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心理韧性与职业疲溃感的相关性研究*
2018-02-28孙玉珍佘小丽郭卫红
孙玉珍,佘小丽,张 颂,郭卫红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医疗体制的改革,新的管理理念不断推动着医院的发展,同时也给医疗卫生领域带来了工作环境的变化与压力,护理人员必须以新的思路与方法应对与适应各种压力。如果无法较好地应对与适应压力,护理人员就容易产生生理与心理的疲惫,对工作失去热情,出现工作能力的下降,对患者及家属态度冷漠等,继而产生职业疲溃感与离职的想法。职业疲溃感多数发生于从事服务行业的人群,是指个体在自己所处的特定工作环境中所引起的来自于情绪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去人格化、情感耗竭加重,个人成就感降低。由于护理人员的工作特殊性,长期承担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已经成为职业疲溃感的高发人群。职业疲溃感不仅可以使护理人员健康水平下降,还可以降低其工作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严重者出现工作热情完全丧失、无法胜任护理工作,留职意愿降低,极大的影响着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因此,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疲溃感,提高其工作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已成为护理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难题。相关研究[1]指出心理韧性作为个体积极应对压力与逆境的一种能力,可以提高个体在高压环境中的适应与应对能力,减轻忧虑与郁闷情绪,降低职业疲溃感,保持相对健康的生理与心理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武汉市三所综合性医院360名护理人员。纳入标准:自愿参加本课题,在岗护理人员,具有护理人员执业资格证书,无精神疾病与意识障碍者。排除标准:产假、病假、事假、外单位进修人员等。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遵循知情同意原则,向调查对象说明填写注意事项,利用护理人员晨会时发放问卷,统一回收。本次研究共计发放调查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52份,有效回收率98%。
1.2.2 调查工具
问卷由3部分组成。①一般资料问卷:根据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自行制定,包括护理人员的年龄、最高学历、编制、倒班次数等情况;②职业疲溃感量表:是由国际著名心理学家Maslach[2]编写,我国心理学专家陈素坤[3]等进行修改,制定成中文版本。量表共22个条目,包括3个维度。情感耗竭:主要有9个测试项,用来测试工作环境的压力和自身的心理状态。小于20分情感轻度耗竭,20~30分之间情感中度耗竭,30分以上情感重度耗竭。去人格化:主要有5个综合测试项,用来测试工作压力对护理对象的影响。分为三个程度:综合分数小于8分属于轻度影响,8~10为中度影响,10分以上为严重影响。个人成就感:主要有8个综合测试项,主要评价压力对自己工作的看法,大于等于35分为轻度工作疲溃,34~39分之间为中度工作疲溃,小于34分为高度工作疲溃。在本研究中Cronbach'sα系数为0.76;③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该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Con⁃nor和Davidson[4]编制。主要用于测量个体的心理适应水平,包含25个条目,3个维度,力量维度(包含8个条目)、乐观维度(包含4个条目)、坚韧与控制维度(包含13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从不这样”为0分,“很少这样”为1分,“有时这样”为2分,“经常这样”为3分,“几乎总是”为4分,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心理适应性越好。在本研究中Cron⁃bach's α系数为0.909。
1.2.3 统计学方法
建立Epidata数据库录入数据,对数据进行逻辑检错及手工核对,统计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职业疲溃感、心理韧性各项得分采用(x±s)进行描述,心理韧性与职业疲溃感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护理人员职业疲溃现状
由于护理人员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长期承担着巨大的身心压力,从而表现出情绪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去人格化、情感耗竭加重,个人成就感降低。详见表1。
表1 护理人员职业疲溃得分情况
2.2 护理人员心理韧性现状
护理人员长期处于这种高压环境下,为减轻忧虑与郁闷情绪,保持相对健康的生理与心理水平,机体不断的作出适应与调整。该地区护理人员心理韧性水平详见表2。
表2 护理人员心理韧性测试得分状况
2.3 护理人员心理韧性与职业疲溃的相关性
护理人员心理韧性水平随着个人成就感的提高而提高,随着去人格化、情感耗竭的增长反而降低。详见表3。
表3 护理人员心理韧性与职业疲溃感的相关性
3 讨 论
3.1 护理人员职业疲溃感现状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人员职业疲溃感各维度得分为情感耗竭(19.15±11.46)分、去人格化(10.43±6.52)分、个人成就感(16.45± 9.82)分,低于金钰梅等[5]人的研究。原因可能为,两群体所处的地区与环境不同,所承受的压力程度也不同,导致两群体的职业疲溃感水平存在差异。
职业疲溃感不管是对医院、医生、护理人员、病人都存在着极大的隐患。护理人员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倒班频繁,工作压力大,承担责任重,有时还需要面临病人及家属的责备与不理解。对护理人员来说,这种心理状态严重影响了工作状态与工作积极性,对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对医院来说,护理人员服务的对象都是病人,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则严重影响临床护理操作,极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医疗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影响了整个医疗系统的安全与稳定,阻碍了医疗团队的整体发展,给医院的声誉带来严重的影响。同时反映了医院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有着一定的缺陷,医院应从自身管理方面进行系统的改良。首先应提高护理人员的福利待遇,降低职称评审的条件,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其次,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制定合理的排班制度,提高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自我认同感。如若不然,势必会造成护理人员心理上对患者的疏远与漠不关心,使其白色天使的形象荡然无存。从患者角度出发,护理人员的这种工作状态,极易引起患者的不信任与对医院的质疑,阻碍了自身病情的恢复,从而产生不必要的医患矛盾。诸多问题提醒我们,应尽快采取合理的方式与行为,努力解决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降低职业疲溃感,使其在服务患者的同时,自身的身心健康得以保持。
3.2 护理人员心理韧性现状
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心理素质评分高于王睆泽等[6]人的调查结果。影响因素可能是调查对象所处的医院不同,医院的相关管理体制有所不同,护理人员每天的工作量与承受的压力也大有不同,导致两地区调查结果存在差异。该地区护理人员心理韧性与坚韧维度处于中等水平,乐观与自强维度处于中下水平,说明护理人员在应对挑战与应激事件时能够表现出坚韧不拔和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7]。原因可能是由于受到中国优良传统观念的影响,推崇吃苦耐劳、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的精神,且护理人员多以女性为主,女性在面对压力与困难时,更能够体现优良传统,表现出较好的容忍度和耐受力。如此高压工作环境下,护理人员能够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保持镇定自若,有条不紊的解决各种应激事件与压力,并且又能够快速的投入新的工作,无形中坚韧性水平不自觉的有所提高。在面对困难与压力时抱以不乐观的态度,原因可能是由于社会对护理人员的偏见,使其不被尊重与理解,甚至有些医院对医护有着不平等的看法与待遇,从而造成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失落感较重,使其产生了负面情绪,长期以往,压力得不到有效的缓解与释放,从而导致乐观性不自觉的有所降低。虽然职业压力受外在环境的影响较大,但在实际开展的干预措施过程中,其工作量大且不易实施,因此对自身调节的改善仍是高效干预的重点方向。护理管理者适当地开展心理韧性训练,尤其重点关注心理韧性较低的护士,培养她们乐观的工作态度,提升积极的心理品质,提供适当开展有意义活动的机会,建立并保持高期望值,积极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引导建立健康的价值观,制定清晰且统一的规范指导,定期开展相关弹性训练,培养相关技能,制定符合不同个体护理人员特征的训练计划,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水平。
3.3 护理人员心理韧性与职业疲溃感的影响关系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韧性与职业疲溃感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与李帮珍[8]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心理韧性与情感耗竭、去人格化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与个人成就感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即心理韧性水平越高,职业疲溃感就越轻,心理韧性水平越低,职业疲溃感就越严重。在当前全球护士短缺、护理队伍不够稳定的时代背景下,护理人员的健康显得尤为重要,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疲溃感,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职业疲溃感不仅仅受到医院工作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护士自身对职业的认可程度以及所产生的情绪与行为等内在因素的制约。如果护理人员能够更多地着眼于自身职业的认知评价、人际关系的适应与调整、工作的心态等可能导致护理人员职业疲溃感的“内在压力源”方面,秉承内在归因取向,探求适应的潜能,提高自身的心理韧性,以提高应对与适应“外在压力源”的能力,降低职业疲溃感,维护身心健康的重要渠道。因此,护理管理者要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疲溃感,不仅要从护理人员所面对的环境与压力入手,还要从护理人员自身心理方面锻炼其适应与应对压力的能力,如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制定合理的人力配备方案、合理的弹性排班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福利待遇、适当放宽晋升的条件与进修的机会,并呼吁全社会关爱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各种应急演练、现场观摩、情景演示、压力应激理论的学习、心理学知识技能培训等方式来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水平与调节、释放压力的能力,不但可以锻炼其自我调节的能力,控制各种应激源,还可以加强心理健康,不断寻找工作热情与生活乐趣让其体验到管理自身压力的成就感,保持平和愉悦的心境,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韧性,降低职业疲溃感。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人员的职业疲溃感与心理韧性密切相关,具有较好心理素质的护理人员能够适应与应对较大强度的工作压力,从而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疲溃感与离职意愿,提高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1. Frigiola A,Bull C,Wray J.Exercise capacity,quality of life,and resilience after repairoftetralogyofFallot:across-sec⁃tionalstudyofpatientsoperatedbetween1964and2009[J].Car-diol,2013:1-8.
2. Maslach C.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califonia: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1986.
3. 陈素坤.临床心理护理指导[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2000:207-218.
4. Connor KM,Davidson RT.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J].De⁃press Anxi,2003,18(2):76-82.
5. 金钰梅,胡雁,邵翠颖,等.嘉兴地区护理人员职业疲溃感和健康功能状态的相关性[J].研究护理学报,2011,9(18):31-34.
6. 王睆泽,陈瑜,戴立丽.160名护理人员心理弹性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2,9(9):425-426.
7. 范平.浅谈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产生原因和应对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1,8(9):368-369.
8. 李帮珍.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源和工作疲溃感的调查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7):635-636.
(2017-07-11收稿)
我校学子在国际竞赛和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创佳绩
近日,第十五届“国际生理学知识大赛”在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医学院举行,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指导的申奥、钟余霞、蔡学成、Sheriff和Sree等5名本科生组成代表队首次征战此赛,并一举夺得“最佳新人奖”。此前,我校代表队荣获国际生理学竞赛第三届大陆地区热身赛三等奖,口腔学子参加国际口腔本科操作技能大赛获三等奖。
2017年,我校医学类专业毕业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2016年在全国开设临床医学专业、中医类本科专业、口腔医学专业并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且考生数在30人以上的院校中,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考试通过率在159所院校中位列第28位,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考试通过率在33所院校中位列第7位,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考试通过率在82所院校中位列第7位。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考试通过率位列全国第13位;司法考试通过率高达7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