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育学报》对基础教育的学术引领作用分析——基于人大复印资料的视角

2018-02-28徐章韬

数学教育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育学数学课堂教学

徐 坚,徐章韬



《数学教育学报》对基础教育的学术引领作用分析——基于人大复印资料的视角

徐 坚1,徐章韬2

(1.龙华中心小学,广东 深圳 518109;2.华中师范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以2016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源于《数学教育学报》全文转载的43篇文章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从作者、研究方法、合著情况以及研究内容4个维度进行分析,旨在了解“载文”的主要研究领域、重点内容与研究方法等,进而分析《数学教育学报》对数学基础教育的学术引领作用:与时俱进的理念引领、研究视角的创新引领、学术前沿的技术引领.

基础教育;人大复印资料;学术引领;理念;创新;技术

1 引言

《数学教育学报》(以下简称《学报》)于2014年进入CSSCI来源期刊目录,其载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其中,“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从《学报》全文转载的文章更是优中选优,对数学课程与学科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之根本,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奠基工程.教育理念的先进性促进基础教育与时俱进,指导技术的深入性影响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从创新的研究视角解决基础教育问题则是推进基础教育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加强对基础教育的研究,从源头上做好教育为明智之举.通过研究“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转载文章来了解基础教育现状,已有一些研究者做过.如陈隽和王光明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中数学教与学》(2015年)载文从6个维度进行分析,研究了作者分布、引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现状,并提出今后数学教育类期刊以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中数学教与学》需要重视合作教研、重视少数民族数学教育、加强对实证研究论文的报道和转载等建议[1].在此之上,继续对“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6年从《学报》全文转载的43篇文章进行分析,旨在了解“载文”的主要研究领域、重点内容与研究方法等,分析数学教育学报的创新与引领作用.

2 研究设计

选取2016年人大复印资料从《学报》转载的43篇文章,从多个维度进行数据汇总,并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1 研究对象

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网站首页上,在“期刊文章学科分类”中,点击“教育学”的“全文”,然后在结果中检索:从“2016”到“2016”原文出处为“数学教育学报”,共43篇文章,作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

3 转载情况分析

3.1 作者分析

由于部分论文为合著论文,这里涉及分析作者信息时,只针对第一作者.主要是从作者区域、作者单位类型、作者职称以及合著情况4个方面来分析.

3.1.1 作者区域分布

对43篇论文的作者区域进行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作者来自全国各地,有来自江浙、北上广等省市的,也有来自新疆、云南的.说明在国内,《学报》对数学基础教育研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从图1可以看出,各区域作者分布情况不均衡,排在前5的区域分布是江苏、吉林、浙江、广东、湖北,共25篇,占58.14%.其中,作者来自江苏的转载文章共11篇,遥遥领先于其他各区域.而河南、山东、青海等省份均为0篇,河北、山西、新疆、云南也各只有1篇.这说明目前中国数学基础教育在区域发展上呈不均衡状态,高水平的研究集中于部分区域.

3.1.2 作者单位类型分布

对被转载论文的作者所属单位的统计学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单位的科研水平状况;作者人次越多,则表示该单位科研能力越强.如图2所示,将作者所在单位分为5类,对各类单位发表论文篇数及所占比例进行了统计.其中,将教育学院归为师范学院类,其他教育单位类包含教育局、教育招生考试院以及教育研究院.可以看出,师范大学、综合大学以及师范院校是作者来源的集中地,其中专业师范大学占比多达44.19%,是《学报》被转文的主要来源.另外,中小学共有3篇论文被转载,表明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水平不高,但较以前有所提高.其他教育单位也有转载文章,但数量很少.

图1 作者区域分布

图2 作者单位类型分布

3.1.3 作者职称分布

除1位作者的职称没有显示以外,将其余42名作者职称分为6类,如图3所示.其中,研究生是指在读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其他包含出版社编审、副研究员等.可以看出,作者主要为教授、副教授以及研究生,共占总人数的69.05%;在这3类中,研究生与教授、副教授的比例相当,这表明研究生作为新生力量,已成为数学基础教育研究的重要群体;同时,中小学教师作者多为高级教师或特级教师职称,这表明教师的科研能力与其职业生涯的发展呈正相关.新型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实践,也要做研究型教师.

图3 作者职称分布

3.1.4 合著分析

据统计,43篇文章中,有11篇为独立完成论文,32篇由两位或多位作者合作完成,表明合作交流是数学基础教育研究的常见方式.进一步对合作研究人员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被转载论文以研究生与导师、不同教育单位的研究人员的合作研究为主,另有一线教师和大学教育研究者的合作,但同一单位的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交流甚少,且没有国内专家与国外专家的合作交流.

3.2 研究方法分析

教育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研究的质量,从文章中的研究工具、研究过程以及内容结构来看,被转载文章采用的研究方法种类繁多.部分文章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这里只对文章采用的最主要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如图4所示,43篇文章共用到9种研究方法.可以看出,理论思辨和比较研究较多,分别占比34.88%和27.91%;调查研究也占有一定比例,为11.63%;个案研究与经验总结比例相当,均为4.65%,而实验研究、内容分析法、文献研究等实证研究方法比例最低,均只有2.33%.

图4 研究方法分析

3.3 研究内容分析

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文章,体现了特定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具有一定代表性.在仔细研读论文标题、关键词及正文的基础上,对论文进行内容上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数学基础教育研究的重点与热点、规律与趋势.

3.3.1 研究的领域结构分析

参考文[2]对数学教育研究领域的分析汇总,将43篇文章的研究内容分为7类,具体如图5所示.被转载论文集中在课程与教材、教师、教学3个领域,一共占比79.07%;其次,比较受关注的是理论研究,占比11.63%;而对数学教研、数学文化、信息技术的关注较少.进一步分析,课程与教材类论文以教材的国际比较居多,而关于本土教材、课程建设、课程改革、课程评价的研究较少.

图5 研究的领域结构分析

3.3.2 研究的重点内容分析

首先,国际视野下的课程与教材比较研究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同国家的教育变革通过意识形态影响而紧密联系在一起,教育问题不再是国家内部的问题,而日益成为国际性问题[3].立足国际化视野进行比较教育研究,是课程与教材研究的主要形式,比如问题情境水平方面,美国加州教材中的数学问题对计算的要求不高、对问题的表征多为具体、可视化的形式、重视“识记型”任务[4];问题提出方面,比较中国和美国、中国和日本教材,针对各国教材的现状、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5];课程评价方面,荷兰高中数学考试大纲层次分明、目标明确、强调技能、关注应用、评价多元、考核多样,给中国高考改革带来启示[6].国外在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国际化比较教育可为本土化课程改革与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借鉴不等于模仿,中国课程研究应该吸取国外经验,同时也应该回归本土,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设立符合中国学情的课程评价标准.比如从课程社会学视角对新世纪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进行考察与反思,是与课程改革相关的不同群体的一场对话[7].可以认为,改革是一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长久任务,做出周全的考虑十分必要.

其次,在关注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研究的基础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教育研究一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分为教师专业知识发展、专业能力发展、专业素养发展,另一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与定量分析,并提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策略.专业知识的发展是基础,数学教师问题解决的实践性知识已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8].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知识,不仅是研究方向的转变,也表明了教师知识应该具有产出价值,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知识的有效性.比如HPM知识对教师教学的发展作用,已毋庸置疑,而如何从教学内容出发,将数学史与教材、学生的认知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的关注所在[9].专业能力的发展是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内在的专业知识外显化,即为教师专业能力.根据教育信息处理的观点,教学的实质是在教育媒介的作用下教育信息在师生之间的传递.作为重要媒介的教学语言,对教学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语言的背后是奇思妙想,如果教师读不懂学生的语言,极有可能扼杀学生的数学兴趣、创造性等.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师对数学学科本质理解的缺失[10],这体现了专业能力问题与专业知识的互通性.教师的教学语言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对新手教师与经验型教师在课堂教学语言使用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研究[11],以及对专家型教师与熟手型教师运用元认知、提示语的数学课堂比较研究[12],均是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的精细化要求,使其朝向更精益求精的方向发展.专业素养的发展是目标.数学教师还应具有数学眼光,完成从专业能力到专业素养的嬗变,体现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实践以及专业态度4个维度,这是从数学教师工作的实践取向提出的更高目标[13].调查研究是对教师已有知识的量化研究,在调查中发现教师知识在结构、深度与广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随之提出可行性策略和建议,对症下药.调查研究为设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提供可靠的事实依据,也为新的研究指明方向,比如从宏观上探索教师培训的视角与理念[14-15],从微观上探索教师MPCK知识发展的途径[16].

再者,提倡以思维发展与问题解决为重心的活动教学,探讨教学评价的标准与核心要素.

课堂教学研究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领域,理论研究理应为教学服务,推动教学的高质量发展.以学生为出发点的研究,主要对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知识理解水平进行正面研究,在解题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关注学生主体,要落实在行动中,可采用不同的研究范式.如思辨研究:数学解题不仅要关注“量”,更要关注“质”,将解题与数学思维联系起来,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17];实证研究:对学生的知识理解水平进行调查,依据学习理论将学生头脑内部的抽象的现状水平进行量化和等级划分,为促进学生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18-19].教学活动与学生思维发展研究,是从侧面研究学生思维,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等.比如在课前教学设计中关联数学审美与数学化信息,设计符合学生心理及认知方式的解题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20];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思维策略指导、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聚焦基本数学活动经验[21]等均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课后教学评价或根据学科特点,寻找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制定相应的核心指标[22],或从新的视角尝试建立教学评价标准[23].探索性是教学研究的特征之一,在知识生成与思维发展之间探索结合点,在教学过程与教学效率之间探索平衡点,在教学内在结果与教学外显评价之间探索可操作点等.教学本身没有固定模式,促进学生发展是教学的归宿,教学研究在探索中不断创新与发展.

最后,关注国际研究新动向,数学教育理论研究在探索中开拓创新.

理论是基础教育的技术支撑,缺少理论的研究结果难以令人信服.教育国际一体化和教育国际信息化,使教育研究成果在交流合作中实现不同程度的全球共享.这一点可以从对教育测量评价的理论研究看出,关注PISA数学素养测试对中国基础数学教育的启示[24],对学生能力进行国际水平的评估测试,有助于推动国内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标准更加规范.基础教育研究尤其是学科教学,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理论遵循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做研究不是唯一的道路,还应努力突破已有研究框架,探索新的研究道路.比如MKT主张从数学内容着手,做面向教学的学科知识研究[25];比如教育数学理论,缘起于改造数学使之更宜于教学和学习,是数学教育理论研究在研究道路上的创新[26].

4 《学报》引领作用分析

被转载文章以创新的研究视角,为数学基础教育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厚重的理论支点与开阔的视野方向;基于案例与调查的实证研究,体现了数学基础教育研究的实用性.《学报》载文放眼于国内外,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走在教育研究的前沿,对数学基础教育研究的引领作用如下.

4.1 与时俱进的理念引领

被转载文章的作者多数为来自国内知名专业师范大学及综合性重点大学的教授、副教授以及研究生等,且研究方法丰富、合作交流形式多样、内容覆盖较广,《学报》已然成为数学基础教育研究这一学术共同体的智慧集中地,引领中国数学教育研究队伍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在辐射、推进国内各区域数学教育发展方面起到了学术引领作用.比如在课程领域,教育数学之课程理念,就是重构课程、精简课程,着眼于学生心理对数学材料进行教学法加工,改造数学本身使之为教育服务,改变数学教育的去数学化现象.在实践中,教育数学在难点和新点处下功夫,重构数学体系;围绕教育数学的研究成果,开展数学教育研究;对教育数学是什么展开思辨研究.从理念提出到实践探索,教育数学为数学教育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推动了数学教育理论及数学教育学学科的发展[26];比如教师领域,提出在思维视角下发展数学教师之专业素养的理念,引领一线中小学教师掌握数学思维培养规律,从根本上理解数学和学生,构建连续的支持性学习环境[27];针对问题串的评价与编制,提出“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兴趣、驱动学生‘回归课本’以及将知识点进行‘串联’的理念”[28];针对一线教师的教研活动质量问题,提出合理选择教研活动主题及并深入研讨具体案例,引领教师的业务成长[29];在教学领域,提出高效课堂教学理念,引领课堂教学应加强对情意目标、创新意识和能力及数学学科内容的关注[30];基于高三复习备考的高效教学案例分析,建议高三复习备考教学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新考纲要求,注重过程性教学,优化知识网络的建构方式,设计问题串的导学方式,强化学生的主体反思意识[31].

4.2 研究视角的创新引领

多数实证类载文首先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纵观历程,梳理成果在此基础上开辟新的研究视角,明确研究的方向、思路和价值.除问卷调查外,实证类载文还有视频、案例、测试等多种调查工具,对数据的处理分析方法也丰富多样.思辨类研究多关注数学教育的热点与趋势,引领对核心话题进行深度探讨,如高效课堂教学[10,30-31]、减负提质[32]、数学与艺术的文化融合[33]、基于标准的学业评价模式[34]等.思辨类研究在选题方面,既有对教学理论的应用探讨[35]、又有对教学评价的框架建构[36],引领对理论的应用性与评价标准的多样性研究.关注学困儿童[37]、关注农村教师等特殊群体[14-15],既有对一般规律的探索,又有对特殊群体的个性化的深入研究,为数学教育理论体系构建提供多方位的研究成果,引领数学教育研究者探索更新、更深入、更精细的切入点.

4.3 学术前沿的技术引领

载文在引领新的研究视角的同时,也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指导.这里,技术是指将理念付诸实践的操作性指导,是与理念一脉相承的.比如课程改革方面,从微观角度窥视GX实验成功减轻初中几何学习负担、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课程构建策略,为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实践提供借鉴与启示[32];对热门话题“互联网+教育”的研究,指导广大教育工作者客观看待互联网+给数学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直面并积极应对挑战[38].应用教育理论及其研究成果解决实际问题,是学术研究的目的,也是促进研究人员与一线教学人员沟通交流的重要环节.技术指引与理念传授理应并驾齐驱,以理念指引方向,以技术指导实践,方能满足和服务于当前社会提出的教育创新、教育价值等诉求.

[1] 陈隽,王光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中数学教与学》(2015年)载文分析[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6(11):59-63.

[2] 王宽明,夏小刚.关于中学数学教育研究领域的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1,20(6):82-85.

[3] 纪雪聪,邵光华.我国基础教育研究热点透视与展望——基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所载论文的内容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1):55-59.

[4] 陈志辉.中美两国初中数学课程的问题情境水平比较研究——以“函数”内容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6,25(1):5-9.

[5] 严卿,胡典顺.中国和日本初中数学教材中问题提出的比较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6,25(2):20-25.

[6] 宁连华,向坤,赵晓燕.荷兰高中数学考试大纲评介及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5,24(6):26-30.

[7] 胡晋宾,刘洪璐.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课程社会学考察[J].数学教育学报,2015,24(5):55-58.

[8] 韩继伟,黄毅英,林智中.初中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6,25(2):49-56.

[9] 吴骏,汪晓勤.初中数学教师HPM教学的个案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6,25(1):67-71.

[10] 刘琳娜.把握数学学科本质实现高效课堂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15,24(5):71-73.

[11] 叶立军,李燕,斯海霞.初中数学新老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比较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5,24(4):40-43.

[12] 韩龙淑.专家型教师与熟手教师运用元认知提示语的数学课堂比较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6,25(4):59-62.

[13] 章勤琼,徐文彬.试论义务教育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及其结构——基于教师专业标准与数学课程标准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6,25(4):69-73.

[14] 程晓亮,郑晨,刘影.“国培计划”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培训的问题与对策——教师专业化视角的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5,24(5):8-10.

[15] 张勇,苏虹.参与式培训理念下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置换培训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5,24(5):4-7.

[16] 陈蓓.课例研究与教师数学学科教学知识(MPCK)的发展[J].数学教育学报,2016,25(4):74-78.

[17] 张跃红.不同思维类型对数学解题的影响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5,24(5):46-50.

[18] 何忆捷,彭刚,熊斌.高中生三角公式理解的实证研究——以上海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6,25(1):51-56.

[19] 杨军,王婷.高中生“对数”概念的理解水平调查[J].数学教育学报,2016,25(2):84-87.

[20] 张昆.数学解题教学设计的创新实践研究——基于“美学”的视点[J].数学教育学报,2015,24(5):41-45.

[21] 顾继玲.聚焦“基本数学活动经验”[J].数学教育学报,2016,25(1)34-37.

[22] 曹广福,张蜀青.论数学课堂教学与评价的核心要素——以高中导数概念课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6,25(4):17-20.

[23] 朱哲民,贾冰.数学探究教学SIRA评价标准建立的尝试[J].数学教育学报,2016,25(1):57-60.

[24] 高凤萍.PISA数学素养测试对中国基础数学教育的启示[J].数学教育学报,2015,24(5):63-66.

[25] 黄娅,张波.中学数学教师“基本不等式”部分MKT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6,25(4):84-88.

[26] 朱华伟,徐章韬.教育数学:缘起、旨趣、现状和意蕴[J].数学教育学报,2015,24(4):30-32.

[27] 高红志,陈雪梅.思维视角下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索——基于四节同课异构课“正弦定理”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6,25(2):66-69.

[28] 高翔,张波.高中数学教师对问题串评价与编制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6,25(3):66-70.

[29] 王克亮,吴少然.高中数学主题教研活动的实践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5,24(6):61-63.

[30] 石树伟.自发行走在传统与现代之中间地带——基于案例与评析的区域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高效观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5,24(5):74-77.

[31] 万文婷,叶俊杰.高三数学复习高效教学案例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5,24(4):65-71.

[32] 徐建星.初中几何课程减负提质的有效构建策略——“GX实验”面向教学的初中几何探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6,25(4):98-102.

[33] 熊妍茜,张辉蓉.数学与艺术融合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途径探析——基于《艺术与数学》的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5,24(4):88-91.

[34] 董琴,郭凌,马云鹏.基于标准的学业评价模式:瑞典数学课程评价评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6,25(3):29-33.

[35] 李兴贵,王新民.数学归纳推理的基本内涵及认知过程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6,25(1):89-93.

[36] 朱立明,马云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PORE评价框架的构建[J].数学教育学报,2016,25(1):84-88.

[37] 黄大庆,陈英和.小学二至六年级数学困难儿童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J].数学教育学报,2016,25(2):70-74.

[38] 徐冉冉,裴昌根,宋乃庆.互联网+数学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J].数学教育学报,2016,25(3):6-9.

Academic Guidance Analysis ofon Primary Education ——Based on the Reprinted Materials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XU Jian1, XU Zhang-tao2

(1. Longhua Central Primary School, Guangdong Shenzhen 518109, China; 2.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Hubei Wuhan 430079, China)

Basing on the 43 essays printed by thein 2016 from the reprinted materials database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the Bibliometric Method and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analyzing 4 perspectives of the Authors , Study Methods, Coauthor Situation and Study Contents, the author was aimed at understanding the main Research Fields, Key Content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republished materials”, and then analyzed the academic guidance ofon primary education such as the guidance of updated ideas, innovative study perspectives and cutting-edge technology.

primary education; the reprinted materials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academic guidance; idea; innovation; technology

[责任编校:周学智]

2017–09–20

徐坚(1987—),女,河南信阳人,硕士,主要从事课程教学论研究.徐章韬为本文通讯作者.

G40–03

A

1004–9894(2018)01–0085–05

徐坚,徐章韬.《数学教育学报》对基础教育的学术引领作用分析——基于人大复印资料的视角[J].数学教育学报,2018,27(1):85-89.

猜你喜欢

教育学数学课堂教学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对我国音乐教育学 学科建设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