、花朵笑脸去评价。回答错误时则出现“真遗憾!”“要加油!”或发出叹息声,然后以“继续努力”进行鼓励这时学生可以返回到前面的知识点上进行反复播放,直到学会为止。学习悟性差的学生,这样的学习效果会优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课后,可以借助学校网络平台上的微课程,进行复习或重学。这种通过微课程学习,运用到课后补差工作中,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情况,掌握自己需努力的地方。endprint
五、微视频与生活实际和具体情境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标准》中对测量这部分的要求是:结合生活实际和具体情境,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面积。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情境或具体事物出发,展开教学内容。
微课主题:认识面积
微课首先出示停车场的俯瞰图,让学生观察停车场的车位是什么形状的,想到了什么问题,学生会提出“每个车位是平行四边形的,每个车位要占多大的面积”;微课出示观察草地转动的喷水管,喷水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等。通过具体情景下的数学学习,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感受到数学问题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微课程与美育相结合,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新课程非常注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而不是直白的说教。数学微课程在教学中,利用数学图形的“和谐”美,使学生发现数学美、学会鉴赏数学美,亲身体验创造数学美。数学图形的“和谐”美是指数学图形、内容与结构系统的协调完美和数学图形所表现出的均衡对称。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数学图形的“和谐美”向学生渗透“美”的教育。
例如,制作“剪纸图案”,利用这些变换组合图案来展示自己设计的优美图案,让大家一起欣赏,分享“数学的图形之美”,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动手操作和设计能力,在掌握數学知识的基础上,感受到了数学的美,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了美学教育,从而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情操。
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应用微课程,符合学生感知——表象——思维的认知过程,吸引学生注意力,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使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发挥了新课程的设置理念,实现教材改革的真正目的。微课程无疑是一次思想改革,同时还提供教师自我提升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李玉平.如何开发微课程:基于一篇文章的八集微课程的开发过程[J].基础教育课程,2013,(01):96-99.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
[4]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5-19.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微课程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课题编号为39273,课题立项号为GS[2016]GHB1421)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