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喂养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研究
2018-03-01姚利芳
姚利芳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国家,由于母婴传播是其中一个主要传播途径,故对于母亲存在HBV感染的新生儿,现多采用乙型肝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乙肝疫苗等联合母婴阻断方法[1-2];这些措施大大降低了婴儿HBV感染的风险,但仍可能出现免疫失败。传统观点认为母乳喂养可能增加其将HBV传染给婴儿的风险,应采用人工喂养;但母乳是新生儿、婴儿最理想的食品,对其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前瞻性纳入了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练市人民医院分娩并进行随访的376例慢性HBV感染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HBV感染产妇的母乳喂养方式是否增加了婴儿HBV感染的风险,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纳入 376例慢性HBV感染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参考文献[3]诊断标准,妊娠期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值上限的 3 倍;(2)足月单胎妊娠;(3)临床资料完整可靠,产后均对婴儿进行了定期随访。排除标准:(1)合并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其他感染;(2)妊娠期服用拉米夫定、干扰素等任何抗病毒药物;(3)新生儿有窒息、体质量偏低等;(4)分泌前曾行羊膜腔穿刺手术;(5)新生儿由于宫内感染或分娩过程中经过产道时感染HBV。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孕产妇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进行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据此将其分为母乳喂养组(持续时间≥1个月即可,=183)和人工喂养组( =193)。由于国内已有研究表明纯母乳喂养及混合喂养均不会明显增加HBV的母婴传播风险[4],故本研究将母乳喂养超过1个月的产妇(包括混合喂养)也归入母乳喂养组。
1.2 方法及分组 采用LightCycler 480 PCR系统(罗氏公司)来检测孕妇分泌前的血清HBV-DNA载量,据此将其分成3个亚组:阴性组(<5×102copies/ml)、低载量组(5×102~ 1×106copies/ml)、高载量组(> 1×106copies/ml)。采用 i2000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雅培公司)来检测新生儿及婴儿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等HBV血清学标记物。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联合免疫进行母婴阻断 对所有新生儿通过HBIG联合乙肝疫苗的联合免疫法进行母婴阻断,即在出生2 h内、出生后15~20 d分别注射1次HBIG,200IU/次,并采用0-1-6的方案常规接种乙肝疫苗。全部联合免疫完成后,如果婴儿的乙肝表面抗体(抗-HBs)<100IU/L,则再给予10 g的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所有新生儿及婴儿均在出生后1个月、7个月、2年进行随访,比较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的免疫应答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2.2 两组婴儿免疫应答情况比较 血清HBV-DNA载量的各亚组中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的1个月龄、7个月龄的抗-HBs、2岁内的婴儿感染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1832≤1.717,均 P > 0.05)。见表 2。
3 护理
母乳目前已经被公认为新生儿和婴儿最重要的营养物质,不仅富含优质蛋白、乳糖、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还包括具有免疫功能的分泌性IgA、IgG、IgM、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对婴儿生长发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故推荐尽可能进行母乳喂养。由于母婴垂直传播是HBV的一大传播途径,故对于HBV感染的产妇而言,其能否进行母乳喂养目前仍有一定的争议。
以往有研究报道对于大多数血清HBV-DNA高载量(>1×106copies/ml)的产妇而言,初乳中容易检测到HBVDNA,其阳性率高达76.8%;故母乳喂养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增加婴儿的HBV感染发生率[5-6]。但近年来大多数研究的结果并不支持这一理论[7-11]。如Zhang等[9]研究表明对HBeAg阳性的产妇而言,人工喂养与母乳喂养的婴儿感染率分别为9.3%、8.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汪娟等[10]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对婴儿进行免疫干预后,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的6~12月龄婴儿HBsAg或HBV 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6,95%=0.51~1.45),且抗-HBs的阳性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0.98,95%=0.69~1.40)。另一研究同样表明母乳喂养不会显著增加母婴传播的发生风险(=0.99,95%:0.28 ~ 3.58)[11]。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HBV-DNA载量的各亚组中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的1月龄、7月龄的抗-HBs、婴儿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笔者认为这主要得益于本研究中对所有婴儿均采用主、被动联合方法进行免疫阻断,包括HBIG和“0-1-6标准方案“常规接种乙肝疫苗,免疫保护效果显著,总体婴儿感染率仅为2.1%(8/376),低于李利等[12]报道的4.3%、Zhang等[9]报道的3.3%的报道,这可能是由于李利等[12]采用的是5 g的乙肝疫苗,低于本研究中10 g;Zhang等[9]的研究中部分婴儿仅给予乙肝疫苗,未行HBIG进行被动免疫。此外,虽然HBV感染的产妇初乳中可能有 HBVDNA,但其水平远低于血清,故多数给予母乳喂养的婴儿自身免疫应答能力足够,对部分抗-HBs<100IU/L者再给予10 g的乙肝疫苗加强免疫,其发生感染的风险并不高[4]。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所有HBV-DNA阴性、低载量产妇的婴儿2岁内均未发生感染,8例出现感染的婴儿均发生在HBV-DNA高载量、HBeAg阳性的产妇中,提示母亲的HBV-DNA 载量>1×106copies/ml的婴儿属于感染的高危儿。既往有研究报道产妇如果HBV-DNA高载量、HBeAg阳性,其婴儿进行免疫阻断的失败率会显著升高,且乙肝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随着婴儿的月龄增大而逐渐降低,故完成”0-1-6标准方案”后应继续进行随访,对免疫应答效果不佳者考虑加强免疫。当然,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样本数较少,随访时间也较短,其结果有待国内大样本的多中心研究所证实。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表2 两组婴儿免疫应答情况比较
[1] 郭燕,张玉,刘建琼,等.不同措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3:3207-3210.
[2] 刘德柱,葛秀林,刘全红,等.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0,36:5418-5420.
[3]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4] Yin Y,Wu L,Zhang J,et al.Identification of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mmunoprophylaxis failure to prevent the vertical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J].J Infect,2013,66(51):447-452.
[5] 夏伟,陈芳.乙肝携带产妇血清、乳汁及新生儿血清中HBV DNA载量的关系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1):96-97.
[6] 彭其才,许成芳,滕奔琦,等.产妇血清HBVDNA含量对乳汁和新生儿血清HBV DNA浓度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31(5):729-731.
[7] 王汇云.不同喂养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J].首都公共卫生,2012,01:34-35.
[8] 陈淑芳,赵跃宏,廖新阳,等.不同喂养方式对乙肝孕妇HBV母婴传播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10):53-54.
[9] Zhang L,Gui X,FanJ,et al.B reast feeding and immunoprophylaxis efficacy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J].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2014,27(21):182-186.
[10]汪娟,李筱青,冯晨晨,等.乙肝病毒携带母亲喂养方式对阻断免疫后婴儿母婴传播影响Meta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9):1091-1093.
[11]ChenX,ChenJ,WenJ,eta1.Breastfeeding is not a risk factor for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J].PLo-SOne,2013,8(1):e55303.
[12]李利,李俊男,曾毅,等.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风险因素评估 [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11):1090-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