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首次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2018-03-02邓春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满意度

邓春芳

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护理路径是依据特殊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一种住院护理模式[1-4],以服务高质量,护理高效率为宗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是近年来广泛采用的标准化护理方式[5]。本次以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患者满意度得到极大的提升且效果极佳,现结合临床护理结果,进行具体的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个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中25例为男性患者,20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49~84岁,平均(63.5±2.5)岁;对照组患者中27例为男性患者,18为女性患者,年龄在50~84岁,平均(63.7±2.8)岁。有语言障碍患者50例,有意识障碍患者14例,出现头痛症状患者7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同的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以及抗血小板凝集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仔细的观察,以及做好基本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加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并向患者介绍入院注意事项。之后予以患者进行正确诊断,并检查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的用药剂量,一般护理以及饮食指导[6-7]提供全面的服务,实时掌握患者的病情信息,做好详细记录,并采取有效康复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详细过程如下:(1)入院之后,第1天护理人员要将主要负责医生、护士以及住院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收集患者的所有相关资料,结合其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护理计划[8];(2)在第2~3天,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检查,调整护理计划,对其进行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护理,缓解其恐惧心理,督促其进行肢体的适量活动;(3)在第4~7天,对患者实行常规和心理护理干预,与患者家属沟通护理的注意事项,即对患者的饮食以及平时的康复训练进行监督和指导,预防发生病发症。(4)在第8~14天时,对患者的下床复健进行监督与强化,即对患者单腿站立的平衡与时间进行训练,对患者的相关复查以及检查结果做好详细记录,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安抚和开导患者,以便鼓励其以积极的心态去进行康复训练[9]。(5)在第15~21天时,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的恢复训练,鼓励其进行自主训练,以便促进其日常生活质量的有效提高。结合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制定合理健康的饮食计划,以便其机体得到营养的补充。在患者出院之前指导其进行全面检查,并为其制定周密的出院后康复计划,之后为其办理出院的相关手续。

1.3 疗效评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数据借助于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不同方法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入院前,且出院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两组患者在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中,观察组无并发症出现,而对照组有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4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4例出现泌尿系统感染,有2例出现压疮,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且观察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1 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n=45)

表1 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n=45)

注:与观察组进行比较,#P>0.05,*P<0.05

?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根据本文的研究,以综合性的护理方式即常规护理加上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干预,在术前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关注患者的心理活动的变化情况,正确评估患者的肢体功能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全身的各项指标,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康复治疗护理的方案,完善护理措施[10-13]。在整个围术期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护理干预,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治疗的效果,为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4-16]。

经过不同方法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3.3%)高于对照组(73.3%),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中,观察组无并发症出现,而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有4例出现泌尿系统感染,有2例出现压疮,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临床护理路径运用于首次脑梗死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的康复,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1] 陈海凤,韦少丽.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效果评价[J]. 内科,2014,9(2):241-24.

[2] 沙素清.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20(1):86.

[3] 秦俊蕾. 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911-912.

[4] 饶群.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5):152.

[5] 朱丹丹.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5,36(9):1901-1902.

[6] 张丽娟.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蛇志,2016,28(2):191-193.

[7] 魏星.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首次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9):369-370.

[8] 祁金云. 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2):2819-2821.

[9] 王虹. 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当代临床医刊,2016,29(2):1989-1990.

[10] 张凤莉.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促进脑梗死患者康复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9):717-718.

[11] 邱玲.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首次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评价[J].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3(3):108-109.

[12] 刘萍.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9):258-259.

[13] 田芬芬,李晋芳,聂卫莉.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1):2823-2824.

[14] 郑月秋.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217-218.

[15] 刘秀珍. 临床护理路径在促进脑梗死病人康复进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全科护理,2017,15(27):3389-3391.

[16] 李玉玲.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7,7(17):240-241.

猜你喜欢

脑梗死康复满意度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