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检验应用在糖尿病患者检验中的价值
2018-02-27苏志琳
苏志琳
[摘要] 目的 评价血脂检验应用于糖尿病患者检验中的效果。方法 将该院于2017年9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42例糖尿病患者纳入该次研究中,设立为实验组,同时期选取前来体检的人员42名,设立为该次对照组,两组均行血脂检验,对血脂检验结果以及血液流变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TC(5.68±1.26)mmol/L、TG(2.69±1.04)mmol/L、LDL-C(4.15±0.92)mmol/L以及ApoB(1.19±0.15)g/L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HDL-C(1.40±0.46)mmol/L以及ApoA(1.20±0.21)g/L高于实验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对照组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HCT(血细胞比容)以及ESR(血沉)等血液流变学指标高于实验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结论 通过血脂检验,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呈现为上升的趋势,血液呈现为高凝状态,在进行治疗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注意,并依据血脂测定结果对患者的病情以及机体进行记录,以此及早对患者治疗。
[关键词] 糖尿病;血脂检验;指标记录;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1(b)-0067-03
作为临床内分泌科室较为严重的慢性代谢性病症[1],糖尿病的发生随着当前人们生活饮食的不健康、生活习性的变化呈现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2],因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已经成为目前极为严重的公共问题。根据临床数据证实[3],糖尿病的发生多是因为胰岛素的缺乏造成的血糖上升,同时胰岛素也会对人体脂肪代谢出现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也会有所变化,同时和血糖水平呈现为相连关系[4],因此血脂代谢变化情况对患者病症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针对于此,该文2017年9月—2018年2月通过对42例糖尿病患者予以血脂以及血液流变学测定,同时和常规体检人群进行对比,记录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42例糖尿病患者,并将其纳入该次研究中设立为实验组,同时期选取前来体检的人员42名,设立为该次对照组。实验组纳入依据:经过空腹血糖测定、餐后120 min血糖以及糖耐量测定确诊为糖尿病。排除依据:①肝肾功能障碍;②免疫系统或者内分泌系统病症;③恶性高血压患者。实验组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27岁,中位年龄(49.71±8.48)岁,病程最长18年,最短半年。对照组纳入依据:检查并非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29名,女性13名,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25岁。
两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检验前24 h,84例人员需要暂停服用任何对血液成分产生影响的药物,同时需要禁烟酒,饮水量<3 000 mL。进行检验当日空腹抽取静脉血8 mL,其中3 mL添加肝素将其混匀放置在抗凝管中进行血液流变学测定,测定指标包含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HCT(血细胞比容)以及ESR(血沉)。另外5 mL带血液凝固后进行离心处理,血清分离后进行血脂测定,包含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1.3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数据通过SPSS 17.0统计学软件测定,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脂检验测定结果分析
实验组患者的TC(血清总胆固醇 Total cholestterol)、TG(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LDL-C(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 Low Density Lipoprotein)以及ApoB(载脂蛋白 apolipoprotein B apoB)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以及ApoA(载脂蛋白 apolipoprotein A apoA)高于实验组。
2.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结果对比
对照组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HCT(血细胞比容)以及ESR(血沉)等血液流变学指标高于实验组。
3 讨论
当前临床认为糖尿病随着血脂上升的主要机理是因为[5],糖尿病可能造成患者自身免疫出现问题,造成胰岛素水平降低,另外外周靶组织在脂肪组织中和肝脏内部出现胰岛素抵抗情况[6],让在正常水平下胰岛素无法正常工作,无法获取够量的葡萄糖,特别是对于肝脏、肌肉以及脂肪组织等对胰岛素较为敏感的组织结构来说,无法摄取到适量的葡萄糖导致肝葡萄糖输出抑制效果差[7]。
該文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发病机理研究分析,血糖血脂水平异常上升,高胰岛素血症和血小板出现高黏聚性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最终导致血管病变反应形成。TG指标上升是临床最为多见的糖尿病代谢紊乱反应,临床升高的主要表现为: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提升了TG的合成[8],另外血清脂蛋白酯酶的生物活性降低造成TG的积聚以及血清水平上升。临床数据证实,TG的提升和糖尿病的发展程度有一定关联,同时对大血管并发症存在影响,另外TG指标、LDL-C指标上升,HDL-C降低会增强对血管压力,造成心血管病变出现。糖尿病患者在病症没有控制情况下或者合并存在大血管病症时,TG水平会显著升高,这也证实血管病变的发病机理中TG指标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人体脂肪、心肌、骨骼肌以及巨噬细胞中,脂蛋白酯酶均有一定分解,也是TG水解中的关键。另外对于脂蛋白酯酶,一旦胰岛素抑制作用降低,不足以表达基因效果时,酶活性降低,造成TG水解速度降低,造成低密度脂蛋白形成。同时胰岛素降血糖能力有所干扰,机体得到的信号就是饥饿,所以一旦人体进入到脂肪动员状态,脂肪细胞的脂肪开始分解,指标开始释放。
該次数据证实,实验组患者的TC(5.68±1.26)mmol/L、TG(2.69±1.04)mmol/L、LDL-C(4.15±0.92)mmol/L以及ApoB(1.19±0.15)g/L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HDL-C(1.40±0.46)mmol/L以及ApoA(1.20±0.21)g/L高于实验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HCT(血细胞比容)以及ESR(血沉)等血液流变学指标高于实验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血脂检验应用于糖尿病患者检验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对病症发现,达到早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贺春霞,杨晶晶,袁美锦,等.门诊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BDNF变化、血脂检验及行PCI治疗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6):1921-1924.
[2] 关荣春,李亚东,丁冠文,等.血红蛋白自动分析仪在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流变学联合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5):100-103.
[3] 孙爱童,刘炯鸥.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指标与血脂及血糖的相关性[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7(1):62-64.
[4] 喻亚兰,谭茜,罗艺,等.血清补体C1q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5):2167-2169.
[5] 景良洪,曾艳丽,宋凤平.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2):1712-1714.
[6] 贾延伟,杨勇,曹伟,等.2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HbA1C、mALB与血脂代谢的临床检测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8):1164-1166.
[7] 费丽娜.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血糖及肾功能各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z1):290-291.
[8] 王智霞,乔玉春.联合检测微循环、脂代谢及炎性相关因子对阿魏酸哌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评价[J].河北医药,2016,38(17):2663-2666.
(收稿日期:2018-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