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单元阅读能力训练点的开发

2018-03-01刘玥

新一代 2017年24期
关键词:主题单元

刘玥

摘 要:主题组元的人教版教科书,在新时期教材编写体例上取得一定成就,但在阅读能力的设计与编排上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选取使用范围最广的人教版教科书,以语文课本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何文胜的阅读能力结构序列,深入研究书中的阅读能力,尝试开发出逻辑清晰,高效合理的阅读能力训练点。

关键词:主题单元;阅读能力结构序列;阅读能力训练点

一、核心概念界定

本文研究主题单元阅读能力训练点的开发,所涉及的核心概念较为复杂,学术界未形成统一的定义,故笔者以认可程度高的为准,对这些术语概念界定如下:

(一)主题单元。当前语文教材仍以单元作为基本构成单位,主题单元成为当前语文教材改革单元编排的新取向。对于主题单元这一概念,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本文采用余映潮老师的界定“主题单元中的‘主题,不是我们在阅读单篇文章中所要探讨领会的那种‘主题。换句话说,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母题中,选取的一些基本的生命命题或精神命题。[1]”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教科书把“人生轨迹”作为主题单元。

(二)阅读能力结构序列。阅读能力结构序列的定义采用何文胜老师:“阅读教学系统运动的过程,实际上是阅读教学系统的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的纵式动态结构,尽管这种动态结构有不同的外部形态或不同的表达形式,但其内在的规律却是一致的:“首先,要符合人类认识活动的特殊规律,即生动的直观(感性)——抽象的思维(理性)——实践(运用);其次,要符合人类认识活动的特殊规律,还要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发展规律。[2]”

(三)阅读能力训练点。阅读能力训练点是笔者对主题单元阅读能力進行整合归纳,开发出的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每篇课文要培养学生具备的阅读能力。

二、阅读能力结构序列分析

笔者从助读系统、课文系统、作业系统三个方面,分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科书中的阅读能力结构序列。

(一)助读系统。助读系统是教科书为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材料。助读系统一般包括下列五类:1.注释类;2.提示类,包括单元提示、预习提示、助读提示等;3.评点类;4.目标类;5.图像类[3]。本文采用的是提示类对单元提示(导语)和助读提示(课文导语)。八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这样的特点:一是,主要培养学生理解和赏析的能力,对技能的培养较少;二是,对八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较为浅显的,对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较为重视,而分析、质疑这些富于创造性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太少。三是,每篇课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单元导语要求基本一致,只是每篇课文的侧重点不同,教学目标明确,不会给老师教学带来困惑,只是可取之处。

(二)课文系统

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系统,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开阔视野,涵养道德情操,建构文化的凭借。课文系统是语文教科书的一大特色,在语文教科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作用是多元的[4]。本单元一共五篇课文,按照文体特征来分,可分为两类:散文、传记。

(三)作业系统。语文作业系统也叫语文实践活动系统或训练系统,是指教科书为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顺利实现知能转化,提高语文素养,而依据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设计的各种思考与训练的内容体系。[5]

笔者运用阅读能力结构序列对研讨与练习进行分析,发现这个单元的编写出现以下问题:

一是过于重视技能训练。每篇课文后都设置了“读一读,写一写”,这能培养学生朗读、识记的能力,但这项能力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过于简单,可以采取自学;二是理解能力的培养不够全面。编者重视深层理解能力的培养,对往往忽视对词、句的理解的培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只有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才能有效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三是本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欣赏能力的培养各有侧重才较为合理,练习题的设计,既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培养学生的评价和质疑的能力,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训练,是较好的编排。

三、阅读能力训练点的开发

笔者对三个系统分析,综合得出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能力训练点:《藤野先生》的阅读能力训练点主要集中在:赏析能力。一是运用回忆性散文的文体特征知识,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敬仰之情,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二是感受鲁迅的语言风格,品位为这篇散文的独特语言魅力。

《我的母亲》的阅读能力训练点主要集中在:理解能力。一是理解母亲的形象,理解作者将母亲看成一个独立人的视角,理解作者的情感,探究文章主题。二是从字、词、句、段篇来品析自传体的语言;《我的第一本书》的阅读能力训练点主要集中在:赏析能力,一是,学习随笔的语文知识,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品味随笔的语言魅力。二是,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知作者的内心情感;《列夫·托尔斯泰》的阅读能力训练点主要集中在:赏析能力,一是从课文的内容中体会托尔斯泰精神追求;二是初步赏析作者独特的刻画人物外貌特征时,所用的修辞手法;《再塑生命》的阅读能力训练点主要集中在:理解能力,一是从课文的内容中体会作者对于“爱”的含义的理解。二是找出课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

主题单元阅读能力训练点的教学,只是单元教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发展形式,它的可行性还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新课程改革需要主题单元阅读能力训练点的教学。

参考文献:

[1]余映潮.课文分类,各显个性——“人生轨迹”主题单元阅读教学设计专题讲座[J].语文教学通讯,2007(1).

[2]何文胜.从能力训练角度论中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M].香港,文思出版社,2006(6).

[3][4][5]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2).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题单元
谈整体意识引领下的主题单元教学
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浅探
系统思维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研究
优化主题单元教学,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浅谈系统思维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探究
单篇式与单元式语文教学的比较思考
主题单元阅读能力的提取和整合
让主体性活动推动整体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开展主题单元教学
小学中年级语文主题单元下整体性阅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