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018-02-27汤永昌
汤永昌
摘 要 现在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 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K262.25,A8,Q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7661(2018)18-0099-01
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粗浅的意见。
一、让学生自由学习,激发学的欲望
《数学课程标准》充分强调“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弱,容易手自己的喜好影响,那么我在课堂上首先就让学生自由学习,花时间自已读例题、读公式,自己找资料学习,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体会,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学找出懂的知识和不懂的知识。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想办法画圆,然后找出自己喜欢的知识点或能引起你同感的知识来说说体会。学生热情高涨,纷纷举手发言。学生总结了可以利用硬币画圆、可以利用圆的东西画圆;可以利用圆规画圆……这样通过让学生自己说,自己学,知识联系实际,以一个人带动全班去体会,使课堂活跃,学生总结出用圆规画圆最方便。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等实践活动学习知识,不再是在老师的讲解下一个一个问题去解决,老师只需在适当的时间点拨一下就行了。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热情高涨的,只要抓准时机,就能提高学习质量。
二、让学生自改自评,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竟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取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过去的课堂上老师是中心,学生只是被评价,被估量的对象。现在就要让学生做主体,让学生自己对自己评价,自己学会评价其他人。要让学生会说会做会评,而且会说得有根据、做得正确、评得合理。如在教学《比例的内项和外项》这一课时,出示(1)3:5=24:40(2)5:4=25:20(3)8:3=16:6。问:比例里有个重要的性质,请同学们观察这几组比例的两个外项和内项,能不能有什么发现?
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逐一汇报,允许他们有争论,敢于表达自己不同的意见,但要说明理由。学生们通过激烈的讨论,逐步形成了明确的知识点“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同学们经过无数次的自主学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在被别人改正和帮别人改正中学到的知识,在说出自己的意见和听取别人意见中理解了知识,自改自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说服自己和别人,效果比较深刻。
三、让学生自给自足,练成自主学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让学生动手操作去发现去总结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老师只是一位指导者,有时课内的知识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那么就应让学生学会自给自足。自我满足能增加学生的知识,能让学生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在每个星期我都会让学生根据这个星期学习的知识点中,自己选取二至三个,然后根据知识点自己出二至三题知识题,同桌之间互相交换,做好了以后友互相评改,再让他们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见识讲给大家听,让大家分享他的成果,从中感受到知识丰富就能让自己做更多的事情,能有一种成功的体验。有时课本中的知识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对存在的一点问题他们都要弄个明白。如在《圆柱的表面积》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会了计算表面积。但在实际中,有时是不需要计算圆柱的3个面的总面积的,只需要计算部分面的总面积。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急于解释,而是让学生回家后做一个笔筒带回课堂。第二天,同学们把结果给我看,有的学生不但解释了这个问题,还找到许多新鲜的知识。同学们都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知道的圆柱知识告诉大家。对一些有能力的学生我让他们自由设计课外作业,根据自己的所需自我满足。通过不断的学生和生活实践,学生不但提出了问题,而且还做了详细的解答。这样让学生自由做,不受老师的限制,提高了他们吸收课外知识的兴趣,也使他们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练成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就是要让学生在自由中学习,像鱼儿一样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自由捕食,真正做大海的主人,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