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析

2018-02-27沈恩佰

读写算 2018年18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小学科学培养

沈恩佰

摘 要 在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的今天,许多从事教育行业的人员在新课标的引导下,自身的教育理念也发生了改变,这其中有一项重大的变化就是把创新精神的提升和锻炼并入当前的教育目标当中。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以体现科学学科的特点,让小学生找到拓展思维的平台。实现创新精神培训的目标需要教育者进一步努力创造新的教学方法。本文探讨和分析了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希望能让每个人都有所收获。

关键词 小学科学;创新精神;课堂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21,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7661(2018)18-0166-01

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才成长的需要。小学科学教师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在现有基础上大力开展创新教育,实施创新培训,已成为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课题。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把控探究的内容和目标,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自由全面开展活动,逐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和能力。

一、小学科学授课中在提升锻炼学生创新精神的所出现的困难

(一)科学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死板。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气氛会对小学生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效果。气氛和谐的课堂可以让小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主动参加到课堂授课当中来,因此要培养创新精神离不开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可惜现在的科学老师并不能在课堂授课的时候清楚的明白科学的特色特点,从始至终都是在使用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方式。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也是因为目前老师都比较关注成绩和考试及格率。因此在教学时就违背了教育的初衷,被动式的授课模式让学生无法参与互动,如此阻碍了创新精神的发展和提升。

(二)课堂探究学习的条件不足。探究性学习是获取科学知识的正确途径。在小学科学课堂上,组织小学生探索未知的科学知识是反映小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方法。然而,有不少的小学科学教师并不欣赏探究教学的方式。因此教师也就没有拿出时间和条件来让学生们自己开展科学探索和研究学习,学生创新精神得不到有效培养。

二、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策略

(一)建立创新情境,树立创新意识。事实告诉我们,科学的发现始于怀疑,发现问题是创新的开始。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巧妙地构建创新情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支持创新意识。小学生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学习的行动上。经过老师的启发发现不同的学习方法,使用已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

例如,在教授课程“空气中有什么”时,为了引导学生自己提问,他们刻意构建一个创新的情境:在课堂上,让学生将一些空气注入充满空气的瓶子中,然后将一些水倒入装满水的瓶子里。结果,可以将一些空气打入瓶中,而当水倒入瓶中时,水流出。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你现在最想说些什么呢?”学生对这种现象感到非常惊讶,并提出了他们想知道的问题:“如果继续将空气打入充满空气的瓶子里,可以吗?瓶子会爆吗?”这些问题教师不必回答这些问题,但应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由此适当的问题打开了学生思考的大门,使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二)抓住质疑契机,鼓励学生创新。我们从教育学中可以知道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提升与这个人的个性是脱不开关系的。长期服从的人不会有什么创新精神。正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我认为学院以恐吓、压力和权威来管理学生是最糟糕的事情,它破坏了学生深挚的感情和真诚、自信。它养成学生被驯服的性格。”所以,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一些教育规范,解放学生,让他们敢于思考,敢于说话,敢于做。敢于质疑,创新的大门才会被打开,才能触发想象力和思考。如果敢于提问,才能有效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当我在讲授“声音的产生”的内容时,一个学生不同意翅膀的摩擦会产生声音。他说:“老师,为什么是翅膀摩擦发出声音?”我会抓住这个机会鼓励学生讨论:蟋蟀是否用翅膀唱歌,你能想出一种办法来知道用什么来唱歌吗?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建议用摄像机拍摄;有人建议用胶带绑住嘴,翅膀和脚来听;还有的提出剪去翅膀的方法。我都一一加以肯定,并让他们在野外学习研究,学生的热情非常高,最后在亲身探索的前提下得到了正确的答案。

三、加强实际操作,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形成和现有意识的出现并加以执行将加强整个创新能力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在知识研究学习中,积极引入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消除枯燥乏味的教科书教学局限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知识点。同时,在不断的实践和理解中,逐步形成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可以是放学后的自己实践。

例如,在教学“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带有气体的空心塑料瓶和装满水的塑料瓶放入水中观察的实验操作。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类似的原理来探索知识点的衍生,从而使学生能够探索生活中相关原理的生活场景。在此基础上,也允许学生对相关原理进行创新思维和具体实践。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必须支持并且做好学生的安全和便利工作,避免学生创新实践造成的人身伤害或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如果实践的难度很大很容易出危险,这主要以课堂讨论为主,尽量不要实践操作去。在实际操作之前,学生应与教师或其家属充分沟通,以避免盲目操作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

四、结束语

简而言之,科学课是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在新时代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作为学生科学的启蒙者,我们的科学教师应充分利用科学的特点,在科学教育的各个方面做好工作。

参考文献:

[1]渠洁坤.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9).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小学科学培养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