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源新高考下学校发展策略

2018-02-28汪静

关键词:办学理念制度建设校园文化

汪静

摘 要:对于当前新生源特征下的新高考情况,学校的教学管理也需要有大的变化,针对当前情况,学校需要对新生源新高考下学校的发展进行全面思考,作出良好的应对。

关键词: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2-005-2

时代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高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针对人才培养,我国人才培养计划已经实行了新高考改革,普通高中将逐步推行全员走班上课,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特长、大学招生要求等自主选科进行学习。这样就导致当前的生源具有特殊性,学生不再是以前的文理科学生,而是一个全新的生源特征。

一、确定新的先进办学理念是新生源新高考下发展学校的灵魂

针对当前新生源和新高考的情况,学校提出了“尊重、成就、温暖”的教育理念。“尊重”,是指一是要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和心声;二是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如果没有尊重的化育,独立精神就无从培养,真正的教育也不会发生。“成就”,是指既要成就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要成就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而成就每一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尽力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温暖”,是指感情留人,使每一位老师在学校的工作中感受到温暖和幸福,使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走进和县一中,就会走向成功。因此,学校必需高度重视学习现代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逐步形成与当前基础教育内在发展规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的要求相契合,与学校自身发展思路和建设目标相一致的教育思想观念,引领着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是新生源新高考下学校发展的基础

名校的一半是文化。好学校不是被管出来的,而是靠领导方式、创业型文化发展起来的。管理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它的管理文化,核心是价值观、人才观。决定学校特质的是文化,它有很强的渗透性,表现在许多不易察觉的语言和行为中,当然更表现在我们自觉刻意追求的文化中。

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使人们的思想形成一致,共同追求崇高的目标。学校的文化建设就是把先进的办学理念转化成为具体的、大家都认同的观念,并形成可操作的目标。和县一中在百余年的办学实践中,确立了“为学生成才尽责,为家庭幸福尽心,为教师发展尽力,致力于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思想;后又提出了“构建和谐一中,实施精品战略,创建安徽名校,培育一流人才”的办学目标,精心打造精良化队伍,努力实施精优化教学,认真实行精细化管理,全力开展温馨化后勤服务,坚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全面提升精品化质量。目前,在新生源和新高考的背景下,为了形成更具有新生源新高考下的发展方向,学校经过最近三年来的思考和实践,学校提出了“尊重、成就、温暖”的办学理念。在此理念下,学校又制定了“努力上进,精益求精”的校训,“以礼率行,以善铸魂”的教风,“学以求活,行以为实”的学风以及“优质化、个性化、精品化、社会化”的办学方向。新的理念、新的校训、新的教风、新的学风和新的办学方向的制定,使学生朝着“向善、向真、向美、向上、向远”努力,使教师向着“才情、创造、智慧、幸福”迈进,从而营造出一个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激励人的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广大教师和学生,使他们为能在这样的校园里工作和学习而感到光荣和自豪。

三、重视制度建设是新生源新高考下学校发展的保障

细节决定成败,管理带来效益。在新生源新高考下的背景下,面临学生的自主选科,导师制,行政班和教学班的管理,学生生涯规划,综合素质评价,教学评价等,学校要有全新的衡量,因此,学校的管理也要发生新的转变。

当前,精细化教学管理无疑是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锐器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保障。要真正做到精细化管理,学校管理就必须要从“制度”到“文化”的管理方向进行转变,必须从人治过度到法治而走向文治。学校内涵发展,大凡涉及学校管理、教师成长和学生成才等几个方面。文化形成的过程需要内化于心、融化于情、外化于形、固化于制。制度的本源是礼,因为礼就是一种规范,一种制度。如果制度、法律以条文的形式出现,它是形而下的东西,我们所说的“礼”则归为伦理范畴,它是一种文化,一种更高的形态。也就是说,我们的制度,是我们学校“礼善”文化的具体体现,是落实学校核心文化更具体明晰的措施。因此,我们要从人性、科学、服务学生等角度进行学校的各项制度再设计,从而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规范化、创造性,让学校进入无形领导、自动化运行。

学校分管德育的校长,政教处,年级部,班主任,都要不遗余力地实施精细化管理,都要不遗余力地为教学活动保驾护航;分管教学校长,教务处或教研处,教研组,备课组,每位教师都需要持之以恒地把每一节课的教学做到精益求精,各级部门要做到层层把关,使上课落到实处,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最大效益。

四、重视教师的发展和培养是新生源新高考下学校发展的保证

教师是学校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人力资源,优化人力资源无疑是学校工作重心所在。学校必须用“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选择、使用、培养教师,使学校名师辈出。

1.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师

生源在变化,课程在改革。学校要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学校就必须着眼于教师的长远发展,即关注教师的研究素质的培养。原因是,新高考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从思想观念到内容、实施途径、手段、评价都要转变。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的教师离现代教育的要求尚有不小的差距,最突出的问题是:许多教师只会讲课,不会教学。殊不知讲课和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讲课的出发点是课本,目标是把课本中的内容讲出来,让学生在理解中接受。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通过教师的教,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去阅读,去观察,去表述,去应用,从而让学生学会方法,掌握知识。从讲课走向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构成了当代教育内涵发展的主要内容。所以,今后的教师不是凭教材来讲课,凭经验来教学,而要凭科研、凭自己对学科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把握来教学。因此,没有一定科研含量的教师不仅成不了优秀教師,随着时代的发展可能连一名合格教师都达不到了。因此,学校要培养一批有研究教学能力的教师学校才能更好地发展。

2.把创造和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生机

有道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论哪位教师或学生,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有自己的长处。因此,在培养教师封面,学校要给师生留有充分的发展乃至创造空间。学校应尽可能为教师创设各种平台,例如让他们参与班主任论坛、教师论坛、学术大讲堂等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交流,在讨论中思维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不同梯次的教师可有不同的参照体系,比如教学新手、骨干教师、能手教师、名优教师,分别对应达标课、研讨课、创新课和精品课加以培训,也让教师能够找到自我成长的动力源,从而激发教师的教学创造力。在培养学生方面,学校要以怡情、立德、修身、启智课程为支撑,从不同角度给学生搭建跳板,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着力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搭建产学合作教育基地、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小组等实践教学平台,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新一轮高考改革已经启动,生源特点朝向个性化发展。在此背景下,要输出高质量的人才,学校就必须以理念引导质量,就必须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高校对高考考生的要求,不断更新和强化教育质量观。因此,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真正做到到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为新高考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endprint

猜你喜欢

办学理念制度建设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弘扬正能量的第一课堂
树立办学新理念 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中职学校突出特色改革教学模式初探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究
提升南昌市软实力研究
葡萄牙大学章程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