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2018-02-28刘小丽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图层核心

刘小丽

(广东省北江实验学校,广东 韶关)

21世纪全球进入了知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社会日新月异,为了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一轮课改将基础教育的总目标落实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之于教师耳熟能详的三维目标,有哪些传承和超越呢?信息技术课堂如何转型才能落实核心素养呢?

一、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区别与联系

三维目标,是确定的培养目标,也就是人才规格的三个维度,准确表述为“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如图1,三维目标使素质教育在课堂的落实有了抓手,只有实现三维目标整合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缺少任一维度目标的教学都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因此,三维目标不能淡化,更不可被替代。然而,三维目标存在不足之处:缺乏对教育内在性、人本性、整体性和终极性的关注;缺乏对人的发展内涵特别是关键的素质要求的清晰描述和科学界定。

图1

核心素养是育人的总目标,弥补了三维目标的不足,源于三维目标,又高于三维目标。作为核心素养主要构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实际上是三维目标的提炼和整合,把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提炼为能力;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提炼为品格。能力和品格的形成即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深化、具体化,从2016年9月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如图2)可以看到,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关注的焦点都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落实核心素养,离不开三维目标,三维目标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以完整体现。

图2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细化到信息技术学科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学生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能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投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要求。因此,课堂教学的实施应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又兼顾总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下面笔者就谈谈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

核心素养在本质上是应对和解决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的综合品质,是个体在情境的持续互动中,不断解决问题、创新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这要求教师能够创设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的、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基于问题活动方式,开展体验式的、合作的、探究式的学习。目前信息技术教材的编排是以学科知识为纲要的,教材实例与学生生活不贴近,章节之间缺乏关联性,有重知识轻素养之嫌。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将课程内容的选择转向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和提升核心素养的真实生活情境。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时,笔者创设了“体检表的数据”这一学生熟悉的情境,以解答“我们的身体健康吗”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与探究,经历表格的设计,数据的输入、计算、统计、分析等知识诞生的过程,最后能根据数据的指引,科学判断本人或全班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获取相关的健康知识归纳总结出合理膳食、适当体育运动以及科学用眼、预防龋齿等健康生活的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等学科素养以及健康生活、科学精神方面的总的核心素养。

在注重生活情境的时效性、本土性和多样性的前提下,笔者在教学《PS的图层》时创设了“送给妈妈的花——插花”的生活情境;在教学图像的合成时创设了与学校阅读节同步的“小小的书签大大的创意”的书签设计比赛活动;在教学动画制作时,创设了“节约用水”的环保宣传活动;在教学《视频的制作》时,以学校爆发的流感为背景创设了“流感的防治”的研究活动等。这些生活情境涉及家庭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旨在提高学生各个层面的核心素养。

(二)搭建学科融合的平台

核心素养是跨学科素养,任何核心素养都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可以完成的。教师在组织课程内容时应注重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序列化的问题有机串联起各学科知识,为学生搭建多学科解决问题的平台。如在“体检表中的数据”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要从体重、身高信息中判断人体的胖瘦程度,就要计算体重指数,然后再根据体重指数的大小得出体型类型:过轻、正常、过重、肥胖、非常肥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应用到信息技术、数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当计算出体重指数以及近视率、龋齿率等数据时,该如何根据数据的指引找出防治的方法呢?这又涉及信息技术、生物、营养、体育等学科知识。

在多学科融合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知识,协作和探究式地解决现实问题,在参与和体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结果性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会从多学科、多视角、多维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收获了蕴含在真实问题情境中的过程性知识,体现了思维的综合性和灵活性,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质的突破,落实学会学习,问题解决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三)开展问题化学习

明代学者陈献章在《论学书》中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贵在有疑,有疑问才可能有深入的思考,才可能有真正的学习。要让学生成为“有疑问”的人,其前提是教师首先要成为“有问题”的老师。学生为什么喜欢玩游戏?是因为游戏有一定的挑战性,在玩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思考来解决问题,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游戏,心里有满满的成就感,同理,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是有智力挑战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不必讲得太精太细,不必把预设到的学生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提前给学生讲解,而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预留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去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发现新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法,并给予一定的表扬和奖励,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送给妈妈的花——插花”的学习活动中,学生需要将不同图片的花插在花瓶里,并写上要对妈妈说的话,教师仅演示了如何将一张图片移到另一张图片上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图层面板的变化,为学生学习图层知识作了铺垫,然后由学生在探究实践中感受图层的奥妙。在探究实践的不同阶段,学生将依次遇到以下问题:怎么将花梗放在花瓶里面?怎样放大或缩小花束?怎样改变花束的位置?想对某束花进行编辑却起不到作用,怎样输入漂亮的文字?如何给花加背景等等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现问题,主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乐于分享学习成果,并给予口头表扬、加分、加金币的奖励,然后教师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作适当的补充,顺势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蕴含在问题里面的知识,如解决了“怎么将花梗放在花瓶里面”,学生明白了图层的特点:上面的图层有图像的部分遮挡了下面的图层,没有图像的部分是透明的;弄明白了“想对某束花进行编辑却起不到作用”,学生掌握了图层的操作要领:先选择对应图层再操作,以及图层的优势:互不影响,方便编辑等。学生带着对妈妈的感情参与插花活动,怀着送最美最有新意的花给妈妈的愿望进行实践探究,不断尝新,积极踊跃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进行知识的碰撞,进行知识与知识的联系,让学习充分展开,让学习更有深度。

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触知识的生活价值,在学科融合的平台中实现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运用,促进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在问题化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创新,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唤起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锻炼了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具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图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解密照片合成利器图层混合模式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
跟我学添加真实的光照效果
国外建筑CAD图层标准发展现状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