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预习习惯养成的策略探微

2018-02-27林星

读写算 2018年18期
关键词:预习习惯小学数学策略

林星

摘 要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进行教学,采取“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在这一理念下,因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完善,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新知识的前提下,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做到学习心中有数,有效的提高學习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预习习惯;策略

中图分类号:D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8-0169-01

时代不断地进步,引领着教育行业的发展,现阶段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模式一改常态,已经进入了新的潮流。而小学数学作为小学学科中最抽象的一门课程,时刻受到社会的关注。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创新,紧跟新课改的理念,带领学生积极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数学预习习惯做简单的分析,希望给有关学者以帮助。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虽整体有所改善,但仍存在大量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关注点上,大多数教师因有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将教学进度与最终成绩关注的比较多,基于课堂知识和解题思路,拓展更多的题目类型与经验技巧,大量占据课堂的授课时间,将最终试卷上的分数作为最终目标进行教学[1]。而在学生个体发展,学生接受的学习方法,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总结出的成果不做过多关注,这种被动的教学,势必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小学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学生在认知与接受方面存在问题与差异,所以不能统一教学。应针对个体进行有目的的讲解。

二、小学数学预习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应提倡学生有准备的去接受和学习。预习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课前预习是学生进行课堂教育,需要完成的前期工作,是对新知识的一个简单认识。西寒罗曾说过——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的时候,更能体现出预习的重要作用,对于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直接的灌输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造成厌学的情况。教师一方面加强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更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样才能使学习事半功倍,教学才能更加顺利的进行。比如在《圆的面积》这一节课的学习中,理论知识是在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学生课前预习,不仅可以保证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巩固,而且可以促进对圆面积的理解,在课堂上能对理论知识更加认可。预习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疑虑去听讲,再以笔记的形式作为辅助,能极快的提高学习效率。

三、小学数学预习应采取的策略

(一)采取正确的预习措施。小学生在意识和认知方面,从本质而言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进入学校之前,所有的事都在家长的事先准备中完成,家庭的因素也造就了学生间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的过程中可采取分组时进行,根据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储备进行统一分类,每组4-6人,学习程度高中低都有,在预习过程中鼓励学习好的同学帮助基础差的体现,使所有学生学习进度时刻保持一致;不仅如此,教师也应对预习的知识进行一个概括分类,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复习之前学到的知识。

(二)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效率。小学生处于对知识的认知过程,教师所有的态度都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应给学生养成很好的预习习惯,帮助学习进步。此时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并善于提问。小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自觉性比较差,因此需要教师的引导,并做适时的评价,这要求教师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基础情况作出合理的引导,必要的时候需要增加预习压力,让学生潜意识里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从而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学习《钟表的认知》时,因为时间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用到,经常听到家人说“该吃饭了”、“该起床了”、“该上学了”等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更易于教导。教师应首先给学生设置问题“回家后根据钟表的形状,画一幅画”,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画,教会学生钟表的结构和每幅画的时间,提倡学生积极思考,积极问答,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保证学生岁知识的理解。针对没有完成的学生追加任务,表扬完成度好的学生。

(三)做好预习的总结与评价。最后就是进行预习的总结和评价。教师在学生预习的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评判作用,明确预习不是按部就班的过程,必须保证预习的效果立竿见影,否则就不需要预习。寻找正确的预习策略,是每个教师必备的要求。针对不同的学生需要进行不同的评价,基础好的学生预习肯定效果好,提出的问题包括解决的思路更完整,教师评价的时候可以不加保留的在课堂进行鼓励,并让其他学生为为学习的榜样,基础中等的学生则需要在引导纠正问题的过程中加以鼓励,基础差的学生则需要悄悄的教授,陪学生一起预习,保证把预习方法教会。中等的学生可能基础知识过关,问题设定也没问题,可是在解题思路上存在障碍。预习效果差的学生一般都是因为基础较差,将知识联系不起来造成的,此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复习不足的知识,帮助其学习。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是枯燥无味的,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是难点。不论教师的教学模式如何改进,对学生而言都是被动的接受。教学过程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享受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与帮助,落实预习策略的实施,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

参考文献:

[1]曹雪蓉.小学数学预习策略的选择探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5):197.

猜你喜欢

预习习惯小学数学策略
培养初中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研究
探究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数学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论初中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