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2018-02-27刘贵合
刘贵合
学习就是一个做学问的过程,教师讲课的过程固然重要,但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也非常重要。教师应鼓励每一个学生敢于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来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一、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很多家庭的教育理念与现代化教学理念不符。家长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就不会主动倾听学生的想法,也不会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更多的是采用批评打压学生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导致学生的自信心不足,甚至产生自卑心理。具体表现在教师上课时,学生不愿意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安静倾听教师讲解的内容。这就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较少,教师无法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容易产生错误的认识,也不利于后续教学的开展。针对这一种情况,教师首先就要让班里形成一种良好的班级氛围,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在班级里找到归属感,然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开展课外活动时,多倾听学生的想法,并鼓励他们敢于将自己对周围事物的看法表达出来。教师可以适当开展一些班级里面的小活动,让学生互相之间都熟悉起来,并鼓励学生开口说话表达自己的想法。改变上课模式,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来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例如,在《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章中,教师可利用1~5的数字开展一个小游戏来树立学生的信心。可以让班里的学生轮流报数,但报数的范围只能是1~5,用这个小游戏来帮助活跃课堂气氛。等到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对玩这个游戏的心得或是将游戏玩好的方法,让学生乐于将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不管学生的想法怎样,只要学生敢在全班学生面前开口说话,教师就应该对这个学生进行表扬。另外,教师在上课时,应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遇到的问题,当这个学生说出的问题有很多人都不会时,教师应该适当给这个学生奖励,以此作为激励。
二、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生可能会因为和教师不熟,就不敢提出自己的问题。但作为同龄人,学生之间应该是无话不说的。教师可以将四到六个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在分组时应该注意的是要留意每个学生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的,教师应该保证每一个学习小组里面最少有一个是比较外向的学生。教师在讲课时,可以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然后小组长将自己小组里面学生提出的问题汇聚在一起,交给教师。就避免了很多学生因为害羞而不敢提出问题的现象,也是对教师提问时间的一个节省。
例如,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克和千克》中,主要就是带领学生认识不同的重量单位。教师在讲完课之后,可以为学生留下问题,可以是一片叶子或是一块大石头的重量最适合用什么样的重量单位表示,让每个组里的小组长提出自己组员的问题。在组员提出问题时,组里的其他成员可以尝试着解答该同学的问题,最后汇报给教师应该是全部的组员都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可以先询问其他学习小组是否能解决该类问题,若是知道答案就可以举手回答。若全班学生都不能回答,再由教師作答,也对该小组进行表扬。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很好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也可以节省教师对一些比价基础问题的解答时间。对教师来说,学生也可以进行更全面的管理,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课后为教师留言提出自己的问题
很多教师思考的重点都是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问题,但教师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只有学生有了问题才能提出来。教师在讲课时,可以在过程中留下一两个疑点,让学生尝试着去发现。
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分数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点,很难理解。教师在读出学生的问题前,可以询问经过课间的思考,这个学生的问题是不是自己解决了,若是有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可以让该学生解答自己的问题;若是没有人举手,教师就可以为这个提出问题的学生做出回答。在教师为学生解决上一节课疑惑时,也是对知识点的一个复习,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等学生适应了这种留言的方式时,就具备了提出问题的能力,也为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提供了基础条件。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是很重要的方法。学生若是能在学习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就可以证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盲目做题。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知道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进行更有效的辅导。学生在小学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争取用最少的时间,达到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