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工社:专业化炼就出版强社

2018-02-28张竞艳

出版人 2018年2期
关键词:政府奖建工图书

张竞艳

每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均有图书获奖,且连续四届获评“先进出版單位”,载誉满满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坚持专业化出版方向,走出了一条守正创新的强社之路。

每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均有图书获奖,且连续四届获评“先进出版单位”,载誉满满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坚持专业化出版方向,走出了一条守正创新的强社之路。

自1954年在国家建设高潮中应运而生,建工社60多年来始终以弘扬建筑文化、传播建设科技为使命,坚持正确导向,突出专业特色,注重优质服务,不断改革创新,累计为行业、为社会、为读者奉献了3万多种优秀出版物,对推进技术进步、规范行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该社多次荣获“全国优秀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等荣誉称号,一大批出版物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项,形成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专业科技出版社品牌。建工社一直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十二五”期间,新书品种年均增长1.46%,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3.06%,资产总额年均增长15.39%。2017年出版新书1524种,重印书2626种,出版码洋8.1亿元,销售收入4.85亿元,销售收入和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精品力作迭出

宏伟壮丽的殿堂楼阁,匠心独运的亭台桥榭,中国建筑别具风韵。建工社以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建筑文化为己任,其精心打造的《中国近代建筑史》(五卷本)和《中国古建筑丛书》(35卷)分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和图书提名奖。

《中国近代建筑史》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也是201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其出版填补了我国近代建筑研究领域出版的空白。中国工程院院士傅熹年表示,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经历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岁月,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人数众多的学术群体,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取得了内容广泛且具深度的学术成果,但这些成果多分散在各位研究者手中,故整合已有成果,编写一套完整、系统的“中国近代建筑史”丛书,十分必要,亦具有重要的出版价值。“《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学术和史料价值以及理论研究成果足以成为未来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石。”由建工社历时五年打造的《中国古建筑丛书》系国家“十二五”重大出版工程,也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该大型丛书则系统论述了我国各地区古代建筑发展、各类型建筑的分布及特点,对于出版界、建筑界、遗产保护界,可谓意义重大。

其实,此次建工社图书获奖并非偶然。得益于其坚持实施的精品战略,建工社的《中国古代园林史》(上下卷)、《中国古代建筑史》(共5卷)和《西藏建筑艺术丛书》(共4册)先后斩获前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精品力作迭出,建工社是如何做到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长沈元勤首先将其归功于对专业化道路的坚持,而机构设置专业化、管理办法、奖惩导向和制度保障,也为精品力作的打造一路护航。

据沈元勤介绍,专业化出版方向是建工社成立至今一直坚持走的品牌战略,在专业出版领域做到专注和精耕细作,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近年来,建工社虽然在机构设置上有所改革,但一直坚持按细分专业领域设置图书编辑机构,这样更有利于专业图书规划和选题的优选策划。为鼓励社会效益突出的优秀原创学术著作出版,建工社出台《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管理办法》,每年设基金200万元对优秀学术出版物进行奖励,引导多出好书。在此导向下,建工社紧紧围绕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不断调整和优化选题结构,策划了城乡规划、城市设计、城市生态、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基础设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装配式建筑等方面的一批重点选题,出版了《中国人居史》、《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5卷)、《工程管理论》等一批双效俱佳的品牌图书,得到了业界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依托高水平专业作者,建工社推出高水准出版物产品,坚持实行全程质量管理,制定并严格执行出版物质量保障体系。“从选题策划到发行反馈全流程的质量管理制度,保证了整体出版质量。”近年来,该社多个项目被列入“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获批成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且报奖图书质量均为优良,在业界名列前茅。

此外,建工社每年年底会评出100种优秀图书,一等奖30种,二等奖70种,并给获奖者颁发奖金。有奖也有罚。如果出了质量问题,对图书造成报废和损失,责任人将会被处以30%~100%的罚款。建工社每两年还会举办一次质量展,这项传统已延续17届,展示优秀图书的同时也对问题书稿予以警示。

专注和专业,使建工社练成了出精品的真本领和硬功夫,成为专业出版的主力军和行业排头兵。

守正创新追求卓越

从专业到卓越,并非一步之遥。对于追求卓越的建工出版人而言,除了坚持专业化出版方向,也加快了探索数字出版和“走出去”的步伐。

数字出版是道难关,但必须突破。建工社近年来推进转型升级,努力实现创新服务。社里将数字出版作为战略发展重点,依托传统出版积累的内容、作者、读者及渠道资源,积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及相关业务的融合发展,努力实现由传统出版商向现代专业信息服务商的转型。据沈元勤介绍,2013年建工社被列为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并陆续被评定为“CNONIX国家标准应用示范单位”“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应用试点单位”以及首批“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单位”。建工社有8个数字出版项目入选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12个数字项目获各类资金支持。2014年文化产业基金项目“中国建筑全媒体资源库与信息服务平台”、2017年“建筑施工资源库及专业服务平台”等项目完成验收,“中国建筑出版在线”正式对外发布,可实现建筑图书、建筑图库、考试培训、标准规范等多项在线服务,针对移动终端推出了“建筑文库”App、《建筑师》杂志App等产品,目前有注册用户62万人,实现年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建工微课程关注用户94万人。建工社还积极开展新媒体营销,微信公众号24万多人关注。通过技术创新,建工社努力为建筑专业人员提供全方位、立体化、多终端、多渠道的信息服务。去年,建工社成功入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和首批新闻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还成立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设发展研究院,开展智库大讲堂和智库研究。沈元勤告诉记者,建工社2016年购买了一栋5000多平方米的大楼,2017年成立了建知(北京)数字传媒有限公司,专门做数字出版,“总局给了我们很大的信任和支持,未来建工社将有更多的产品上线服务,期待数字出版转型和融合发展能够取得显著成效”。

建工社历来重视对外合作,近年来充分利用“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和“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资助工程”等国家扶持项目,针对国外读者和出版商的兴趣,调动优势资源,着力打造中国古建筑和现代建筑两类重点图书,旨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建筑文化、宣传中国建设新成就,策划出版了《中国精致建筑100》、《中国建筑的魅力》(12卷)、《新城区战略与路径》等几十种外向型图书。为了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重视参加在“一带一路”国家举办的书展,社里加大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选题比重,策划出版了阿拉伯文版和希伯来文版《中国民居之美》等主题出版物。三年来,建工社共输出图书版权160多项,在版协国际合作委员会组织的“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评选”中,连续多年获奖数量名列前茅。为顺应图书数字化趋势,建工社积极探索数字版图书输出的各种可能性和可行性,已与多家国内外合作单位达成了数字版图书的输出意向,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见到效果。

一个团结进取、思想解放、勤政高效、作风优良的领导集体,带出一支有理想、懂业务、会管理、求创新的出版队伍,这是建工社不断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2014年,建工社在60年社庆之际专门成立社史馆,将前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的奖牌和荣誉证书陈列其间,对员工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近日,总局公布了《关于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表彰决定》,建工社再次获评“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这份荣誉弥足珍贵。沈元勤表示,未来建工社将秉持“质量第一,读者至上”的经营理念,继续发扬“团结、敬业、诚信、创新”的优良社风,在坚持专业出版、加快数字出版和融合发展、推进“走出去”这三个方面做得更好。endprint

猜你喜欢

政府奖建工图书
北京建工修复:解锁智慧修复新可能
河北省总:“八个依托”建工会 “贴心服务”激活力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平煤神马建工集团
《中共党史研究》杂志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
《中共党史研究》杂志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
深圳市建工署完成大运工程建设
《中国药房》杂志荣获首届重庆出版政府奖
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