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创业:地方出版集团改革的“辽宁范本”
2018-02-28黄璜
黄璜
曾经的“出版第一股”又一次用改革的力度和成效带给业界惊喜,假以时日,辽宁出版的二次创业或许能够成为出版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辽宁范本”。
辽宁曾经是中国出版业改革的前沿阵地。作为全国和中央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辽宁出版集团(以下简称“辽宁出版”)曾率先实行转企改制,引领了出版业改革的风潮,也曾打造了“中国出版第一股”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出版传媒”),拉开了近十年来出版集团改革上市的大幕。但毋庸讳言的是,在这十年里,辽宁出版集团并没有很好地抓住改革和上市带来的机遇期,反而是因为种种原因,由领跑变为跟随。
如今,随着出版业的快速发展,市场持续繁荣,各出版集团转型步伐逐渐加快,辽宁出版集团也面临人心思变、人心思进的抉择。值得辽宁出版人庆幸的是,辽宁出版集团的产业基础还在、改革基因还在、创新激情还在、人才储备还在。2015年8月,新的领导班子在实地考察行业一流出版集团的基础上,喊出“改革创新、二次创业”的口号,并开始了大刀阔斧的自我变革。如今两年多的时间过去,审视辽宁出版集团的改革成绩,我们看到这家老牌出版集团又一次用改革的魄力和成效带给业界惊喜,假以时日,辽宁出版的“二次创业”或许能够成为出版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辽宁范本”。
理顺顶层体制机制
辽宁出版作为一家拥有出版、印刷、发行、物资供应等一套完整产业链的集团,控股集团母体与上市公司出版传媒在过去几年间并没能形成良好的产业协同,反而陷入了子分公司各自为战的割裂之中。可以说,如何集约整合、形成合力共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辽宁出版集团改革的应有之义。因此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之下,“党委统领、战略统谋、资源统用、经营统管、后勤统筹”成为了此番辽宁出版改革创新的主线。
在这条主线的推动下,辽宁出版逐渐形成了控股集团母体与上市公司上下一盘棋的格局,集团公司履行大股东权益,业务发展集中到出版传媒,在产业上全面图强,在资源上全面整合。辽宁出版集团领导班子一致认同,只有体制理顺了,才能形成共识,发挥合力。也正是在体制理顺的基础上,辽宁出版集团开始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点推动机构改革,两个本部职能部门由28个调整为15个,形成了大产业、小机关、扁平化、市场化的组织架构,并且在人力、财会、后勤服务等各方面对集团整体运行进行规范、高效的运营管理。
对于辽宁出版“二次创业”来说,“统”不仅仅是体制机制层面的统,同时也是经营层面的协同发展。在这方面,辽宁出版通过集约化经营打出四张好牌。一是集约办公,打造全新开放式办公环境,腾出2万平方米二号办公楼,建设“北方文化新谷”文创产业园,让集团每一寸办公场所都集约使用,释放价值。二是集约生产资源,推动印刷、版权、纸张、装帧设计的集约运营,仅纸张集中招标就节省5000多万元。三是集约财务资源,加大资金整体化运作,两年来创造收益5000万元。四是集约管理资源,借助绿色印刷产业园的优势,实现图书的仓储集约、配送集约、服务标准集约,大大提升配送和发行能力。
重构出版主业价值
对于改革而言,体制机制理顺仅仅是第一步,作为文化产品生产者的出版企业理应在主业上有更大的担当。
“出版主业是出版企业发展的‘根和‘魂。内容是出版的核心,质量是出版的生命。作为出版集团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把内容建设放在第一位、把提高质量放在第一位、把多出好书放在第一位。”这是“二次创业”以来辽宁出版反复宣讲的主业发展思路。针对出版主业不突出的问题,辽宁出版全面实施“精品出版工程”,重振辽版书品牌。通过成立作者工作室,创新作者经营模式;设立1000万元“图书开发基金”,创新投入产出方式;选聘行业专家在京成立专家委员会,提供重大选题40余项,创新选题建设机制;使出版由内容创造向多元开发和多元增值的全IP运作发展,创新版权运营模式;抓焦点、抓重点、抓热点,创新精准营销模式;建立首席编辑制,创新编辑人才队伍建设等十大创新举措,辽宁出版编印发供全环节协同聯动、提质增效,取得良好成效。2017年,《中国机器人》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8种图书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12个项目入围国家出版基金,6个项目入选中国出版政府奖,同时,辽版图书构建了12条重点产品线,畅销、长销品类占比逐步上升,销售5万册以上图书品种同比增长50%,10万册以上图书同比增长30%,“小猪唏哩呼噜”系列累计发货码洋超过2亿元,“尖子生题库”系列突破1.5亿元。市场竞争能力显著提升,辽宁出版集团旗下各出版社的库存和退货率两个硬指标下降明显,春风文艺出版社退货率率先降到10%以内。
在发行业务上,辽宁出版则致力于构建纵横联动的大发行新体系。辽宁省市场发行体系不畅是过去一段时间阻碍辽宁出版发展的一个痼疾,辽宁省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市县新华书店没有上收的省份之一,这就造成在最基础的发行盘子上,辽宁出版就先天不足。因此,辽宁出版采取建设大型文化商业综合体、全省市县新华书店的整合、社区和校园连锁经营网络建设三维并拓、立体推进的模式,全面提速发行市场体系创新重构的步伐。通过两年多的不断探索和完善,2017年辽宁出版已经提速在全省各市启动建设14家大型地标性“盛文·北方新生活”文化商业综合体,推动实体书店转型升级,目前沈阳示范店已经运营,抚顺和鞍山店正在加快建设。
在深耕辽宁市场的同时,辽宁出版的视野并没有局限在一省之地,而是放眼全国市场,始终保持一种进取出击的状态,在北京、上海等地落子两家文化公司,各出版社在京沪设置专员,以连结优质出版资源,推动辽宁出版各项业务加快融入市场竞争。
多元发展双轮驱动
在主业之外,过去五年出版产业的发展进程证明,出版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有力推动,离不开在出版融合领域的破局出新。辽宁出版也把资本运作和出版融合作为驱动自身快速发展的“双轮”。
出版传媒在上市后,没用资本市场募集的资金为自身转型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撑,没有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在内容资源、作者资源、品牌资源、数字项目等方面形成竞争优势。在近两年里,辽宁出版对资金和资源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集团一是投资设立博鸿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利用其撬动作用,投资优质项目,目前已出资4000万元。二是发挥上市公司平台功能。辽宁出版将所属人民社、教育社、民族社、新华印务公司、绿色印刷产业园整体注入出版传媒,带来近5亿元资金,完成出版传媒编印发供一体化上市目标。三是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在省内、省外两个市场并购优质文化产业,涉及新媒体、在线教育等10余项并购标的。辽宁出版还通过入股辽宁省第一家地方保险公司——融盛财险,实现了证券、保险、银行、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全面布局。
实际上,在辽宁出版的产业布局当中,是围绕出版主业、服务主业,以主业带动多元,以多元反哺主业,不断推动出版主业更好更快发展,构建以出版和文化为核心的同心多元产业体系,并推动建立大出版、大发行、大教育、泛娱乐、文化金融和文创平台的发展格局。未来的辽宁出版集团,将成为上市公司优质项目的孵化器,其中自建的“北方文化新谷”文创产业平台、国家级的北方国家版权交易中心已经蓄势待发,在北京、上海两地建立的分、子公司作为辽宁出版跨区域资源获取平台,也成为重要的项目孵化抓手。北京公司运营当年就实现收入5000余万元。
在此格局下,辽宁出版有决心用三到五年时间,通过资本助力,成长为全国一流的新型媒体集团和国内一线的文创互联网战略投资者。
同时,辽宁出版也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做大体量的核心驱动力之一。随着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信息中心的战略合作,全国20家之一的国家级出版融合重点实验室的挂牌运营,首席科学家、总工团队及技术中心的设立,辽宁出版数字化转型已驶入快车道。辽宁出版以重点做好“融出版”,向数字内容产品、网络传播、视听方向发展;管好“融资产”,实现出版内容资产化,积极参与文创孵化;完善“融管理”,再造标准化融合出版流程;做强“融发行”,实现线上、线下资源的有机融合;建设“融团队”,使人人懂转型、人人想转型、人人会转型、人人融入转型等“五融战略”,不断探索数字化转型新业态。日前,辽宁出版“大教育平台产品发布会”召开,一批新型数字教育平台及教育产品进入测试期,标志着“五融结合”数字化发展战略已产生阶段性成果。平台及产品的技术研发支撑——出版融合发展(辽宁)实验室正助推辽宁出版全面拥抱互联网,走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之路。
“唯改革者胜,唯创新者强。”纵观辽宁出版的改革历程,正是其在经营方式、产业布局、出版主业发展等方面的灵活创新,成就了地方出版集团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辽宁范本”。 步入“二次创业”的第三个年头,辽宁出版把2018年定为“转型发展年”,公司将围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大领域,进一步解放思想观念,深化创新发展方式,往建设“双百亿”目标奋勇前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