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储存式自体输血在临床的应用分析

2018-03-02施蔚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异体手术过程血型

施蔚

输血科是医院重要的部门之一,承担需要输血治疗患者的救治工作[1]。近年来,随着输血技术的不断发展,输血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出现一些问题,如溶血、凝血障碍、血型抗体不良反应、疾病传播等,影响了医疗安全。因此,如何确保输血安全,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保证健康[2],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选择收治术前储备自体血,手术过程中或术后仅输注自体血的手术患者以及未进行自体血储存,手术过程中或术后输注异体血患者分别各9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储存式自体输血在临床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下是具体的试验报告。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术前储备自体血,手术过程中或术后仅输注自体血的手术患者共92例设为试验组,选取同期收治的术前未进行自体血储存,手术过程中或术后输注异体血患者共92例设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采血对象符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条件要求者;(2)心、肝、肺、肾功能基本正常者;(3)男性血红蛋白(Hb)>120 g/L,女性Hb>110g/L,血细胞比容(Hct)>0.33者;(4)无感染性疾病及不适应的并发症。对照组中,男42例,女50例,患者年龄17~67岁,平均(53.21±0.17)岁。试验组中,男43例,女49例,患者年龄16~69岁,平均(54.19±0.15)岁。患者手术情况为:普外科40例;骨科20例;妇产科20例;神经外科22例;肝胆外科18例;泌尿外科18例;儿科12例;肿瘤科16例;心内科18例。应用生物统计学分析本研究对象疾病类型、患病历史、性别等一般资料显示,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试验组患者采用术前储备自体血,手术过程中或术后仅输注自体血。临床主治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手术情况,制定科学的采血计划。采血由我院输血科医务人员进行,采血前,临床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身体进行相关的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免疫功能等,将有关采血的相关医学常识告知患者,提醒患者适当饮水、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可补充铁剂或叶酸等,保持乐观的心态,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血时,采用采血袋,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于患者前臂进行静脉穿刺,采血量为200~400 ml/次,2次采血间隔不少于 3 d,一般术前 1~7 d 完成采血,采血完成后,应在采血袋上标明患者姓名、年龄、血型、住院号、科室、采血日期、采血量等信息,核对无误后,立即储存于输血科血液专用储存冰箱4℃条件下备用。

对照组患者术前未进行自体血储存,手术过程中或术后输注异体血患者。除血液来源是他人,需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合试验以外,其他操作与试验组相同。

1.3 评价标准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调取各科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分析不同输血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表1 比较异体输血前后的临床指标

表1 比较异体输血前后的临床指标

组别 患者(例) Hb(g/L) RBC(×1012/L) HCT(%) PLT(×109/L)输血前 92 104.52±12.3 3.7±0.3 39.2±1.9 156.42±55.20输血后 92 105.41±10.5 3.6±0.5 39.1±1.8 162.78±50.05

表2 比较自体输血前后的临床指标

表2 比较自体输血前后的临床指标

组别 患者(例) Hb(g/L) RBC(×1012/L) HCT(%) PLT(×109/L)输血前 92 103.21±11.1 3.6±0.6 38.6±1.8 153.22±56.7输血后 92 106.32±9.8 3.8±0.4 39.1±2.6 168.34±52.13

表3 分析不同输血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n,%)

不良发应包括:溶血、发热、细菌感染、凝血障碍、血型抗体不良反应。

1.4 数据分析与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本次试验记录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异体输血前后的临床指标

异体输血患者输血前后临床指标Hb、RBC、HCT、PL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自体输血前后的临床指标

自体输血患者输血前后临床指标Hb、RBC、HCT、PL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分析不同输血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试验组中,溶血0例、发热0例、细菌感染0例、凝血障碍0例、血型抗体不良反应0例,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输血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的一项重要措施,尤其在手术中应用广泛。输血治疗血液来源一般是异体血,输血前需要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但没有绝对安全的血液,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而且临床检查难以保证异体全部身体状况,有可能产生感染和出现并发症的危险[3-4],对于患者病情的治疗是非常不利的。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和观念不断提升,自体输血逐渐应用于临床,自体输血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或血液成分,经保存和处理后,当患者手术或紧急情况需要时回输给患者的一种输血方法[5-6]。储存式自体输血是自体输血的一种[7],适用于手术预期血液需求量大、严重输血反应以及稀有血型的患者,相比传统的异体输血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如不需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合试验、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及疾病传播、安全性更高、可刺激红细胞再生、加快造血速度等优点[8-9],有利于创面恢复,且减少感染机会。另外由于是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还能够有效解决血源紧张的问题,防止因血源不足影响病情。本研究显示,采用储存式自体输血治疗的患者,输血前后的临床指标没有明显变化,可见储存式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性的输血治疗方式,另外分析输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现,采用储存式自体输血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零,可有效防止输血传播疾病的传播,效果显著。

[1] 李行勇,林祥伟,肖亮生. 联合应用预存式自体输血与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对择期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 广东医学,2013,34(15):2365-2367.

[2] 马赫,钟日胜,宾文武,等. 自体输血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转归的影响[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7,33(2):136-139.

[3] 邱莉,卿恩明,马骏. 120例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3,32(5):604-607.

[4] 钱林锋,郑骏楠,陈良威,等. 以自体输血为主的整体省血策略在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外科杂志,2016,54(2):125-128.

[5] 黄新华,张雅琴,姚华琪,等. 异体输血与稀释式自体输血对剖宫产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16,36(2):199-202.

[6] 张冬霞,李影,史立英,等. 预存式自体输血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9):1536-1537.

[7] 王怡涵. 预存式自体输血治疗Rh(D)阴性大出血孕妇的临床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15,30(33):5929-5930.

[8] 林桂梅.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用于产科手术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7):191-192.

[9] 张丽娟,廖滔,林忠. 两种自体输血方式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孕妇中应用的安全性分析[J]. 生殖医学杂志,2017,26(5):447-451.

猜你喜欢

异体手术过程血型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释甲骨文“朕”字的一种异体写法
保留远近双蒂皮瓣削薄术治疗手足部皮瓣移植术后臃肿畸形临床观察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敦煌书法难僻字举隅(十二)
敦煌书法难僻字举隅(十一)
保温护理对98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应用价值分析
麻醉复苏室与临床护理特征性分析与措施
EPO对同种异体心脏移植中供心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