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运用
2018-02-28韦翠芬
韦翠芬
摘 要:三年级是由低年级到中年级过渡的阶段,是小学阶段中语言文字训练和运用的关键时期,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运用,对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提高学生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将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三年级;阅读教学;语言文字;训练;运用
一、激发学生语言文字训练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才有动力,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三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大多数只有10到15分钟左右。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在课前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学情,找准训练点,精心设计教学的過程,让学生在活泼、灵动的课堂中产生思维的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达到语言文字训练和运用的目的。
二、运用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运用
1.品词析句,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挖掘语言与情感的结合点,使语言训练与情感的熏陶融为一体。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在品读中理解、感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方法之一。
2.巧用文中的空白点,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运用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文章中的一些空白点,读起来让人意犹未尽,正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教学时,如果能巧妙地利用这些空白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驰骋,就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教学《女娲补天》的第三段时,文中写女娲找五彩石忙了“几天几夜”“找啊找啊”。但是没有具体写出她这几天几夜是如何寻找五彩石的。我就抓住了这一留白点,引导学生进行补白练习。我设计了这样的训练:为了寻找五彩石,女娲都去了哪些地方,她是怎样寻找的呢?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完成填空:女娲又找啊找啊,她来到( )一无所获,她来到( ),一无所获,她又来到( ),还是一无所获。学生结合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了想象。在汇报交流时,有的说:“她来到山上,看到到处是碎石,她只好用手一块一块地翻找,她的手被碎石刺破了,脚也被磨破了,还是一无所获。”有的说:“她来到河里,挽起袖子,伸出双手仔仔细细地摸呀找呀,还是一无所获。”在练习中,虽然有些学生的想象不是很丰富,用词也不是很生动,但他们都能根据课文内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通过这样的想象说话,训练了学生文本学习的迁移能力。
3.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明确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学习语言的例子,无论是叙事、议论,还是写景、状物,作者都经过字斟句酌,进行过语言文字的锤炼。因此,很多课文中的语言都非常优美、生动,能给人以启示。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这样的词句。特别是三年级正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更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学生通过平时不断的积累、运用,会把从书上学习积累到的东西逐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4.通过小练笔,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运用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如果能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课堂练笔,加强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和运用,就可以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在三年级的小练笔中,教师可以通过句式模写训练法,将重点句中的关键词保留,让学生改写,或发挥想象自由仿写。同时可进行“造句训练”“读句训练”“扩句训练”“缩句训练”等。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句式、句群的基础,上了三年级,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构段的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常见的一些构段方法,并通过平时的小练笔,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促使学生吸收课文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法。
三、结语
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运用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经过不断练习,养成习惯,才能促成所学语言的全面内化,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爱清.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的训练[J].作文成功之路(上半月刊),2015(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