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数学课生动有趣
2018-02-27陈文辉
陈文辉
小学是学生时代的一个重要阶段,科目较少且集中。作為知识的接受者,小学生是难保持注意力的一个群体。这就需要教师去做积极的引导,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乐此不疲。教师应该如何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主动求知和探索的习惯呢?笔者就此做一个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一、创造与教学有关的生动情境引入新的知识
创造生动的情境是为了将数学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其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题设计成游戏。在幼儿园时期,教师以游戏教学生保持注意力、管束自己的行为等;到了小学阶段,教师采用游戏方式来向学生传授知识为学生学习身份的转换完成一个良好的过渡。学生往往需要反复练习某一知识点才能记得牢固,但单纯且机械的重复是毫无乐趣可言的。拿到设计游戏上来说,教师设计的游戏也不应该是单调统一的,形式多样也是教师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例如在“克、千克、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不同形式的情境来做练习。比如利用蜂鸟和鸵鸟的重量差别,再比如利用老鼠和大象的体形差异。最好设置成有层次、有梯度的训练,即照顾到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又使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以学习为前提来做游戏而非单纯为了做游戏而做游戏。也就是说,教师需要紧密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要点和学生的内心想法,采用多种形式来创造符合教学目的的数学游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二、创造有趣而贴切的生活情境引入教学要点
现有的学科都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服务生活。那些熟悉的却隐藏着无穷奥义的科学知识在身边比比皆是。教师要做的就是找到它们,改善后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菜市场、小卖部等就可以做成变化成完美的数字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选用抓阄的方式来为学生安排、分配卖家和买家的角色。利用折纸、瓶盖等虚拟货币来完成交易。再如,联系中可开展各种学习竞赛,竞赛的名字最好能引出学生浓烈的兴趣、高涨的情绪、灵活的思维和敏捷的反映,像“开火车”“夺取红旗就是胜利”等。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自然地完成数学演算,在欢乐的游戏中掌握知识、增长能力,这就是游戏教学的目的。
三、设置课堂疑问
教师依然采取“赶鸭子上架”的低效率教学模式,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再以学生难以承受的作业来施压,教学质量可想而知。为了不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让他们总感到学习疲乏,教师应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思考空间,尊重学生的感受和情绪,提供更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注意这几个方面:首先,“吊胃口”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不像高校学生和成人,小学阶段的学生尤其容易被吊胃口,即问题设置要有趣味性。其次,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简单些可以照顾部分阶段性学习尚不足的学生,难一些的可满足学生的好胜心。但太易则无趣,太难则适得其反,过难会打压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养成主动问问题的习惯,不仅在学习上,也能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学生很大的帮助。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既活跃集体学习的气氛,又能启发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思考数学、应用数学。往往这样的引导会使学生自主思考,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四、加强互动,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从心理学观点分析,能使学生的思想完全集中到要做的题目上去,必须要依靠学生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望很强,表现欲旺盛,好奇心也不容小觑,在课堂上另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变抽象为具体。
如学习几何体的体积时,单单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很难让学生接受,但如果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诸如制造正方体、圆柱体、圆锥等就很容易使得学生理解底面积和高的关系。像这种必须要求学生掌握牢固的公式,运用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学生更乐于接受也更容易吸收且记忆深刻。此举既不用教师多费口舌,也不必使学生陷于困惑。
另外,教师的说话风格会影响学生知识接受速度,学生更希望的是教师能够在教学中穿插一些幽默风趣的话语,课堂气氛自然而然就轻松活泼起来。当然,这也需要全面考虑学生在此年龄段的情感需要、心智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等。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课堂中的各种因素,来营造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挑战心理和好奇心得到满足,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